【连载】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小楼烧鲶鱼制作技艺
说说
运河民俗
那些事儿
“文旅通州”微信公众号每周五连载大运河文化带·通州故事丛书《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
喜爱通州文化的朋友们,一定要持续关注哟~
小楼烧鲶鱼制作技艺
小楼原字号为“义和轩”,是个清真饭店,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不过也不一定。据小楼饭店创始人后代介绍,创始人的父辈就曾在此经营饺子兼卖茶水;李润昌曾担任小楼饭店的负责人多年,晚年也曾提起小楼饭店是二次开张;陈乃文先生说得就更远了,其祖传的“军粮经纪密符扇”上就有小楼的符号,这一下子就到了清道光、咸丰(1821—1861)年间了。不过,这些都有待于相关文献和史料的发现和考证。即使是光绪二十六年开张,小楼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资料图)
那么,“义和轩”为什么叫作小楼呢?这得从头说起,“义和轩,名字很雅,也很有味儿,但您看那设施,太简陋了,开张时,只有一间祖传的门面,勾连搭房两间。小楼的创始人为李氏四兄弟——李振钧、李振荣、李振富和李振宗,四人合伙经营,没有伙计。李振钧年龄居长,实际上将小楼发展起来的是二弟李振荣。李振荣非常聪明,懂经营,擅管理,再加上李姓世传厨行、人称“厨子李”的手艺,“义和轩”一下子火起来。原有店面不够用了,怎么办呢?扩大吧。向左扩展,向后延伸,这样,门面就增加到两间,店堂增到6间,并雇用了伙计。为了晚上休息,就在店堂上盖了一间小楼,留一楼口,竖一活动木梯,上下方便了,也引起了人们注意:这个“暴发户”真狂啊,竟然盖起“楼”来了,您那楼也太小了吧,看看人家“庆安楼”!你看人家那气魄,三间门面,两层楼房,系多年老字号,那才是楼呢!瞧人家那匾额——“南楼”,那是明朝严嵩题写的。得了,别充大了,您哪,就叫“小楼”吧,小楼就这样叫起来了。后来,小楼名声大噪,义和轩的字号倒无人提及,“小楼”两字便成为正式字号一直沿用至今。
(资料图)
“烧鲶鱼”呢,那就是小楼的名菜了。可当时谁看得起它呢?通州多河富水,老坑遍布,哪里没有鲶鱼呀,大运河更是盛产鲶鱼的好地方。李振荣凭着家传的绝技,反复研究烧鲶鱼的做法:把鲜活鲶鱼去头尾留中段,用纯绿豆淀粉衣裹,用香油红烧,三炖三烤(急火、微火、反复过油),然后拌入副料,烧熘勾芡出勺……成了!再看这菜肴: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口味咸香。新菜肴诞生了,叫什么好呢?“菜是厨师儿子,叫他什么名是什么名。”新菜肴烧熘而成,就叫“烧鲶鱼”吧。
(资料图)
烧鲶鱼上市后,名扬四方,食客络绎不绝。一时间车水马龙。有一个故事,与小楼烧鲶鱼有关。相传,通惠河里鲶鱼很多,渔民们大量捕捉,送往通州小楼饭馆,小楼生意火了,鲶鱼精急了,请来通惠河妖让通惠河水翻腾上涨,冲毁河堤,淹没土地村庄,百姓无家可归。祸水殃及到二十里外的漷县村关帝庙。关帝愤然,特显灵化一老翁,来到受灾渔民之中,用纸画了一个“饕餮”,让渔民用青石照此雕刻下来,放置土桥村石桥南侧,说保证能镇住河水。渔民照此做了,果然,河妖再次到此,见了此“饕餮”魂飞魄散……这个故事说的是饕餮镇水,但从侧面可以看出人们食烧鲶鱼的火爆。
(资料图)
花样翻新,四季应时。烧鲶鱼出名了,再创出滑熘鲶鱼条、滑熘鲶鱼片、连刀烧鲶鱼;初夏出售烧卖、肉粥,秋季炮烤牛肉;涮羊肉呢,您就冬天来吃。应时小卖,四季迎宾,您说,这样的饭店能不火吗?回头客能不多吗?
(资料图)
小楼与古老的通州城浑为一体,构成了时代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通州近代百余年的历史;烧鲶鱼呢,更以独特的地方风味,迎接着八方来宾。
下期预告
大顺斋糖火烧制作技艺
—END—
往期推荐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