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声音丨做优做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浙江经信 2023-09-24


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用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这是“专精特新”一词首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相。“专精特新”的政策足迹可以追溯至数十年前,而如今被提升至政府工作报告高度,也让已经成为政策、产业、资本热词的“专精特新”再度升温。这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全国两会期间,关于“专精特新”的热议一直持续,一起来听一听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委员代表们是如何看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优做强的话题的吧!


肖亚庆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要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在已有基础上,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增加数量。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示范,也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能给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使得中小企业发展能像它们这样取得更好的业绩。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中的绝大多数,4800多万家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创造的环境,要扩大到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从而支撑工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大家形成合力。各地方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市场主体本身,是企业本身。要将这些政策要求和已经取得的实践一项一项总结好,一项一项推广下去,支持更多的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徐晓兰

全国政协委员

工信部副部长


中小企业要真正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从发展目标上,要以成为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为目标,专注并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从发展路径上,要发挥中小企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创新。“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面对什么发展形势,都要始终坚持从创新找出路、想办法、谋发展。从发展结果看,要实现从相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走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杨元庆

全国人大代表

联想集团董事长


大型行业企业应当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帮助好、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局面,以此来支撑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政府及相关协会应共同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评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评估咨询、培训与资助方案,切实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


曹宝华

全国人大代表

春风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


曹宝华代表认为,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他建议,用数字化、智能化,为“专精特新”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企业在导入数字化、智能化新装备的同时,要强化对原有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比如把原有分散的生产设备,通过嫁接数字化新技术集中起来,形成生产效率更高的现代化流水线,从“制造”向“智造”转型。此外,要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把业务系统迁到“线上”,把设备搬上“云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痛点、堵点,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


杨铿

全国人大代表

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杨铿代表认为,“专精特新”企业产业化投入高、竞争强,并且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实现稳定盈利、成功造血仍是重大挑战;加上市场、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的欠缺,中小企业凭个体力量难以应对长周期的挑战。他建议,政府要大力从资金、服务、人才方面提供相关配套措施,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促进中小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尤其对于关注深耕于细分领域的公司,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真正产业化的“小巨人”。


朱永新

全国政协常委

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委员认为,为进一步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要从教育和奖励两方面着手,让广大中小企业认识到“专精特新”重要性。要有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解决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短板。同时,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既是顺应数实融合发展趋势的必要之举,也是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建议,鼓励更多专业化服务机构以实用技术为基础,分阶段、分场景为中小企业设计出成本低廉且容易上手的“工具箱”,让中小企业根据成本收益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李国华

全国政协委员

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

上海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国华委员认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关键在于做好科技研发。他建议,政府要为中小企业提供平台、资源、资金和政策保障,用创新集群为企业服务。引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此外,人才对于企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引进人才要有全方位思考,在股权、薪酬、职业规划、研发氛围等方面提供宽容的环境。


陈海佳

全国政协委员

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


陈海佳委员认为,要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持续性,加强扶持政策的落地考核,加大金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增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能为“专精特新”企业营造持续稳定的政策环境。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对北交所创新融资品种的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可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基金、贴息、风险补偿资金等,扩大资金政策受益面。

策划 | 办公室

来源 | 新华社、人民邮电报、经济日报、澎湃新闻、工信微报等责编 | 朱琼瑜编辑 | 吴夏晰


往期 · 推荐

两会观察丨会场上,来自浙江民企的高频词

两会声音丨多措并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两会声音丨持续壮大民营经济、做强民营企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