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策略】M2与社融背离对A股意味着什么?——A 股投资策略周报(0515)
4月社融如期下滑,而M2实现高增,反映出疫情冲击下融资需求不足,而财政支出力度增大,留抵退税等增加企业存款。社融差的悲观预期在此前下跌中已经充分反映,而大规模的留抵退税对于疫后企业生产经营的恢复将发挥积极作用。未来随着疫情改善、稳增长政策发力,将带动社融重回上行,改善市场的经济预期。在此情况下,A股如期企稳回升,逐渐走向新一轮上行周期起点,建议沿着新开工和施工提速受益板块及疫后经济活动恢复主线进行布局。
核心观点
01
2021年11月8日,我们发布2022年年度策略报告《从喧嚣到平淡,静候新起点》,强调2022年A股整体态势类似“√”,新增社融增速在三季度前后转正,带来盈利预期上行,A股将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的起点。后续在多篇报告中我们反复提到“四月中下旬到五月中上旬A股将会出现上行周期起点”。1月23日,我们发布报告《中美货币政策背离后A股怎么走?见底信号是什么?》,2月13日,我们发布报告《新增社融增速转正与A股转机》, 3月13日,我们发布报告《A股寻底、筑底或已经开启》, 3月19日,我们发布报告《A股历史大底是如何炼成的?》, 5月4日,我们发布报告《拐点已至,上行将始》提出A股过去的调整和当前的估值已经对过去诸多冲击进行了充分定价,未来将会随着疫情缓解、稳增长发力、外部环境缓解进入震荡上行周期。
4月社融低于预期,又让市场悲观情绪重现,但是我们需要详细分析4月金融数据,积极的因素正在聚集。▶ M2与社融背离及其原因
在正常的金融环境下,存款派生最重要的方式是各种社会融资,因此,大部分时候,新增社融增速与新增M2增速是匹配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发钱”“印钱”的本质如下图所示:
而2022年4月金融数据公布,新增社融和新增M2增速方向出现了背离,具体而言,新增社融增速(六月滚动新增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至12%,而4月单月新增M2增速高达40%,六个月滚动新增M2增速从0提升至8%。众所周知,新增社融意味着“加杠杆”,新增M2意味着财富增加,这就我们最期待的“没有加杠杆,但是财富实现了增加”,为何会出现这种异常情况?
我们详细看数据,4月金融数据受疫情冲击,社融增量和增速如期下滑。具体来看, 4月新增社融9102亿元,同比少增9468亿元;新增人民币信贷6454亿元,同比少增8246亿元。社融存量增速10.2%,较前期下降0.4%;新增社融(6个月移动平均)增速回落至12.08%。
结构上,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幅少增,是社融下滑的主要来源;居民部门贷款全面收缩;企业部门短贷收缩,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少增。宽货币环境下,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多增2437亿元;短贷减少1948亿元,同比少减19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953亿元。居民部门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
但相比于下滑的社融,M2实现高增。4月社融存量增速10.2%,较前期下降0.4%;M2同比增速10.5%,较前期提升0.8%。M1同比增速5.1%,较前期提升0.4%。在融资需求不足、社融低迷的情况下,货币为何能够实现高增?
从社融与M2统计口径上来看,计入M2而不计入社融的科目主要包括由外汇占款、财政投放、银行投放非银等渠道所创造但未投放到实体经济的货币,这些渠道可以派生M2,但在用于实体融资之前并不会增加社融规模。结合当前环境来看,财政存款投放可能是导致4月社融与M2背离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以来,在稳增长目标下,财政支出力度增大并前置。根据两会政府工作安排,2022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底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4月以来,国内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截止5月10日,已有10371亿元留抵退税款退至纳税人账户。我们看到很多重要一线城市的财政收入大负数增长,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影响了企业经营,更重要的可能是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退税。
退税的钱从哪儿来?3月8日,央行公布宣布将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这部分结存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外汇储备经营收益。5月1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联合举行留抵退税新闻发布会提到。2022年以来,已累计上缴结存利润8000亿元,全年上缴利润将超1.1万亿元。
这个过程中,当央行上缴利润的时候,对应央行负债端的“其他负债”减少,“政府存款”增加。当财政支出时,比如给企业办理了留抵退税或者用于基层“三保”,就会增加企业和住户存款,体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财政存款”减少,“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增加,基础货币增加,派生M2。
这些从央行公布的数据也可以得到验证。2022年1-3月央行“其他负债”累计减少3245亿元,其中3月减少1382亿元,或主要由于央行上缴结存利润所致。另外,4月财政性存款增加410亿元,同比少增5367亿元,显示出财政支出力度增大,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央行利润上缴→政府存款增加→政府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支持企业
可以简单理解,在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政府已经给企业发了近1万亿。当然,企业有了退税后,很有可能能够继续发工资,能够在疫情冲击下支撑一段时间,间接实现了对于居民的发钱。
这可能是在社融低增的背景下,M2增速明显回升的关键原因。
此外,居民资金回流存款可能也是导致M2实现高增的原因之一。去年同期M2减少,同比增速仅8.1%,是近两年来的最低值,M2低基数。而今年3月以来,股票市场连续下挫,导致部分投资者将投资资金转向存款,或一定程度带动了M2的增长。
▶ M2与社融背离对A股的影响
从历史上,M2增速显著回升,而社融增速尚未明显回升发生了3次,分别发生在2012年上半年,2015年四季度,2020年二季度,都是在经济下滑后,货币政策逐渐宽松,出现M2增速明显回升,而由于各种原因,融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加速改善。这几次M2增速明显回升后,市场都出现了一波较为明显的反弹,并且成长风格阶段性占优,但是随着社融增速企稳回升,价值风格也出现过阶段性回归,体现为M2增速高于社融增速,成长占优,社融增速明显回升后价值占优的规律。
今年4月M2高增显示财政支出力度增大,积极为企业纾困和保障民生,这对于疫后企业生产经营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4月社融数据下滑已是市场预期之内,且这一悲观预期在前期市场的下跌中已有所反映,未来社融扩张的关键在于疫情进展及稳增长效果。
疫情方面,上海疫情出现实质性改善,全市有8个区已经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与此同时,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第二批企业开启复工复产,且第三批复工企业白名单也即将发布,助力核心产业链的恢复。并且从5月16日起,将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整体而言,疫情防控稳中向好,有助于改善市场对于经济活动恢复和稳增长政策发力的预期。
投资方面, 2022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增加54%,增速为2010年以来新高,疫情逐渐缓解后,国内新开工项目将会逐渐转换为施工高峰。
第一,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明显前置,积累了大量的投资项目,包括投向市政及产业园区建设、交通、保障房建设等。
第二,各地方政府仍在积极和企业合作,1-4月百大城市工业供地面积增速继续改善,同比增速回升至7.6%,预期后续将会带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显著改善。
第三,近期多个城市因城施策调整房地产政策,在购房资格、购房补贴、房贷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放松。5月15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预计这些政策对于拉动房地产销售将发挥积极作用。一旦房地产新开工增速也开启反弹,将会实现基建、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共振”。
与此同时,央行在近期连续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科技创新再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且计划推出将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融资。结合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未来阶段货币政策有望继续保持“宽松”为主的基调,并且增量工具可能向能源、农业、小微、物流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概括来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已出台和正谋划的“增量政策工具”有望落地推进,而此前积累的大量投资项目也逐步落地开工,将带动社融重回上行,有利于改善市场的经济预期。
4月M2与社融背离,M2高增显示财政支出力度增大,积极为企业纾困和保障民生,大规模的留抵退税对于疫后企业生产经营的恢复将发挥积极作用。相比之下,社融数据下滑,很大程度受疫情冲击影响。目前,上海疫情已经出现实质性改善,复产复工也在积极推进,并将开始分阶段复商复市。随着疫情缓解,此前积累的国内新开工项目将会逐渐转换为施工高峰。多个城市推出一系列房地产放松政策,央行下调个人首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并鼓励各地在此基础上因城施策确定贷款利率加点下限,有利于房地产销售回暖。
整体而言,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已出台和正谋划的“增量政策工具”有望落地推进,投资项目落地开工,将带动社融重回上行,改善市场经济预期,A股如期逐渐企稳回升,有望逐渐走向新一轮上行周期起点。行业配置方面关注两大方向,第一,稳增长方向。重点推荐新开工和施工提速受益板块【水泥】【工业金属】【钢铁】【化工】等传统基建开工施工以及【光伏】【风电】【储能】等新基建;第二,疫后经济活动恢复。关注各地方推出的消费券活动从量变到质变以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带来的【食品】【日用品】【家居】【消费建材】等方向。
02
本周A股市场全部上涨,主要原因在于,1)近期部分前期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确诊数量大幅下降,疫情开始好转,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前期市场担忧对经济的冲击告一段落;2)近期对中小企业的纾困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3)一季报公布完毕后,市场对于成长股业绩担忧暂时告一段落;4)近期部分投资者交易原材料价格筑顶,受损于原材料成本压力的品种迎来修复。
从行业上来看,本周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上涨,仅4个一级行业下跌,汽车、电力设备、电子涨幅居前,银行、煤炭、石油石化板块跌幅居前。从涨跌原因来看,本周上涨的行业原因主要为,汽车(前期跌幅较大、政策预期、交易原材料价格见顶、复工复产)、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原材料筑顶预期、电力设备稳增长、复工复产)、电子(半导体自主可控催化)。本周跌幅居前的行业原因主要为,银行(4月社融较低的预期)、煤炭(前期涨幅较大、发改委调控)、石油石化(加息对价格抑制的预期)。
03
4月集成电路进口、出口金额同比增幅有所收窄,贸易逆差同比增幅扩大。4月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当月值为118.67亿美元,当月同比上行1.13%,涨幅较上月收窄14.36个百分点,当月值较2020年同期增长39.81%;1-4月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上行17.4%。
4月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当月值为347.82亿美元,当月同比上行5.10%,较上月涨幅缩窄1.85个百分点,当月值较2020年同期增长28.81%,1-4月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累计同比上行12.2%。集成电路贸易逆差当月值为229.15亿美元,同比增长7.28%,增幅较上月扩大4.46个百分点。
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产销同比继续保持增长。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当月产销量分别完成31.2万辆和29.9万辆,环比下降33.0%和38.3%,同比增长43.9%和44.6%,市场占有率达到25.3%。
1-4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160.5万辆和155.6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
4月份重卡销量连续十二月下滑,同比下滑近8成,销量跌至谷底。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2022年4月国内重卡市场销量大约为4.6万辆,环比下降40%,同比下降76%,净减少近15万辆。本月4.6万的销量达到自2007年4月份以来市场销量的最低点。
2022年1-4月的重卡市场累计实现销售27.8万辆,比上年同期的72.5万辆下降62%,减少了44.7万辆。
细分企业来看,重卡市场本月仅有中国重汽1家企业销量破万辆,1-4月市场份额实现上涨的企业主要有重汽、东风、福田、大运、徐工。中国重汽今年4月份销售重卡约1.15万辆,1-4月累计销售6.65万辆,市场占有率上升到23.9%;东风公司4月销售重卡0.95万辆,1-4月累计销售5.43万辆,市场占有率为19.6%;陕汽集团4月销售重卡约0.7万辆,累计销售3.3万辆,市场占有率为11.9%。
本周钢坯、螺纹钢、铁矿石价格下行。截至5月13日,钢坯价格指数周环比下行2.01%至4680.0元/吨;全国HRB400 20mm螺纹钢价格周环比下行3.03%至4959.0元/吨;铁矿石价格指数周环比下行6.79%至467.46。
全国及长江、华北、华东、西北、中南等多地水泥价格指数下行。截至5月13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下行1.37%至165.26点;长江水泥价格指数下行2.14%至160.05;华北地区水泥价格指数周环比下行0.84%至176.26%,华东地区水泥价格指数周环比下行2.38%至162.25;西北地区水泥价格指数周环比下行0.10%至168.01;西南地区水泥价格指数周环比上行0.2%至156.8。
04
从ETF净申购来看,ETF净赎回,宽指ETF均为净赎回,其中创业板(含创业板50)ETF赎回最多;行业ETF以净赎回为主,其中信息技术ETF赎回较多,金融地产(不含券商)ETF申购较多。具体来看,股票型ETF总体净赎回91.7亿份。其中,沪深300、创业板ETF、中证500ETF、上证50ETF和双创50ETF分别净赎回5.3亿份、净赎回19.6亿份、净赎回0.6亿份、净赎回2.6亿份、净赎回8.7亿份。行业方面,信息技术ETF净赎回12.1亿份;消费ETF净赎回0.3亿份;医药ETF净赎回12.1亿份;券商ETF净赎回8.8亿份;金融地产ETF净申购0.9亿份;军工ETF净赎回4.0亿份;原材料ETF净赎回1.7亿份;新能源&智能汽车ETF净赎回5.1亿份。
本周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规模较前期回落,新成立偏股类基金13.4亿份。
从资金需求来看,重要股东由净增持转为净减持,计划减持规模提升。本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31.1亿元,减持74.4亿元,净减持43.3亿元,由净增持转为净减持。其中,净增持规模较高的行业包括电子、商业贸易、机械设备等;净减持规模较高的行业包括化工、建筑装饰、医药生物等。本周公告的计划减持规模为193.7亿元,较前期提升。
从资金流向来看,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银行、公用事业、采掘等,集中卖出有色金属、钢铁、食品饮料等。本周融资资金净买入汽车、化工、有色金属等,净卖出的主要是计算机、电气设备、国防军工等。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净增持规模较高的行业为电子、商业贸易、机械设备等;净减持规模较高的行业包括化工、建筑装饰、医药生物等。宽指ETF均为净赎回,其中创业板(含创业板50)ETF赎回最多;行业ETF以净赎回为主,其中信息技术ETF赎回较多,金融地产(不含券商)ETF申购较多。
05
(1) 绿电——国家能源局局长: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5月13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撰文表示,要坚持双向发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优化升级。引导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在供给侧,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发挥煤炭煤电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和兜底保障作用。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积极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在消费侧,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减煤限煤,严控“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升级改造,推动企业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和电气化水平。推动出台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2)新能源——发改委: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8500万千瓦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要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供电煤耗超过300克/千瓦时的煤电机组要全部实施改造升级。
(3) 折叠机——荣耀赵明称2023年折叠机市场将增长5至10倍5月12日,荣耀CEO赵明在媒体专访中概述了荣耀的发展计划。赵明称,荣耀一开始确定了20个海外市场。周四,荣耀将在英国举行一场旗舰产品发布,象征着荣耀重返全球市场。他还说,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捷克将是荣耀在欧洲的主要市场。赵明还为荣耀的海外扩张制定了时间表:“五年后,我们在海外市场的出货量将超过中国的出货量。”赵明还预估,到2023年左右,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将是去年的5倍到10倍;它将逐渐成为主流,而不是小众产品。
(4)电动车——乘联会: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78.4%,环比下降36.5%5月10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零售同比与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值。1-4月累计零售595.7万辆,同比下降11.9%,同比减少80万辆,其中4月同比下降57万辆的影响较大。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8.2万辆,同比增长78.4%,环比下降36.5%,4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7.1%,较2021年4月9.8%的渗透率提升17.3个百分点。
(5)生物经济——发改委:“十四五”时期生物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5月10日讯,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展望2035年,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基本形成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实力雄厚、融合应用广泛、资源保障有力、安全风险可控、制度体系完备的发展新局面。
(6)绿色建筑——央行:下一步大力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建筑节能绿色改造5月9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步,宜根据《“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持续提升建筑效能,大力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一是倡导建筑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加强基础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和节能水平。二是加强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严格管控高耗能公共建筑建设,推动零碳建筑建设试点。三是健全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构建先进适用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和新型建筑市场监管机制。
(7)大数据——央视:“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额每年增长将超20%,总额超过3万亿5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今年以来,我国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设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呈现出由东向西转移的良好趋势。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还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8)氢能——国家能源局刘亚芳:我国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约占全球总数的40%5月7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近日表示,我国在氢能加注方面,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约占全球总数的40%,加氢站数量居于世界第一,35兆帕智能快速加氢机和70兆帕一体式移动加氢站技术获得突破。
(9)绿色产业——885亿元国家级环保母基金斥10亿元撬动500亿元大单5月7日消息,885亿元规模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启动子基金遴选。而就在不久前的3月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第一次作为LP出手的宝武绿碳私募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后者基金规模500亿元,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出资10亿元。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是目前唯一一个环保领域国家级基金,设立于2020年,由中央财政和长江经济带沿线的11个省市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同时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鲸平台专家、无锡高新区双碳研究院院长吴琦表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旨在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放大效应,吸引金融、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以股权、债券等方式,投资于环保领域的初创企业或股权投资基金,有利于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环保和碳中和产业发展。在标的物上,这类基金侧重于国家政策导向、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但处于种子期、面临融资难题的初创环保企业。
(10)数字货币——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预付式消费平台落地首选教培场景进行试点5月6日,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预付式消费平台在深圳福田落地,并首选教培行业进行试点。据介绍,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可解决传统预付式消费存在终止消费退款难、停业关门追偿难、消费维权举证难等痛点。消费者在平台使用数字人民币缴费后,预付资金将被“冻结”在数字人民币钱包中,可按照上课次数等不同核销方式、通过数字人民币底层技术可实现预付资金“一笔一清、一课一释”。深圳建行成为首家参与试点的银行。
《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4大重点发展领域:
✔ 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的新期待。
✔ 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更高层次的新期待。
✔ 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满足人民群众对生产方式更可持续的新期待。
✔ 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的新趋势,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生物安全更好保障的新期待。
到2025年,生物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报告显示,“十三五”末期,我国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值规模近5万亿元,生物及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超过10万亿元。国家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白京羽提出: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到2025年,我国生物经济总量达到22万亿元,其中核心产业总量超过7.5万亿元,从而使生物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过去半年多以来,多地政府已下发相关文件,积极推动生物经济发展,且多数均已给定产业发展量化指标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指出:生物医药现有规模占生物经济的比重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生物医药指人们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医药产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微生态制剂、血液制品及代用品等。
2020年,我国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57万亿元,相较2019年增长8.5%。未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发展重大疾病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新疫苗、新型细胞治疗制剂等多个创新药物品类。创新药将引领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生物药特别是单抗类产品将越来越凸显其临床及商业价值。预计到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产值规模将达到49000亿元。
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发展滞后于全球市场,具有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国内生物制药市场在过去的几年内以数倍于全球生物制药市场的增长率快速增长。随着技术创新、居民保健意识增强等因素的驱动,未来国内生物制药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增,市场规模有望于2023年达到6400亿元以上。
06
【招商策略】利润向上游倾斜:最新工业企业盈利和出口透露的信息——A股投资策略周报(0327)
【招商策略】美联储加息落地后,各类资产怎么走?——A股投资策略周报(0320)
【招商策略】今年开年下跌与去年有何异同——A股投资策略周报(0123)
【招商策略】市场在担心什么?有何转机?——A股投资策略周报(0116)
【招商策略】当前风格剧烈波动的原因和应对策略——A股投资策略周报(0109)【招商策略】趋于平淡,酝酿波动——A股投资策略周报(1107)
【招商策略】市场预期混乱,等待弥合的信号——A股投资策略周报(1017)
【招商策略】渐宽的流动性、更荒的资产荒与渐深入央企改革——A股投资策略周报(0926)
【招商策略】假期间港股调整对A股影响几何?——A股投资策略周报(0921)
【招商策略】为什么你觉得现在既像2015,又像2018——A股投资策略周报(0912)
【招商策略】类“资产荒”再现,四大逻辑把握投资机会——A股投资策略周报(0905)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