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孩子是种“遗传病” [分享榜]

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0-10-10

又到了我们半年例行的热门文章回顾季节了,上周我们给大家介绍了这半年的热门阅读文章,包括:


今天则是分享榜单的入选文章,包括:

  • 布洛芬美国紧急召回,和你有关吗?

  • 打孩子是种“遗传病”

  • 怎样让冰箱里的西瓜少点细菌?

  • 2岁宝宝玩手机900度近视?央媒为何总发这样的微博?

  • 厨余垃圾粉碎机,会堵塞下水道吗?




周末的时候有位读者留言说了她家在孩子教育上的分歧:她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宽松的环境。而孩子的爸爸则认为应该更乖更听话守规矩。


类似的分歧很正常也很常见,家庭成员对于孩子的成长总是有自己的看法和诉求,需要不断的沟通、磨合以及协调,这是一个家庭共同成长的一部分。


但问题在于争论的最后,爸爸说以后如果他管教孩子,那方法就是“揍他”。



这当然是气话,我们不应该用没发生的行为去指责这位爸爸,但结合留言前面提到的孩子爸爸的童年的情况:经常被自己喝醉酒的父亲打。让我们忍不住今天提醒去关注一个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


打孩子,是一种“遗传病”。



我们通常所说的遗传病,是指完全或者部分因为遗传基因问题而导致的疾病,在亲子血缘中传递,多表现为家族病史。


但同时,还有一类可以表现为家族病史的疾病是由后天生活环境而导致的。这些看上去也具有“遗传”特征的疾病,是由于一些家族环境的生理、心理因素而导致的。比如特定家族饮食习惯导致的共同身体问题。


打孩子,也就是虐待儿童,就有非常明显的家族遗传特征的“心理遗传病”。


让我们先看一组图片,这是今年正好100岁的国际救助儿童会基金组织(Save the Children Federation)做的活动宣传图。这组图片曾经获得了2012年的“广告界奥斯卡”:戛纳国际创意节大奖。





这组图片用形象和震撼的方式,描绘了被虐待儿童成长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一生轮回”,展示了救助儿童会希望我们了解到的一个数字,也是图片角落里的那句话 ——  "70 percent of abused children turn into abusive adults." / 70%被虐待的儿童长大成人后会虐待儿童


这句话听上去似乎过于冷冰冰,但我们不想用温暖柔和一点的词语去形容这个事实。


家庭暴力是我们社会的心理遗传病,它破坏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并将ta们塑造成未来更可能施行暴力的人格。


这是为什么呢?



从社会正常道德视角来看儿童相关的家庭暴力虐待事件,儿童毋庸置疑是无辜的受害者。但作为当事人,在暴力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并不这样想。


英国心理学家罗纳德·费尔贝恩曾经这样描述过儿童的心理:“他们宁愿成为天堂中的罪人,也不想当地狱中的圣徒。


这句话描述了很多被家庭虐待的儿童的无奈选择:从社会视角,他们是无辜的小天使,他们的家长是应该被惩罚的,他们要不缺乏对儿童的爱与关心,要不缺乏正确表达爱的能力。但对于孩子来说,接受承认家长不关心和爱他们,接受自己生活在地狱中,是更可怕的事情。于是他们宁可选择接受他们的父母是正确的,是爱他们的,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自己应该被惩罚。


所以我们才经常会在社会新闻中,甚至身边看到情况 —— 发飙的家长暴打或者怒骂孩子,而被打被骂的孩子并不会跑开,而是反而试图贴近家长,道歉希望获得原谅。


因为这样的心理,孩子在成长中不断自我强化这种暗示,认可“打是疼骂是爱”,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解释为什么“爱自己”的父母会一直打骂他们。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会同样下意识倾向于采用暴力甚至虐待的方式。因为否定这样的方式,意味着否定自己的童年,否定自己家长的爱。


而这就构成了亲子相传的虐待轮回



以开篇那位读者描述的情况为例:爸爸从小经常被喝醉的父亲打,这明显是件错误的事情。要知道“酒醉后打儿童”,这是典型的虐待行为,已经完全不能用“严格管教”来形容了。但在受害者的心理中却将这样的行为正当化,成为他“乖听话有规矩”的原因。而当他长大管教孩子的时候,“揍他”也就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破解这样的轮回并非没有办法,最核心的一点,是当事人需要去认知到真实:自己小时候被暴力,被虐待,不是因为自己不乖,自己做错了什么,这是自己父母的错误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开这个轮回,走出童年的阴影,用正确的方法去养育下一代。


但在中国社会的确是很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将“看心理医生”、“心理咨询”等同于“精神病”而无法接受。而缺少专业人士的介入,仅凭自己和亲友的开解,达到良好的效果会更加艰难。毕竟即便成年,被虐待的受害者依旧很难面对“父母不够爱我”这种可怕的事实。


无论是否有专业帮助,这种揭开童年伤疤的事情都会很难过,但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无论是为了自己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还是为了自己的子女可以不再经历这样的痛苦。


因为和基因遗传病不同的是,“打孩子”这样的心理遗传病是我们有能力去治愈的。而作为家长,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让这样的可怕疾病,不再遗传给下一代。



不过在最后,还想说的是:我们反对家庭暴力,反对虐待孩子,减少这些问题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心理伤害。但不要马上走向另一个“过度保护”的极端。不要变得过度担忧孩子的心理压力,不敢批评管教,不敢拒绝孩子的任何要求,生怕“留下阴影”。


拒绝虐待,不代表变成溺爱孩子。


还有另外一个常被问到的问题:因为家长压力太大,终于崩溃忍不住骂了孩子几句,打了孩子几下,怎么办?


如果造成了需要就医的伤害这是另外一回事,但如果担心的是“心理伤害”,那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人的心理,也应该是坚强的事物。一两次的错误不会对孩子未来心理造成长期伤害。我们在讨论儿童在成长中受虐待、阴影这些词的时候,所描述的是那些在长时间内对孩子造成伤害的行为。


至于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把孩子当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来尊重对待:1,道歉;2,解释;3,下不为例


而避免再次出现上面这种失控情况的方法,就是家长要学会如何适度给自己减压,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给孩子一些自由,甚至犯错的空间,不要让压力累积到自己无法承受的尺度。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 别用识字卡破坏孩子心中的汉字之美

  •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 教育是服务,底线是安全

  • 幼儿园禁授小学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园该学的到大学都没教

  • 数学启蒙的赢家,和谁先数到100无关

  •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 为什么要过洋节?因为开心啊

  • 皮纹测智商天赋?算命先生们还是省省吧

  • 只有1/9家长会看的文章,左撇子宝宝的养育建议

  • 你是哪种育儿风格的父母

  • 清明,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请教会孩子去面对那些“可怕”的人

  •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 欧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Time Out

  • 左脑逻辑右脑创意?你的大脑可不是这么分工的

  • 别了,毁在小升初上的华罗庚金杯赛

  • 给“少数派”家庭家长的育儿建议

  • 为什么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用数学公式来推导一下

  • 吵闹不专注?蒙台梭利安静游戏的自律练习

  • 数学好的人,怎么买保险

  • 不吉利背后的中式死亡焦虑

  • 带宝宝去电影院的第一原则——别扰民

  • 贫困地区的教育公平,是去关注那些去不了清华北大的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