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被弟子规这些污名化之前,真正的国学教育应是怎样的

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0-10-10

#前文提要:又出现了新的疫情,如何理解“常态化”抗疫,如何调整心态(点击阅读:疫情隔三差五出一个病例,日子怎么过



前两天预告了一下说最近会和大家聊一下国学启蒙。这个话题其实说起来也有些复杂,所以我们可能分几次慢慢梳理不同的方面。


其实之前曾经说过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分析了一下这些年流行的《弟子规》教育。这些假借国学之名的骗子,无非是某些教育机构套用国学,来试图洗脑出一批“听话”的孩子而已。(点击阅读: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这几年国学教育的兴起,出现了一些很奇怪的“国学”教育机构,比如让小朋友cos古装,然后天天背弟子规的所谓国学早教机构和一些专门针对女性讲三从四德的“女德班”,成为了借机敛财,坑害国学的毒瘤。


弟子规或者三从四德的目标都是让人“听话”,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些垃圾内容假借国学之名的泛滥,也让很多民众对“国学”两个字产生了逆反抵触,认为国学就是泯灭人性,洗脑听话的奴化教育。


事实上,这些内容和“国学”无关,这些机构也不是为了复兴国学教育。只是假借国学的热点,选择中国传统里一些糟粕,而这些糟粕可以帮助他们聚拢独立意识较弱,能相信他们鬼话的人群,从而方便他们进一步敛财。


但事实上,“国学”的出现和兴起,恰好是为了抵御奴化,从这些糟粕中唤醒民众的自我意识。


所以,面对未来可以预期的国学教育上升期,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学,它是如何而来的。


其实被国学机构们搞的乌烟瘴气的国学,核心只有一句话:了解什么是中国




很多人听到国学,马上想到的是5000年文明,上起三代,孔孟老庄这些。但事实上,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学这个概念的出现兴起,只有一百年的历史。


而聊国学的出现,就必须提到最初的国学大师,清末民初的革命家、思想家、学者,鲁迅先生笔下写过的三位老师之一,章太炎先生(另外两位我们课本都学过,是三味书斋的寿镜吾先生,和日本仙台的藤野先生)。


甲午战争,清廷引以为荣的新式海军陆军不堪一击,民众发现不仅仅是英法美这些帝国霸权可以随意蹂躏中国,就连原本的小跟班,仅仅维新二十多年的日本都可以完败中国。之后百日维新失败,义和团旋起旋灭、对列国宣战后八国联军入京。中国知识分子精英对于清廷的最后一丝幻想也大多破灭。


当时三十岁出头的章太炎,经历了参与维新被通缉,以及为邹容《革命军》做序而入狱。对满清君主立宪彻底绝望,远赴日本参加同盟会决心推翻满清统治,开始反思为什么曾经的中华文明居然不堪至此。


日期间的章太炎先生


放这张相片的时候,突然想到,如果是现在的某些“推崇国学”的“爱国”青年看到章先生穿成这样,估计会大骂汉奸精日,料想不到这是国学大师吧。


但当时,试图救国的中国青年们很多都是这样子。因为他们虽然都以甲午战败为耻,但也都明白,只有认真向维新成功的日本学习,才能找到拯救中国的方法。所以无论是鲁迅先生这样试图靠知识技能救国,还是黄兴、宋教仁那样舍身革命救国,大多都会选择东渡日本向击败自己的对手学习。


这些留日青年,组成了未来中华几十年政治革命和文化复兴的中流砥柱。而在未来日本开始逐步侵华之后,那些还在世的曾经的留日青年们,绝大多数都和章太炎先生或鲁迅先生那样,站到了推动民族抗战的最前面。倒是一些之前清末鄙视谩骂他们“投日叛国”的人,反而变成了伪政权的拥护者,这也可能就是识时务的一贯表现吧。




又扯远了,继续说国学。


在20世纪之前的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国学的概念。儒释道法,各有各的学,儒学虽然独尊但也有很多流派,不同年代都有很多不同的学派,各谈各的。古代提到国学,更多是指诸如太学这样的国家学府。


现代国学概念的出现,其实是对应另外一个词 —— “汉学”。也就是在欧美、日本,研究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学科。因为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汉学一直是国外,尤其是日本的一门重要学科。


满清入关后,剿灭汉人的反抗一直是统治核心,因此清朝200多年,在文化教育上推行的政策是文字狱+八股文,也就是弟子规的核心理念:少动脑子多听话。


而清末大批青年留学之后,接触到了“汉学”,才发现原来不只是现代科学,西方哲学,连在研究中国文化上,中国人居然也不如外国人。于是对应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出现了中国人研究中国文化的“国学”这个理念。


章太炎先生投身革命之后,认识到如果想革命成功,不仅仅需要在军事上“扫除鞑虏”,同时也要从文化上“恢复中华”。中国人民必须从满清的奴化教育中觉醒,重新认识和了解中华文明,也就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


但清朝两百年的文化抹杀,让中国人已然不了解中华文化,而清末几十年的屈辱记忆,包括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也失去信心。“全盘西化”的声音在当时非常响亮,甚至很多人坚信想救中国就一定要废弃汉字改用字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章太炎先生提出了复兴国学。请注意,是复兴国学,而不是复兴儒学。在这里,国学=研究中国之学,也就是所有关于中国固有传统文化,诸子百家、历史地理、政治制度、诗词文学,都是国学


很复杂吗?其实不复杂,只要明白学习国学,就是了解中国





学习国学的意义的是什么?


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想弄清楚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那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中国


弄清什么是中国,其实可以解答我们很多日常的困惑。比如这些年在讨论中国社会现阶段的一些问题,尤其是道德问题时,往往有人将这个归结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这就是典型的不了解“中国”的误解。


首先,信仰不只是信奉神明的宗教,坚定的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其次,中华文明从来就是重道德轻宗教的。神明这种无法证明有无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需下定论的敬而远之,而不是盲信。就像《论语·八佾》说“祭神如神在”,如果真的信,何必“如”呢,可见还是不信的。


对于中华文明来说,社会道德依靠的是人的自身修养,是对天道的尊重,是社会责任,而不是鬼神 —— 不是天堂中的处女,地狱中的恶魔或者来生投胎的奖惩。用文天祥的话说,“天地有正气”,又何必在意鬼神呢。


不过这里需要提一点,在国学近年来走红之后,很多国学“教育机构”,喊出来的是“国学教育”,做的是让小朋友穿各种古装cos,背各种孩子不理解的古文典籍。这种无非是借机敛财罢了。


国学的意义是去研究中国传统,从而了解现在和未来。绝不是拿什么几千年的哲学书来洗21世纪小朋友的脑子。别忘了章太炎先生是提出“拿来主义”的鲁迅先生的老师,他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1922年,民国著名记者、作家,鲁迅先生的好友曹聚仁先生,曾帮章太炎先生整理过他当时一系列国学讲座的讲演稿,出版了《国学概论》。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曹先生解读了国学的意义:




研究国学就是拿来主义,了解过去中国的传统文化,哪些是应该发扬光大的精华,哪些是应该尽快舍弃的腐败骸骨。


那如何学习国学?




1922年4月,50多岁的章太炎先生在上海做国学讲座,在最开始的概论部分,就提到了治国学的方法



这5点对于现在的国学研究和学习,同样是适用的。


1,辨书籍的真伪。中国传统经典中很多书籍都是他人伪造的伪书。四部中的经、史、子中的伪书都不少,对于国学研究者来说,判断哪些书籍是真的作品,哪些是被他人伪造的伪书,就很重要。


2,章先生说的通小学,意思就是“识字”。当然这里说的识字不仅仅是拿个识字卡背个几百字就算了,而是说了解汉字。要懂得汉字的语言变迁,古今差异,音韵、字形、字义的演变。如果不懂得汉字在不同年代的变化,看几百几千年前的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就是自讨苦吃了。


3,明地理。这个比较好理解,中国地域庞大,地貌多变,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对中国历史和人文有清晰的认知。


4,知古今人情变迁。国学研究和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历史,但在研究和学习历史的时候,需要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人类的道德标准会有不同。这样才能更客观的认知历史,不会产生混乱,也不会出现美国现在的“Cancel Culture”,用现在的标准去套以前的人、事和作品,觉得看谁都不顺眼。


5,辨文学引用,了解不同年代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别。


而具体到儿童的国学启蒙,也不是背四书五经。这其实就是针对几个方面的启蒙:中国历史、中国地理、汉字字源演变,以及古诗词文学。对这些有所了解之后,再了解中国哲学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从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清楚的判断,通篇只是讲“你要听话”的《弟子规》,跟国学启蒙完全没什么关系。而传统的启蒙读物,比如《三字经》、《千字文》,因为涉及到历史地理这些知识点,可以被借用国学启蒙的工具之一。但这些毕竟是古代读物,针对的是古代儿童的启蒙需求。


百年前国学概念的兴起,就是希望中国人能用新的标准、新的视角,用拿来主义去学习、解读和选择性继承传统。而21世纪的国学启蒙,也必然有适合21世纪的方式。




国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只是要求我们去学习和了解中国。明白中国是如何而来,中华文明是怎样在几千年中逐步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因为当我们弄清楚了这些,也就清楚如何解决现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继续前进,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于整个民族。


关于新时代的国学教育,还有一些常被扭曲或者误会的点,我们之后再单独写文章具体分析吧。


比如为什么现在国家要提倡国学?其实在讨论国学的时候,很多都错误的把国学等同于复古,把国学之争,当做传统和现代之争,如果是这样还有什么好争的呢?落伍的一方肯定输啊。


另外一种错误,就是将国学和科学对立起来,这种奇怪的对立,我们猜测可能是一些自己数理化成绩太差的“教育者”,试图给自己洗白的方式 —— 不是我不懂科学,我只是爱好国学。


这两种所谓的“争”,和国学无关,只和试图绑架国学的人有关。


其实章太炎先生在开创国学的时候,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夫讲西洋科学,尚有一定之规范,决不能故为荒谬之说”。如果国学是科学的敌人,那这么稳输的比赛也没什么可复兴的意义了。但国学属于人文哲学,和自然科学原本就是不同的,可以互惠的两个领域


只有正确的理解国学和西方哲学之争,国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什么是国学教育,理解国学在中国未来教育中的地位,理解如何对孩子更好地进行国学教育。


且听下回分解 / TO BE CONTINUED / つづく。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 别用识字卡破坏孩子心中的汉字之美

  •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 教育是服务,底线是安全

  • 幼儿园禁止小学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园该学的到大学都没教

  • 数学启蒙的赢家,和谁先数到100无关

  •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 为什么要过洋节?因为开心啊

  • 皮纹测智商天赋?算命先生们还是省省吧

  • 只有1/9家长会看的文章,左撇子宝宝的养育建议

  • 你是哪种育儿风格的父母

  • 清明,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请教会孩子去面对那些“可怕”的人

  •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 欧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Time Out

  • 左脑逻辑右脑创意?你的大脑可不是这么分工的

  • 别了,毁在小升初上的华罗庚金杯赛

  • 给“少数派”家庭家长的育儿建议

  • 为什么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用数学公式来推导一下

  • 吵闹不专注?蒙台梭利安静游戏的自律练习

  • 数学好的人,怎么买保险

  • 不吉利背后的中式死亡焦虑

  • 带宝宝去电影院的第一原则——别扰民

  • 贫困地区的教育公平,是去关注那些去不了清华北大的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