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一起、一二三的“一”是多音字吗

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2-05-14


又到了周末的语文课时间了。上周就曾经说过本周末会回答一个之前读者的提问,聊这个最简单的汉字 —— “一”。问题就是:一,是多音字吗?


你是怎么读标题中的那几个词的呢?请默念这几个词:一个、一起、一二三...... 然后做个选择题。


.

.

.

.

.

.

.




你是怎么读刚才那几个词的呢?一般来说,会读成“yí个”、“ yì起”、“yī二三”,那“一”是多音字么?


答案是:不是,一 不是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一声的“yī”任何一本词典里都写的很清楚。



那为什么只有一个音的“一”字,在很多词语里,会读二声或者三声呢?


这其实是汉语中有趣的现象:“变调”。


汉语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是一种世界上很少数的有“声调”的语言。不管是普通话中的四声调,还是粤语等方言中的更多声调,这些声调都是很重要的语言元素。同样的发音,可以用不同的声调代表不同的字和含义。


语调的变化,虽然让学中文的老外很抓瞎,但却有很明确的好处,相当于直接将发音的选项增加了几倍,减少了口语沟通中听混同音字的可能。配合汉字的表意特性,让中文可以用较少的文字和发音表达同样的含义,于是成为最具使用效率的语言 —— 至少不用像很多语言那样语速那么快。


在我们的印象中,汉字都有自己固定的发音(及音调),多音字也是按照用法或者含义,分不同的发音。


但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时候,汉字的发音会变化。比如受口语习惯的影响,这是很多时候我们吐糟教科书的标准读音变化的理由。


但还有一种原因是为了汉语本身发音的舒畅。比如“一”这个常用字会和很多不同的字组词,因此习惯上就会根据后面的字的音调,来改变“一”的音调,回避一些发音发起来比较别扭的情况:


如果“一”在一个词的最后,那这不需要变调,读“yī”。比如“万一”、“合一”、“唯一”。


而如果“一”后面有字一起组词,那看后面字是几声,如果是1声、2声、3声,那就发“yì”的音,比如“一般”、“一齐”、“一起”。


如果“一”后面的字发4声,那就要变成“yí”,比如“一个”、“一半”、“一定”。


不过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当作序数词用的时候,都会发一声“yī”,比如“二年一班”、“一把手”等等。


另外还有一个类似的常用汉字,就是“不”,不的发音一般就是“bù”,但如果连着一个四声字,就会变成读“bú”,比如“不要”、“不去”。



今天讲这个“一”字是想说,汉字的发音规则其实很多样化,比较复杂,是长久以来民众约定俗成的习惯,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地变化。规范普通话标准读音是必要的,但是认为只有某个音是正确的,其他习惯读音都是错的,那就没什么必要了。这个之前写过很多,就不啰嗦了。


周末快乐。


点击阅读:

修改读音没问题,只要高考别再考拼音题

为什么幼儿园教识字却不让教拼音?

家长对学拼音的焦虑,源自哪些误解和错误

给孩子选择标拼音的注音版书籍,要谨慎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查询】,在搜索栏里输入“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 别用识字卡破坏孩子心中的汉字之美

  •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 教育是服务,底线是安全

  • 幼儿园禁止小学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园该学的到大学都没教

  • 数学启蒙的赢家,和谁先数到100无关

  •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 为什么要过洋节?因为开心啊

  • 皮纹测智商天赋?算命先生们还是省省吧

  • 只有1/9家长会看的文章,左撇子宝宝的养育建议

  • 你是哪种育儿风格的父母

  • 清明,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请教会孩子去面对那些“可怕”的人

  •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 欧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Time Out

  • 左脑逻辑右脑创意?你的大脑可不是这么分工的

  • 别了,毁在小升初上的华罗庚金杯赛

  • 给“少数派”家庭家长的育儿建议

  • 为什么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用数学公式来推导一下

  • 吵闹不专注?蒙台梭利安静游戏的自律练习

  • 数学好的人,怎么买保险

  • 不吉利背后的中式死亡焦虑

  • 带宝宝去电影院的第一原则——别扰民

  • 贫困地区的教育公平,是去关注那些去不了清华北大的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