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热性惊厥与癫痫的判断和防治
/*正式中文版本的《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六版,已经计划上市,我们在和出版社密切沟通中,希望不止是第一时间把这本书带给我们的读者,而且尽量是一本“不一样”的育儿百科。*/
编者注:前几天网上一次关于孩子发烧出现惊厥是否需要让宝宝咬东西的争论让这类疾病变得令人瞩目。大约不到5%的孩子在5岁前都遇到过热性惊厥。
这类疾病发作的时候会让家长吓个半死,但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不需要特别治疗,少数情况下配合医生进行检查、确诊原因、坚持适当的治疗,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今天的内容是关于这类疾病,对此担心的家长,可以耐心的读一下美国儿科学会的解读和建议。
本文翻译摘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29章 头、颈和神经系统(翻译:杨帆,校对:王艳)
我们之前关于发烧、退烧的文章,可以发“发烧”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
癫痫样发作是意识、肢体活动、感觉或者行为等方面突发的短暂的改变,常常是脑组织异常放电的结果。根据异常脑电影响的区域,癫痫样发作可表现为突然的肢体僵直,节律性抖动,肢体肌肉的完全松弛(常常使患者表现出暂时性的瘫痪状态)或者阵发性凝视。有时,癫痫样发作特指“抽风”或“羊角风”。惊厥和癫痫样发作的概念常混淆使用。
惊厥则指的是整个躯体的反应(有时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或者大发作),是表现最强烈的癫痫发作形式,表现为肢体快速迅猛的抽动和意识丧失。惊厥在儿童的不同时期中均可发生,据统计,每100个儿童就有5个经历过惊厥发作。而相反,“沉默型”癫痫样发作(之前称为“癫痫小发作”),则表现为短暂的失神发作或者持续1到2秒钟的走神。这些症状主要发生在年幼的孩子身上,有时症状轻微难以察觉,直至影响到学习成绩而引起重视。
约有3%-4%的儿童经,在6个月到5岁的年龄段中历过热性惊厥(不伴有急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热性引起的癫痫样发作),但多集中在12-18个月这个年龄段。如果孩子第一次热性惊厥发生于1岁以内时,他有50%的概率会再次发作。如果第一次发病时年龄大于1岁,他再次发作的可能性则只有30%。但是仅仅只有少部分患儿会发展为癫痫(慢性癫痫发作,不伴有高热)。热性惊厥症状轻微的可能只是表现为眼球震颤或者肢体僵直,严重者可能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热性惊厥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2到3分钟,发作后孩子的行为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癫痫是指癫痫样发作频繁出现,并且没有急性病,如发烧或者其他的诱因。有些导致癫痫反复发作的病因是明确的(症状性癫痫),有些则并不清楚(特发性癫痫)。
有些孩子表现出突然地类似癫痫样发作,但实际上却不是。例如屏气发作,晕倒,面部或肢体抖动(肌肉阵挛)以及不常见的睡眠障碍(梦魇发作,梦游和突发晕厥)。这些症状往往只发作一次,或者在某局限的时间段内多次发作。尽管此类发作和癫痫发作非常相似,但实际上却并不相同,而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
大多数癫痫样发作能够自愈,因而无需立即治疗。如果孩子惊厥发作,应避免由此带来的继发损伤。可让孩子侧身躺下,使其胯部高于头部,这样当孩子呕吐的时候就能够避免发生窒息。
如果孩子惊厥发作在2~3分钟内没有停止甚至出现了不正常的加重(呼吸困难、窒息、肤色发青、连续多次发作),应立刻拨打120或999求助。不要让孩子无人照顾。发作停止后,应立即联系儿科医生安排就诊,或去最近的急诊就诊。如果孩子正在服用抗惊厥药,则需要将服药情况告之医生以便调整剂量。
如果孩子存在发热,儿科医生则会检查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如果没有发热而且是孩子第一次发作时,医生则会询问孩子是否有类似癫痫样发作的家族病史或者孩子近期有没有头部外伤等情况以便找出可能的病因。医生还会进行查体,血液检查以及脑电图(EGG)检查,检查脑电活动是否异常。有时,孩子还需要进行脑CT或者MRI检查,以及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化验以便查找疾病发作的原因,例如脑膜炎(包裹脑表面的组织发生的感染性病变)。如果无法解释发作的原因,医生则会进一步咨询小儿神经科医师,后者是专门研究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专科医生。
如果孩子表现为热性惊厥,一些家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海绵擦浴进行降温。这些措施无法预防热性惊厥的发作,只是让患儿感觉舒适。如果明确存在细菌感染,医生会建议服用抗生素。如果是由于严重的感染,例如脑膜炎所导致的癫痫发作,孩子应该住院治疗。如果癫痫发作是由于异常的血糖,血钠或者血钙浓度导致的,孩子也需要住院进一步查找病因并纠正上述异常。
当确诊为癫痫后,孩子应当服用抗惊厥药物,通过维持合适的剂量,可以很好地控制住癫痫发作。在开始服药后,应定期抽血检查以保证孩子体内药物浓度达标。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脑电图情况,当孩子连续1年或2年没发作时方可逐渐停药。
癫痫发作是让人害怕的,但随着年龄增长,其再发的可能性也明显下降(只有1%的成年人既往有癫痫发作的病史)。不幸的是,现在仍然存在着许多的误解和错误的认识,因此应当向孩子的朋友和老师解释清楚这种情况。而如果需要更多的帮助,则可以咨询儿科医生。
我们之前关于发烧、退烧的文章,可以发“发烧”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
本文是《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的部分内容(本书介绍请见:新手爸妈的第一本书——《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因为目前该书的英文去年就更新到了第六版,而中文只有第五版。为了能够让需要的爸爸妈妈更早的了解目前最专业权威的育儿知识。有一群热心的爸爸妈妈一起将英文第六版的本书翻译成中文,并授权给“一小时爸爸”平台进行发布。
请勿转载本系列文章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感谢本文的翻译:杨帆,校对:王艳的辛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