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教育实验丨芥末片场
芥末片场
芥末堆推出的电影赏析栏目,以影评形式为读者甄选具有教育意义的优质电影,挖掘电影中的教育内涵,揭示教育的生活性、社会性和哲理性。
(电影《录取通知》海报)
作者|芥末堆 那子
排版|芥末堆 空缺
一场是学校教育的实验,一场是家庭教育的实验。
“你才是罪犯,因为你掠夺了孩子的创造力”
《录取通知》讲述了一个学生改造学校的故事,是一场不能完全实现的教育实验。
美国高中生巴特比毕业时被八所大学拒绝,爹妈偏偏非要让儿子上大学不可。迫于压力,巴特比编造了一所南哈蒙理工学院(简称:S.H.I.T)蒙骗父母。谁知这个虚拟大学却招来了大量的学生。面对和自己同样无学可上的同学,巴特比最终决定用与之前不同的教育方式组织这所大学。
课程由学生喜好设立,没有固定的课时,没有考试,老师是在此领域有特长的学生……
这是所有大学生的梦想,就读于影片中知名学府北哈蒙工业大学的莫卡尼想上一节摄影课,但学校只有两节与摄影相关的课程,且只允许本专业的学生选择,莫卡尼只能放弃。而在南哈蒙理工学院里,课程是根据学生喜好设立,“偷懒101”、“散步和思考”、“跟你交流202”、“滑板234”等一系列看起来“没有任何优点和学术价值”的课程,被列入了学校的课表中。
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还是标榜创新的创新学校,都需要有规则和条例,“有起码的区划要求、噪音许可、保险问题。”影片中,巴特比向教育委员会申请学校的合法资格。评审团用“设施、课程和老师”三个标准考量学校的资格,显然南哈蒙理工学院不符合三条标准中的任何一条。当巴特比觉得认定无望时,对评审团说,“你们看待我们,是通过想法而不是我们本身。”
(电影《录取通知》截图)
之所以说是一场不能完全实现的教育实验,是因为如果南哈蒙理工学院真的存在,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其教学效果?或者说,我们如何看待目前很多国际学校和创新学校落地中国时,所引入的创新教育实践呢?
除了必要的结果性评价之外,现在部分学校会引入过程性评价,弥补纯结果性评价的弊端。例如,本土化国外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阶段性测试学生综合素质,或是授课老师需每节课填写学生评价表,评语将作为学期考核标准之一。
或许这些评价标准并不是最优路径,或许在落地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测评数据的样本量对测评结果的影响,授课老师填写的表格流于形式等。
就目前落地情况,创新教育的结果还不尽如人意。但就像巴特比对评审团所说的,当我们学校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不一样的时候,大家希望我们变得和他们相似。我们和他们为什么不能共存?先试着共存,在寻求最优解。
(电影《神奇队长》海报)
“我对世界一无所知,除非它被写在哪本该死的书上”
采访一家培养学龄前儿童认知力机构时,创始人跟我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亲子课堂上,孩子的爸爸随口骂了孩子一句脏话,孩子下一秒便用同一脏话骂了身边的同学。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家庭教育也不能被学校教育所取代,反过来,家庭教育是否可以取代学校教育呢?乍听起来,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却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数据现实,中国大陆约有1.8万名学生在家接受教育。
张易文便是其中的一位。2017年,年仅10岁的张易文考入商丘工学院,就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影片《神奇队长》同样讲述类似的故事,父亲Ben因不满社会的种种,便带着六个孩子定居在与世隔绝的森林深处,Ben试图用古典精英化教育方式将六位孩子培养成全能型知识人才。
张易文的父亲也是这样想的。张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教过小学到中专,对传统教育的弊病认识很深刻。希望通过办私塾让大家看到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
对于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交际能力是否欠缺,是外界关注的话题之一。张父回答说,私塾中会有十几位的同龄孩子一起上学,平时孩子也会和小区里的孩子一起玩,交际能力并不会成为孩子的短板。但在影片中,大儿子身边虽然有弟弟妹妹,但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却会隐瞒身份,编出高深莫测的身份背景,说父亲是和雨果做邻居的作家,母亲是为美国政府效力的公职人员。过于书面化的求婚表达,也被女孩和女孩的母亲所嘲笑。
在Ben看来,孩子比同龄人掌握高深知识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当姐姐质疑自己的教育方法时,Ben叫来自己8岁的女儿和姐姐家念高中的两个儿子。女儿不仅能够倒背如流《权利法案》,还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其应用到生活场景中,而姐姐家的孩子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Ben对女儿很满意,姐姐并没有责怪自己的孩子,最后对三个孩子说,“很厉害了,你们每个人都是。”因为姐姐认为,孩子需要稳定、有章法的生活。孩子需要上真正的学校,需要找到一份真正的工作。
在一次争吵中,姐姐对Ben说,不让孩子接触某些对于他们来讲为时过早的概念,不算说谎。Ben并没有做任何回应也没有改变,依旧带着孩子按部就班地生活。
(电影《神奇队长》截图)
直到他看到一直支持他的妻子私下在帮助大儿子申请世界名校,大儿子对他大吼道,“我对世界一无所知,除非它被写在哪本该死的书上”的时候。他犹豫了,并最终作出改变。他把孩子们寄养在岳父家里,但自己并没有放弃对嬉皮士精神的追求。孩子陪着他完成妻子的遗愿,火葬并把骨灰扔进机场的马桶里。
影片最后,孩子边吃早餐,边等待校车的到来。
影片的实验结束了,但现实中的“私塾实验”并没有结束。张父说,张易文会继续在他的辅导下完成学业,争取写出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争取到研究生名额,或是专升本,再考研究生。自己的小儿子也将按此路径接受教育。
之所以定义为实验,是因为不知道是否会成功。根据学生喜好设立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当理念先进的创新教育落地,如何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家庭教育是否会成为教育的另一种方式?这一切都是未知,都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实验结论给出答案。
本文作者:那子
芥末堆 记者
看!书!
★紧急寻人★
公众号又改版了
为了防止大家和芥末堆走失
请把「芥末堆看教育」设为星标吧
快来亮这颗⭐️吧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