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万教师争3000名额?八成教师认为职称制度没有积极作用

狗粮罐 芥末堆看教育 2019-10-12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作者|芥末堆 小筱

排版|芥末堆 空缺


“我去年穿了这件衣服,今年还穿这件,如果还没评上,以后每一次职称述职,我都会穿这件衣服。”


这是成都某中学历史教师何玉在第一次参加高级教师职称述职报告会上听一位老师讲到的。四年后,那句话以及那位老师的服装和讲话的语气仍令她印象深刻。“她能让我感受到一名教师的坚持和笃定,还有肚子里憋着的那股气。”


职称是教师工作能力和荣誉的象征,许多教师为了完成高级职称终其一生都在努力。然而,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名额分配不合理、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却饱受诟病,是否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仍颇受争议。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僧多肉少。


以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为例,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949.4万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77.4万人。而同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正高级指标数仅3496个。其中,北京市71个指标数,天津市41个指标,名额最多的广东省也仅有300个指标,平均至每个学校的名额数可想而知。


对此现状,教师们怎么看?近日,芥末堆调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教师,其中,有19.09%认为职称评定能够调动教师积极性,80.91%认为不能,59.07%认为应该取消职称制度,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现行的职称制度应该改革。据了解,近百位教师中,中小学教师占据绝大多数。


僧多肉少,一个名额十几个人争


“会有老师连续好几年参加职称评定吗?”


“太正常了,我都已经连着述职四年了。”


“为什么一直没评上?”


“僧多肉少,竞争非常激烈。”


僧多肉少的问题几乎是每位受访的老师都会向芥末堆反应的。


职称评定的准入门槛并不低,教师们需要满足许多硬性条件。一般情况下,教学年限达标,班主任或行政工作经历、发表论文、支教经历、赛课成绩是限制教师参评的第一道门槛。


“满足所有条件只是具有了参评资格,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评上,还得靠天使地利人和。”上海市某重点中学语文教师秦峰告诉芥末堆。秦峰所指的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就是名额问题。


教师职称的名额并非学校决定,而是由所属教育部人事局根据地域整体统筹分配。由于缺少对学校师资情况的详细调查,名额配置过程中,被教师认为“不公平”的现象屡见不鲜。


图片来源:Unsplash


研究生毕业三年后,何玉直接被评定为中级教师。之后,她常年担任班主任,赛课获奖、论文发表更是数不胜数。第一次参加高级教师评定时,何玉信心满满,却不料屡次受挫。“开始会愤愤不平,现在已经淡然了。”


近两年,何玉所在的中学几乎没有高级职称的名额,一旦有一个,就会有十几个老师同时竞争。连续四年参评,何玉目前仍是中级教师。


“在公办学校评职称是非常困难的,资历越老、时间越长的学校评定职称的矛盾就越突出,一个萝卜一个坑,几乎没有名额,除非老教师退休。”何玉认为,相较老牌学校,新学校会相对容易一些,因为坑坑都在,还没有人填,但一旦填满就会非常麻烦。


论资排辈,年轻教师积极性受挫


何玉输在了“资历”。


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学校本应按照打分制来评级,理想状态下,分数高者就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多位教师在调查中反应,由于学校中老年教师人数较多,在职称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学校论资排辈,打分很多时候只是个形式。 年轻教师只能等着“媳妇熬成婆”,部分高级教师却会出现职业倦怠。


根据工作年份和对学校的综合贡献评级是何玉所在学校目前的做法。在她看来学校考虑到年纪大的老师因为历史和名额问题没评上,现在纳入考虑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这样的做法打消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很多老师会放弃参评资格,因为觉得没什么希望。”


芥末堆此次调查显示,有80.91%的教师认为目前的职称评选制度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少老师表示,抱着“反正到了年龄,工作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有了”的心态的教师绝非少数。


论资排辈的问题在乡村学校同样存在。刘扬帆在江西省吉安市某县乡镇教学点教书,教学点隶属于县城的中心小学,学校只有他一名老师和八名混龄学生。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所有的课程由刘扬帆一人教授,他的工作量远远大于在中心小学的教师,而工资仅比他们多150元(交通补助)。


刘扬帆所教授的班级成绩一直在提高,即便如此,他在评级中仍然不占优势。一方面,他所在的乡镇村老师基本是毕业不久,教龄较短的年轻老师。按照学校规定,每多一年教龄,评级考核中加0.6分,“分数咬的非常紧,要靠小数点后两位来分前后,每年0.6分意味着你教学成绩再好也不如人家工作时间多两年啊。”刘扬帆认为,学校表面是打分制,实则还是论资排辈。


另一方面,中心小学和村小教师同时参评,无论从教学资源还是学生素质都存在明显差距。“如果你原来带倒数第一的班级,无论怎么教还是倒数第一,学校不看提高率,只看排名,那么你的年终考核分数依旧很低。”“村小的老师几乎没有机会。”刘扬帆认为在这样的考评制度下,教书反而要靠运气。


“最晚到2010年我可以参评10级,不过我是一定评不上的。”刘扬帆有些失落。


而郑州某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孟方永压根就没操这个心,“工作七年,我都没认真去了解过评选制度,觉得太麻烦。”孟方永形容自己是佛系派教师。芥末堆调查发现,对于职称制度完全不了解的教师有9.09%,教龄集中在1-5年以内。


9.09%教师对现行职称制度不了解


重学术轻教学,论文质量谁来保证?


“现在的评定制度侧重于老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老师既能搞科研又能上课,还能当班主任、搞社团,还要舍得老婆孩子去支教。”孟方永一边吐槽,一边流露出自己的无奈。


2018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提到,现行职称评定偏重教学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忽视了一线教师工作实绩的考量,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多数学校更注重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


孟方永认为,重学术轻教学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学水平没有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并不是每个老师都适合搞科研,有些老师勤勤恳恳教了几十年,课上的无可挑剔,但不写论文,不做课题都白瞎,到头来,退休也顶多是个中级教师。”


不光中小学,高校问题更为严重。来自陕西某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副教授王磊告诉芥末堆,在高校,学生考的好坏对老师评职称没有直接影响,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老师会偏重于科研而忽视教学质量。


王磊认为这是导向问题。“教师的科研成果通常会和学校利益挂钩,学校排名先后是按照科研产出来评估的,学校间的竞争也主要看科研,所以学校评比教师时候重科研是难以避免的。”


然而,重学术的结果一来在教学上难以集中精力,二来论文、课题数量上来了,质量却无法保证。“老师为了求数量,把尚未成熟的作品发表,回头成了自己都不愿意看的文字垃圾。”王磊表示。


相较高校,中小教师的论文质量更是难以保证。秦皇岛某教科所教科员王俊刚告诉芥末堆:“老师的材料交上来只是走个形式,数量够了就好,来不及挨个看内容。如果仔细看,很多课题根本经不起推敲。”


而不重内容质量恰好为论文代写滋生了温床。在某论文代写群里,芥末堆看到职称材料代写明码标价,省级论文400元,国家级500元,赠荣誉证书一张;国家级十三五重点课题800元起,知网可查;国家级优质课300一张,优惠办理中等信息赫然醒目。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刘扬帆说,找人代写早就成了教师之间“明面儿上的秘密”。


教师流失严重,职称取消还是改革?


除了上述问题,评价体系单一、人为因素太大、教师负担过重、一评定终身也是教师们集中反应的问题。因此,许多教师会选择向私立学校或培训机构流动。在芥末堆的调查中,有45.46%的教师表示有过离开公立校的想法。


但正如朱晓进在两会中提到的,名师成长之路,除个人努力外,更是得益于公办教育的资源机会。名师形成影响力后而又离开,是公办优质资源的流失。


现有的职称制度该取消还是该改革芥末堆调查显示,有59.07%的教师认为应该取消,95.45%的教师赞同改革,并提出了相应意见。


59.07%教师认为应该取消职称制度,95.45%教师赞同改革


何玉认为,论资排辈的根本原因是僧多肉少,应该适当放宽配额。同时对于不同年龄层的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体系,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年龄大的老师缺少赛课机会,很多时间和经历花在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上,应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考评,而非论资质引起年轻教师不服。


刘扬帆则希望在职称改革中,公开课和论文只作为参考,不作为加分项;教学成绩不应只以期末考评为标准,学期过程中的考评测试同样应纳入考虑;年终考核打分时,应参考家长意见,多方面评定教师成绩,例如学生行为发展、进步等,不单论成绩高低;竞聘委员会成员应公开透明。


关于重学术轻教学的问题,王磊建议进行职称分类。“擅长学术的教师搞学术,不擅长的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评定时候科研型和教学型老师分开晋升。王磊认为,这样能避免教师分身乏术,两头不精。


尽管落选四次,何玉仍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她告诉芥末堆,自己不会放弃争取,也从未想过离开学校,她的梦想是做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坐地铁是可以免票的,地铁费虽然没有多少钱,但免票是一种社会的荣誉和认可。” 职称晋升的路上,有很多像何玉一样的老师怀揣着期待。


芥末堆注:文中所有名字均为化名



本文作者:小筱

芥末堆 记者
教育界的小白猫,不怕慢,就怕懒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


STEAM

赴港IPO

对外汉语

校外培训

留守儿童

职场经历

素质教育盘点

少儿编程盘点

好未来电话会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