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为全职爸爸的第五年:“做了很多繁琐但不会被注意到的事”

搜狐新闻 2023-11-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极昼工作室 Author 小昼


文 | 魏晓涵
编辑 | 王一然
做全职爸爸的第五年,记忆力变差了,也变胖了
成为全职爸爸的第五年,我的记忆力变得真的很差。开始的两年作息颠倒得厉害,女儿小米出生那段时间,我熬了两个月的夜,可能四五个小时要喂一次奶,还有换尿布。(妻子)安娜白天带小朋友;我是属于晚班,安娜睡着的时候小米要喝奶,我就把她抱到床边。
这两年(有了第二个孩子小宝),睡眠时间太少了。要照顾两个小朋友是1+1大于2的效果,压力一下子就大了,两只手都不够用。我以前和安娜一样,睡得挺死的,有了小朋友之后,我的睡眠质量没那么好,可能他们有一点声音我就会醒来。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全职妈妈只是在家带带小孩,陪他们玩,会觉得这么累?因为他们不知道一天要做多少事情,我是经历过了之后发现,做了很多繁琐但不太会被注意到的事情:
我一般早上六点叫小米起床,扎辫子、做早餐,送她上学,回来抽空在沙发上打盹;然后叫小宝起床,做饭打扫卫生,陪小宝看故事书;又到了小米的下课时间,去接她,陪她上兴趣班,回来做饭,陪小朋友玩,把他们哄睡着,备好菜,就到晚上12点了。
他们睡着的时间是全世界最安静的时间,也是属于我自己的个人时间,就会特别珍惜。我就去玩会儿游戏、看会儿剧、吃零食。我也变胖了,停下来就想吃东西,吃了之后又没有太多精力和体力去消耗锻炼,慢慢堆积就越来越胖。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全职爸爸,以前对全职爸爸没那么多概念,也不懂,什么都不会。不烧饭做菜,在国外读书时,就去外面小店吃点。
毕业回国那时候,安娜怀孕了。我们也想过让长辈来帮忙带小孩,但是条件不允许,我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安娜那边她弟弟生了双胞胎,比小米大一个半月,又是男生比较难带,她妈妈只能去那边照顾。
我当时也还在摸索中,没那么快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也就没找工作,陪着她照顾她了。她工作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我觉得她要母乳,坐月子都不是很方便,就慢慢帮她分担一些小朋友的起居日常。
好像每个妈妈都会遇到产后抑郁这样的情况,我觉得主要还得让她们休息好,白天是妈妈,晚上也是妈妈,没有很长时间的睡眠,我帮她分担了这些。也会陪她看剧,陪她吃,生小米的时候她特别喜欢吃甜的东西,我就学APP上的菜谱尽量做给她。
(对孩子)我属于照顾得细致的类型,像早上小朋友突然醒过来,可能会有起床气,就把她抱到椅子上坐一会儿,给她一个缓冲的时间。然后比较注意他们的卫生习惯,小朋友没有那么多生病(的情况),饮食也挺好,白白胖胖的,就觉得自己慢慢摸索出的效果还挺好的。
一点一点慢慢累积,有一天,突然发现好像顺其自然的,自己会做的挺多了,慢慢习惯了全职爸爸的角色。
我也想在小朋友小的时候尽可能多陪伴他们,因为我小时候就是几乎没有父母陪伴。能陪他们的时间其实并不多,稍微再大一点,可能要住校或干嘛的,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陪着他们慢慢长大的感觉还是很幸福的。抱在怀里的时候,或者看她在床上睡着了,闭着眼睛,就是那种,哎呀,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安娜:
我们也是比较幸运,有些小投资、家里人也会(在经济上)帮忙,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他这边的。有这样的条件,可以选择暂时不工作,先把自己的事情给解决。我们俩一直的观念,也不是说一定要过多好的生活,差不多可以了就行。
怀小米的孕晚期我胖得厉害,浮肿,走路都很痛,每天也睡不好,都是他在陪我。刚生完小孩,那个时候感觉比较依赖他。也不一定要他做什么,就是希望老公陪在身边,当然能做什么是最好了。
如果说他这几年有什么变化,就是变得比较温暖一点。他以前比较冷淡,没有“一定要为家庭付出什么”这种观念,完全自我为中心的一个人,都是“我”要干什么。因为从小也没有感受过家庭的那种东西嘛,挺自由,没被谁约束过,换过很多环境,住这个家那个家,晃荡来晃荡去。
成为父亲是后知后觉的,不一定能马上接受
男生我不知道是不是(都)这样,有了小朋友是后知后觉的,最开始不一定能马上接受自己一下子成为父亲。
和我之前的生活反差太大了。当全职爸爸之前,我会把朋友放在第一位,比如有什么事情找我帮忙或者玩,只要我手上有空,多晚基本都会去。最开始有了小朋友,有朋友来找我,聊天、喝酒、唱k,一些娱乐项目,心里是真的很想去,但大多数是拒绝的。因为就我跟她两个人(照顾孩子),实在分不开身。
之前一直是在外面跑来跑去,突然之间长时间留在家里,很不适应。时间久了就特别压抑,也不知道怎么应对(这种变化),想不出办法。
偶尔有(喘息的)时间,但特别少。特别特别想出去的时候,就下楼坐在车上,然后发现自己哪儿都去不了,虽然可以开车出去,但身边的朋友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家。
陪伴小朋友、看到他们慢慢成长之后,(才)有一种变成父亲的感觉。陪伴他们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慢慢就习惯了。
小米五六个月的时候,我去新西兰读研究生,我们在学校附近租房,相对而言学习压力还是小的,空余时间就学烧饭菜给她们吃,(厨艺)是那阶段慢慢练出来的,那时候我也没觉得自己是全职爸爸。
在新西兰的生活很简单,国外一些(育儿)消费比国内要低,不需要花钱让小朋友去上早教班,可能也有付费的,我们没上过,大家一起去玩的都免费,每个星期都有活动,去图书馆啊,草坪啊。我不在的时候,安娜也会带着小米参与,打疫苗也是免费的。这些钱省下来,过日子会轻松很多,没那么多压力在身上。
小米一岁多的时候,遇上疫情刚爆发。那时候国内比较安全,学业没有完成,我们就选择回来了,后来就一直留在国内。疫情没人陪小米玩,我们怕她一个人长大太孤单,就想未来可能有个人去陪陪她,万一我们生病了,两个人也能互相商量。
也没有想太多(育儿的压力),就是一股脑(生了二胎),生了之后才知道这么累。以前是照顾两个人,现在是三个人,照顾小宝又要重新来一遍。
出月子之后小宝就能独立睡觉了,我们怕冷落姐姐,还是一直跟小米一起睡。我们会把重点更放在姐姐身上,不让她觉得我们有偏爱。
工作计划也往后顺延了,在家的时间更久了,更没时间和朋友出去聚会,想肯定是想,但忙完之后没有太多精力了,实在更想多睡一会儿。
那段时间有点抑郁,情绪波动比较大,易怒,很琐碎的事情就很容易放大,比如(小朋友)吃东西没洗手啊,擦鼻涕没有纸巾啊,相对而言平时我是个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就觉得自己心理有点问题了。
我没有看(心理咨询),安娜会跟我聊天说,你现在盯住的都是他们没做好的地方,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想?慢慢的就好点,找到(平衡)。放松的方法就是会打游戏,主要是分散注意力。打着打着跟队友说,等我会儿,再坚持一下,我要去喂奶了。
安娜:
打游戏这个(场景)我印象很深。我的第一反应是,哎你队友不骂你吗?他跟我说,那时候队友已经习惯了。接受全职爸爸这个身份他不适应的,从心理到生活突然彻底地改变。在我眼里,他不是有情绪会马上表达的那种,是用打游戏来缓解的。
我爸来我们家时,一开始看到他打游戏会说,怎么还在打游戏?(觉得都)当爸爸了,好像有点不务正业。我觉得你不要去说他,让他玩几把放松一下。
像我妈就是那种传统的女性,觉得小朋友就是要奶奶带的。她不是带我弟的双胞胎吗?一年到头没有假期那种,她身体也不是很好,苦死累死也要自己带,就觉得儿子要有自己的生活。
但在新西兰,爸爸带孩子很常见。他们很厉害,手上抱一个,背后背着一个,前面背着一个,感觉力气都很大、(身体)很强壮,随便一搂,像公仔一样抱着。我还在免费图书馆看到那种爸爸,大家一起唱歌,一起玩,结束之后,就从很大的包里,自然而然地拿出辅食分盒的东西,喂给小朋友吃。
带孩子的爸爸越来越多了,爸爸在家也可以做得很好
我从来没有加过什么全职爸爸的社群,以前住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老一辈带小朋友,我跟他们不太会主动聊这种东西,他们可能心里会想,但不会主动说(怎么是爸爸带孩子)。
带小朋友去培训班上课,大部分是女性家长,很少有男性家长。(妈妈们在旁边聊天)我就在边上看看,刷刷手机,也不会尴尬,习惯了这种氛围。
有时候培训班需要大家一起互动,有唱歌跳舞的场合,我就跟安娜说你去吧,都是妈妈,我不太方便。最尴尬的是带女儿去外面上厕所。商场有母婴室,基本都是妈妈,也有家庭式的,但是太少了。
后来上节目(注:指一档亲子观察类真人秀的第一季),(从观察视角)看到小朋友的成长和变化,还是欣慰吧,会有点觉得自己付出是能得到回报的。
现在不那么忙的时候,我会提前跟安娜沟通报备,带一下他们,我出去找朋友聚一聚。朋友也有生孩子的,但我们不会交流带孩子的话题,因为他们不是全职爸爸。聊小朋友可能会有一些抱怨,就是聊我们更开心的事情,比如出去玩;他们讲到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我可能参与不进去,或者专业术语我听不懂,也很少聊这些。
以前家里人偶尔会劝我工作或者给我介绍,后面可能知道我暂时不想去,就没再提了。后来我也没有考虑这些事情,没有精力了呀。感觉时间不太够用,每天都蛮充实的。下半年小宝去上幼儿园了,我可能会考虑一点(工作)的事情。
安娜:
其实学业也是因为疫情回来中途放弃了。创业做童装是他很想做的事情,没精力去做。也不是说完全没时间,是因为他的时间永远是排在最后的,永远是家里没啥事才干点自己的事,家里有事,你的事情就又不被看见了,无条件妥协掉了。
现在可能会把他的需求拎出来。如果他要干一件事情,家里有其他事就先去调节。
如果不是在节目里,我也不会看到这么多和全面(的细节),不知道他早上送完孩子回来还会在沙发上睡一会儿。因为每天都有(自己的)生活,很多东西慢慢地不太能看见。
我觉得全职爸爸是需要被认可的,环境不是很友好。身边会听到很委婉含蓄的说法:为什么他不工作啊?甚至我的女性朋友都会说,自己就可以带,你看我一个人就带得很好。但其实她累死了。
这种声音好像我把老公绑在身边一样。曾经有这样的朋友到我们家里来,后来我再也没跟她接触过。
去培训班会感觉现在男性家长慢慢多起来了。可能我自己比较想输出这种观念吧,在将来男性不一定要怎么样,女性也不一定要怎样,爸爸在家里也可以做得很好。
小狐提示:由于公众号规则更改,为了我们的文章能够第一时间发送给您,请您将小狐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一起携手守护独立思考的能力。

— 谈一谈 —
你怎么看全职爸爸?

- 内容仅代表笔者观点,不代表搜狐立场 -


今日热点新闻,扫码查看👇 



- 往期推荐 -




以独特的观点解释新闻的意义,用最真实的温度与态度守护独立思考的能力。一起来一次思想的碰撞吧。




 点点“在看”,守护独立思考的能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