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专稿︱孙频:河流和人的秘密
孙频,女,1983年生,现为江苏作协专业作家。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已发表小说两百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松林夜宴图》《隐形的女人》《疼》《盐》等。
河流和人的秘密
孙频
人类和河流的亲缘关系几乎是天生的,大概是因为最早的人类文明就是由河流孕育出来的。最早的人们都是逐水而生,最早的村庄和城市也一定都在河流的附近。河流对于人类来说不仅是孕育和滋养,河流一直以来又都是另一种时间相,是一种具化的可视的时间。我们不管遇到什么烦恼事,往河边一站,看会流水,心里便会觉得好受些。河流帮我们分担了一些东西,也以水的力量矫正了我们的一些执拗与偏见。
近年来年岁渐长,心态已与二十多岁时不同,二十多岁时无限放大自己,无限放大一点情绪,渐渐地,开始渴望触摸到一些自身之外的更莫测更壮阔的事物。也许是因为,我感觉从这些更莫测更壮阔的事物身上能够汲取到能量。当然,每个人获得能量的方式都不同,有的人能在人群里获得能量,有的人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容易获得能量,有的人能从雅致的生活里获得能量,有的人容易从草木日月间获得能量。正是因为这样,当我在地处西北的那些河流边行走的时候,感受尤为强烈。因为与那些河流相伴的只有广袤苍凉的戈壁滩,有几千年前散落在沙漠里的文明痕迹,你会不由得想到,几千年前的某个黄昏,也许有个人就像你一样站在河边看着流水远去。而再过几千年的某个黄昏,还会有个人像你今天这样站在河边看着流水。你会忽然明白,这就是历史的长河,而那曾站在河边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秘密的人。
所以生出了写一条河流的冲动,想写一写揣着秘密逃到河边或本来就在河边的那些人。如果说逃,还不如说返回更贴切些,因为人本来就是从河边走出来的,对于人来说,总有些故乡的意味。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已经不再写作的作家,我以前从没有在小说中写到作家这种角色,是因为担心会被人对号入座,难免产生一些联想。其实呢,小说更多的只是一种幻象,就像阳光下的水珠因折射阳光而变得璀璨异常,简直像颗钻石,但它终究只是一滴水珠,是柔软无壳的,是随时都可以消散的。为什么要写一个不再写作的作家,是因为我经常在想,一个作家如果不再写作了,他(她)会去干什么呢?这世上有多少事情可供他(她)去做呢?这就会成为一个人的秘密。小说为我们提供一个实验场所,可以把那些我们永远无法经历也永远不愿去经历的生活放进去进行实验、审视、反思,或感同身受,在小说里多活一次。
我让我不再是作家的主人公只身来到地处西北的河畔,这总归带有些逃避的意味,也许是因为我本人就不是一个能量足够大的人,时不时需要这样的逃避来补充能量。主人公在河边生活,自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河流的秘密,而所有这些河流的秘密都与人有关。那些研究河流挚爱河流的人,那些以河流为信仰最后被河流埋葬的人,那些终生渴望草原的自由而始终迈不过一条河流的人,全都是只属于这条河流的秘密,只有它知道。因为在尘世间,谁都不会注意到他们的来与去。一个生命消失的时候自会有新的生命诞生出来去补充。
而河流看到一切却依然流动在大地上,河流本身也是有秉性有脾气的,它也有自己的快乐,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恐惧。甚至,连那性格迥异的十二个月河流都有。它全部都有。
《十月》,2019年第2期,目录
非虚构
六号哨位/005 王昆
中篇小说
鸭镇疑云/059 曹寇
渠潮/091 班 宇
胡不归/118 李清源
短篇小说
泰国白/164 黎 晗
替代者/175 李 唐
散 文
耶拿战役之后/151 周大新
小站秘史/155 李修文
思想者说
茨维塔耶娃的布拉格/079 刘文飞
世界文学期刊概览
二十世纪西班牙的文学杂志/187 于施洋
西班牙语美洲文学期刊一瞥/195 赵振江
译 界
山巅之险:加里·斯奈德诗选/201 柳向阳 译
科技工作者纪事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6 马 拉
诗 歌
完整的彩虹/220 张执浩
大象与蟋蟀/223 津 渡
笑容的伦理/226 商 震
在大海的桌面上/229 胡茗茗
归去来兮/231 傅荣生
沁源诗章/232 郭新民 李元胜 大 解 臧 棣 等
艺 术
封 面 红 之四[局部] 周 力
封 二 深山寄情(素描淡彩) 王沂东
封面设计 赵平宇
篇名题字 霍俊明
▼悦-读
微信·专稿︱曹寇:更接近于读后感——《鸭镇疑云》(创作谈及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