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专稿·创作谈|罗日新:遇见更好的自己

罗日新 十月杂志 2022-10-26


罗日新
1963年生,中国作协会员,青年时代在大冶钢厂工作,写作并发表小说多篇,2008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的城》,第一部、第二部分别发表于《十月·长篇小说》2019年第5期,2022年第1期。获湖北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
遇见更好的自己

罗日新


2008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继爆雷,金融海啸席卷而来。当时,我正在休斯敦,在那个闷热的夏天,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一方面是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前景担忧,另一方面,回望来路,脑子里都是年轻时在大冶钢厂工作时的情景。我的冶钢,我冶钢的工友,那些过往岁月,从钢铁企业火红的年代,到接踵而来的下岗,艰难与欢乐一下子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沉睡多年的写作欲望悄然复苏,我想,我该为我们这代人,为钢厂子弟们写一本书。我是典型的钢城人。我的父亲,曾任《冶钢报》总编辑;我的母亲,是冶钢子弟学校的教师;而我,则在大冶钢厂出生,从幼儿园到初中,都在冶钢子弟学校就读,大学学的冶金机械专业,毕业后又回到大冶钢厂。但当时我的梦想是当作家。我每天都写笔记,记下生活中的点滴,一有空闲就写小说。从事文字工作的父亲,却坚决反对我写作。他是过来人,深知写作不易,不仅要有天赋,还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定力。父亲更希望我从基层做起,将来成为冶钢的领导。我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工作中最难的事,是分房子、加工资、评先进、分煤气罐,连疗养指标在分配的时候,都是基层干部最棘手的问题,我也因此和基层工人打成一片。许多年后,当我在休斯敦回首往事时,我的脑子里涌上来的,都是他们曾经的样子,举手投足,就在我的眼前。但在我的记忆中,对我们这代人,或者说对钢厂工人影响最大的,则是1994年开始的国企改革,总经理负责制下的减员增效。我在电脑上敲下了小说名《下岗》。写了几万字后,又更名为《大浪淘沙》。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我的想法,没想到父亲很支持,“你年轻时写作,我是坚决反对。那时你没有生活经历,空想乱编写不出好小说。现在爸爸支持你写小说,你不仅要写你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还要把我和你母亲也写进去,写平炉上的工友们,写国企改革的困境,杀出一条血路的艰难,你应该写!”我开始将工作重心,从做企业转到写作上来。只要一有空,我就在写作。越写思路越开阔,越写想说的话越多,我笔下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开始有了自己的发展轨迹。我想写的,不再只是“下岗”,也不只是“大浪淘沙”,我的写作野心越来越大,我想为生我的钢城作传,为共和国的钢铁工业作传。从大冶钢厂的创建前身,总督张子洞创办的汉冶萍公司,到1913年盛宣怀发行的大冶新厂股票⋯⋯到现在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为了写作,我回到国内,回到黄石,回到大冶钢厂,回到这一切的源头。一天,当我写作累了,倚在窗口看着窗外的夜色,“钢的城”三个字,一下子撞上心头。钢的城!有了这三个字,我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我大约是这世界上最笨的写作者。40年来,我经历过许多钢厂的事情,我把它们写成故事,故事多了,反而不知道怎么串联起来才更好。于是我采用了一个原始的写作方法,用各种方式写,反复修改比较。仅仅开头,我写了不下五个版本。这样的写作方式,就是,仅二十多万字的上部,我实际写下的,可能不下六七十万字。反复写,反复删。就这样,从2008年动笔,到2018年,我用了整整十年,写完了《钢的城》第一部,第二部草稿也写了一半。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听说我在写一部大书,鼓励我,"你的故事非常好,把你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写下来,就是一部以小见大的长篇小说。"  2019年10月,长篇小说《钢的城》(第一部)在《十月》杂志发表。10月17日,湖北省作协和《十月》杂志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钢的城》(第一部)研讨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国小说学会会长白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等20余位评论家、作家参加研讨会。他们肯定了我丰富的生活积累,肯定了这样一部书在当下的特别价值,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感谢这些老师们,这些意见很重要。我当时就想,完成第二部后,我要耐心打磨,将他们所提到的问题一一解决。我坚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写作时,经常是将要写的内容不停顿地一口气写完,过段时间再拿出来,反复看读,读出声来,一字一句地修改,过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读起来更加舒服。同时,我恶补阅读,虽说年轻时热爱文学,读了不少书,但真要创作了,还是感觉到书读得太少。我写小说没有窍门和捷径,只有不停地写、修改,再写、再修改。上部结尾我也写了五种,下部的结尾,我写了四个版本。有时候,一个情节的改动,伤筋动骨,导致几个章节要推倒重写。好在《钢的城》第一部发表之后,在黄石引起了轰动,特别是过去工友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从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因为疫情,我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写作《钢的城》上,最长时间三十多天没出门,眼圈也熬成了乌黑。2021年中,我将《钢的城》第二部交给了《十月》杂志,将全书交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很荣幸的是,他们都接纳了它。2021年8月10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举行《钢的城》改稿会,我对我的责编付如初女士说,这是我用一生的经历,和十三年心血熬成的一部书,我不想留下遗憾,只想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改稿会我不需要听表扬的话,只想听切实有用的修改意见。中国作协副主席吴义勤、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等十几位专家老师对《钢的城》提出了真诚的修改建议,我将这些修改建议一一记下来,反复看,反复琢磨领会。吴义勤副主席鼓励我好好改,说这部书改好了,将是一部工业题材的史诗。我又用了半年时间,足不出户修改稿子,直到我实在改不动了,才将书稿再次交给他们。《钢的城》写的是人物群像,小说中,先后出场的人物多达60余个。钢铁工人有相同的共性,但每个人性格不同,说话语气和手势动作也不相同,各个年龄段的炼钢工人经历不一样,为人处世的方法也不同。车间主任在炼钢厂很重要,承上启下,班长是工厂里的兵头将尾,他们考虑问题就比工人多一点,车间主任比起站在更高位置的厂长看待问题,还是有区别。在写作时,我尽可能让各个阶层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让人物在文字中鲜活地立起来。比如祝大昌的口头禅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而俞钢常说的一句话:"心动不如行动"。《钢的城》让我重新回到大冶钢厂,按照昔日记忆,进了西总门向右拐,沿着厂区马路跨过铁路走二三分钟,就到了烟尘滚滚,车辆不息,钢铁声激起一片喧嚣的平炉分厂, 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情景。一炼钢有三座90吨马丁式平炉,每季度要更换保温耐火砖和冷却系统。每个月修一次炉,干部带班都是我值夜班。在炉前调度室,我和工人们一起看《冶钢报》,上面有父亲罗宝山写的文章。平炉厂房前的马路尽头,就是《钢的城》里的四门,冶钢报社坐落在那里。那里有着父亲的故事、钢厂兄弟姐妹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汇集在一起,凝聚成一部跌宕起伏的工业史诗。城市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的。《钢的城》写了祝大昌、俞钢、吴回芝、傅佳钢、易国兴等多个家庭的命运,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更是中国钢铁行业的缩影。我是一个偏理性的人,骨子里,更多的是钢的坚硬,是这部书,将我的内心,化成了绕指柔。2022年元月,《钢的城》(第一部)获得湖北文学最高奖“屈原文学奖”,第二部也在《十月》杂志发表,单行本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如何评价这部书,就交给读者和时间吧。但对于我来说,写作《钢的城》,是我灵魂的长途旅行。我挑战自己的极限,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其余都是意外的奖赏。                                                                             2022年2月27日

目录
2022-2《十月》

中篇小说
他人的房间/005  钟求是
小豆包的江湖/027  古 宇
凤舞/067  程 青 
狩猎/128  孟小书
金雪花的尘世浮生/145  苏兰朵

短篇小说
婚  礼/059  李 晁
周年忌日/163  陶丽群

小说新干线
去海口(短篇)/196  丁小宁
月光(短篇)/206  丁小宁
脸与自我(创作谈)/213  丁小宁
出道便是希望(评介)/215  孟繁华

散  文
自吕梁而下/108  李敬泽
赘物记/173  叶浅韵
话语与长河/187  张羊羊

大地之事
荒漠生命的内敛之美(外三篇)/113  半  夏
荒野启示录/121  刘东黎

读与被读
《神曲》:神圣的喜剧/051  刘文飞

器官列传
那丢不尽的脸啦/092  敬文东

诗  歌
野生动物园/217  江 离
晨鸟与葵花/220  田 禾
昆仑及其他/223  郭建强
人间十影/226  周庆荣
春天,现在轮到你来表达/230  张洪波
桉树与河流/232  百定安

新时代·鼋头渚小辑/234  宗仁发 庞余亮 张洪波  育邦 哨兵  成秀虎  卢文丽  中海  张晓雪  龚璇  任白  王明法  王学芯

艺  术
封  面  燃烧  邱丹丹
封  二  亲子游戏  邱丹丹
封  三  上楼  邱丹丹

封面设计        赵平宇
篇名题字        崔曼莉

▼悦-读

2022-2《十月》卷首语及目录
长篇小说《钢的城》研讨会发言摘要(上)
长篇小说《钢的城》研讨会发言摘要(下)
2021双月号-5《十月·长篇小说》(选读①)|石一枫:漂洋过海来送你
2021双月号-3《十月·长篇小说》|林白:北流(选读①)
2021双月号-2《十月·长篇小说》|郑欣:百川东到海(选读①)

点击“阅读原文”     订购《十月》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