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元节:宁见好鬼,拒识恶人

2017-09-05 一个人 青阅读

《西游记》的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里头,唐僧师徒来到乌鸡国,准备投宿宝林寺,却没想到寺里的僧官嫌贫爱富,给唐三藏一通气受,拦在门外不让进,最后还是靠了大师兄抡着大棒打上门去才解决住宿问题。于是八戒笑道:“师父老大不济事,你进去时,泪汪汪,嘴上挂得油瓶。师兄怎么就有此獐智,教他们磕头来接?”三藏道:“你这个呆子,好不晓礼!常言道,鬼也怕恶人哩。”


师父说得没错,鬼也怕恶人,史上最著名的不怕鬼的故事《宋定伯捉鬼》就是这么个案例。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言:“鬼也。”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

鬼言:“步行太亟(说明:有的版本中“亟”作“迟”,“迟”为“缓慢”之意),可共递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

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鬼,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东晋-干宝《搜神记·宋定伯捉鬼》


一个鬼好端端地走在路上,遇到个人来套词,不但坦诚地自我介绍,相约同行避免长路漫漫旅途无聊,而且还自愿担当交通工具,掏心掏肺地把自身弱点告诉对方,没有一点防备。最终结果是拿人当兄弟,却被捆了卖了连给对方数钱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这个故事给很多胆小的人以勇气,但我们还是要说,鬼又没惹你,大家和平共处在这个世界上,请不要互相伤害好吗?



这个鬼的遭遇可以说是非常凄惨了。


宋定伯遇到的鬼属于人畜无害型,但有的鬼却不怎么讨喜,净想一些吓唬人的招数,只不过在大胆的人面前这点小伎俩根本没什么用处。


曹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 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死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耶?"鬼技穷,倏然灭。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动。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女鬼—披发吐舌吊死鬼—无头鬼,这个鬼把自己能想到的吓人招数都用遍了,结果黔驴技穷,还被人耻笑,鬼生的确是非常失败。不过这个鬼因为被人鄙视:“怎么又是你这个让人扫兴的家伙”,就再也不进门,也没有因为怨恨而弄出人命,说明还是很爱面子,而且是颇为软弱的。



农历七月,在传统里被称为“鬼月”,说这个月鬼门大开,鬼们涌出到人世间来行游,尤其是七月十五这一天,更是阴气大盛,百鬼夜行,所以这天里人们的内心总是难免有点怕怕,担心有什么灵异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好事者还会提醒:“晚上早点回家不要在外面乱转悠哦”。



然而,通过上面的两则故事,可以发现相对于人对鬼的恐惧,鬼其实更害怕人。在下面这则袁枚讲的故事里,人鬼共生互不干扰的场景和鬼对人的恐惧讲得更加具体。


扬州罗两峰自言能见鬼,每日落,则满路皆鬼,富贵家尤多。大概比人短数尺,面目不甚可辨,但见黑气数段,旁行斜立,呢呢絮语。喜气暖,人旺处则聚而居,如逐水草者然。扬子云曰:“高明之家,鬼瞰其室。”言殊有理。鬼逢墙壁窗板,皆直穿而过,不觉有碍。与人两不相关,亦全无所妨。一见面目,则是报冤作祟者矣。贫苦寥落之家,鬼往来者甚少,以其气衰地寒,鬼亦不能甘此冷淡故也。谚云“穷得鬼不上门”,信矣。


两峰云:鬼避人如人之避烟,以其气可厌而避之,并不知其为人而避之也。然往往被急走之人横冲而过,则散为数段,须团凑一热茶时,方能完全一鬼,其光景似颇吃力。


——清-袁枚《子不语·鬼怕冷淡、鬼避人如人避烟》


原来不但是中元这一天也不光是鬼月,每逢日落鬼也出街,跟人在一块生活。而且跟“猛鬼找衰人,越是草木深深断壁残垣的地方越是鬼聚集地”的不少常见说法不同,袁枚所叙述的理论很有意思,却是鬼也喜欢热闹,穷困冷僻的人家连鬼都不愿意去。而更颠覆传统认知的是,鬼非常害怕人,因为被人冲撞以后会散断成几段掉到地上,重新把自己攒成一个完整的鬼,光景颇为吃力。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章阿端》一篇里,除了让大家学习了新名词“聻”(音“渐”)知道鬼死了的去处,还借章阿端之口说道:“馁怯者,鬼益侮弄之; 刚肠者,不敢犯也。”再次为唐长老的“鬼也怕恶人”作了个注脚。不过,鬼之所以令人恐惧,除了某些鬼喜欢吓唬人的性格使然,还因为有许多冤魂索命之类的恐怖案例。吓死人不偿命的日本鬼就是如此,本来自己也是可怜之人变作的鬼,却不去找害死自己的人,反而通过精神折磨的方式把无关之人一个接一个地弄死,这种无差别报复社会的方式才是让人害怕的根源。


中国的故事却不是这样,冤魂索命讲究“冤有头债有主”的精神,如果是被索,总归是有些因果报应的缘由在里面。《子不语》里有一个故事,就是讲的一个性格“狞恶”的人侮辱骨骸后被骷髅报仇。


常熟孙君寿,性狞恶,好慢神虐鬼。与人游山,胀如厕,戏取荒冢骷髅,蹲踞之,令吞其粪,曰:“汝食佳乎?”骷髅张口曰:“佳。”君寿大骇,急走。骷髅随之滚地,如车轮然。君寿至桥,骷髅不得上。君寿登高望之,骷髅仍滚归原处。君寿至家,面如死灰,遂病。日遗矢,辄手取吞之,自呼曰:“汝食佳乎?”食毕更遗,遗毕更食,三日而死。


中国人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又说“死者为大”,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却喜欢“慢神虐鬼”,恶劣的行状令人发指,最终也是自食其果,可谓不作死就不会死。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写的鬼,则更加可怜。书中的女鬼,大多聪明美丽又很善良,不舍得害人,她们或者的时候往往都是被恶人侵害的弱女子,即便是死了以后成为鬼也被鬼欺负,最后都得依靠勇敢正义的人(书生)来帮助才能够得到解脱。《梅女》篇里,因为被典使诬陷而被迫自尽的少女因为得不到超度也没办法报仇而终日苦闷,连从脖子上的绳索都取不下来,最终在封云亭的帮助下大仇得报并且投胎为人。《伍秋月》篇里,伍秋月被鬼差调戏,是王鼎路见不平一声吼才让她逃脱了被鬼中恶鬼欺压的窘境。最著名的《聂小倩》中,小倩被恶鬼驱使害人,多亏了宁采臣才得使她得以逃离做鬼还得出卖色相的苦难。


这些书生都是不错的人,没有占了鬼的便宜就把鬼卖了,拍拍屁股走人,鬼才没有落入更可怜的境地。而女鬼们呢,孑然一身,无以为报,就只能用以身相许的方式报答了书生搭救的恩情,即便是遇到宁采臣这样千辛万苦得了仙女一样的妻子也依然不忘娶妾生儿子的男人,也不后悔。


不过这都是漂亮的女鬼,那丑鬼可怎么办呢,书生还愿意帮你吗?


蒲松龄老先生在《小谢》一篇里写了小谢与秋容两个女鬼如何在一位神奇的道士帮助下借尸还魂后,顺道表达了对书生一箭双雕两位绝世美女的羡慕:“绝世佳人,求一而难之,何遽得两哉!事千古而一见,惟不私奔女者能遘之也。”而且认为:“道士其仙耶?何术之神也!苟有其术,丑鬼可交耳。”如果有道士这种借美女尸体还魂的仙术,那么丑鬼也是可以结交的。


唉,即便做了鬼,也还是得靠脸混,这个看脸的世界真是绝望啊!




干货:怎样把一本书拍得很文艺?


什么酒和什么书最配的秘诀,拿走不谢!


为什么简·奥斯丁笔下的女人都爱做针线活


《军师联盟》给司马家洗白?司马懿和他的后代到底有多黑?


靳东的故事告诉我们:凹学霸人设可得走点心啊


宝玉,你识得蘅芜苑的薜荔,是我们爱吃的冰粉噻?


天哪!白素贞是孙悟空的妹妹?


外国人喜欢看什么中国文学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