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蒙太古语法谈起 | 文卫平:英汉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

文卫平 思飞学术 2021-03-17

英汉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

文卫平 著

ISBN:978-7-5446-6005-1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定价:69.00元(优惠价:48.30元)

丛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本书以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为切入口,系统阐述了形式语义学从经典逻辑语义学到动态语义学的发展脉络、技术手段、基本思想及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无定名词短语的三种主要形式进行了描写与解释。首先是a/an NP,主要考察由此引起的驴句现象与跨句照应现象。其次是any NP,主要考察any作为极性词和任选词的语义,包括与之相关联的负极义极小词的语义及极性结构。最后是[Det Ø]NP,主要考察光杆名词的语义。本书以英语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为参照,反观汉语,对汉语中与无定名词短语语义特征相关的“一量名”结构、无定名词关联结构、“的”字结构、“任何……都”结构、“连……都”结构进行了考察,揭示了两种语言在共时平面表现出的语义本质和规律。



-

序         言

-

“有定”(definite)、“无定”(indefinite)是应用于名词短语的术语。在英语中,the是定冠词,a/an是无定冠词,由the 修饰的名词短语称为有定摹状词(哲学术语),是英语中典型的有定名词短语。同样,由a/an修饰的名词短语为无定摹状词,是无定名词短语的原型(Abbott, 2004)。无定名词短语是一个语义范畴,指语义上无定的一类名词短语,其语义属性有量化、指称两个特征。文献中对无定名词短语没有统一的界定,本书出于明确考察对象的目的,将无定名词短语从形式上界定为无定限定词短语,无定限定词包括无定冠词a/an,无定代词no one、everyone、someone、one、none、all、any、some、such,无定量化词enough、much、most、several、few、most、plenty 及部分数词,见表1:



表1中,前三类,即a/an NP,[Det ø] NP,any NP是最为常见的无定名词短语,尤其是a/an NP,英语有关无定名词短语的理论,从经典逻辑语义学到动态意义理论,都是以a/an NP为基础的。本书关于无定名词短语语义特征的研究,也是围绕前三类展开。


无定名词短语是西方形式语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一研究的哲学传统源自Russel(1905),与之紧密相关的有定名词与无定名词问题以及它们在话语中的作用的研究则历经Geach(1962)、Lewis(1975),成熟于Kamp(1981)和Heim(1982),最终形成了无定名词短语理论———Kamp-Heim理论,成为动态意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虽经Hess(1989a;1989b)、Diesing(1992)、Chierchia(1995;2000)等修正、发展,但其基本思想没有本质的变化。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以海外华人学者Cheng & Huang(1996)、Pan & Jiang(1997)为代表,他们根据自己对疑问代词的研究,认为汉语疑问代词作非疑问用法时相当于无定名词,这样,疑问代词关联结构(如“谁先来,谁先吃。”“你喜欢什么,我买什么。”)就有了驴句照应关系。而他们采用的理论框架仍然是Kamp-Heim理论。另一种情况以大陆学者于细良(1965)、王力(1985)、吕叔湘(1982)、邵敬敏(1996)、邵敬敏& 赵秀凤(1989)、陈平(1987)、范继淹(1985)等为代表,他们对汉语无定名词短语有一些零散的描写,其观察与描写手段大多采用功能语篇的视角。英汉无定名词短语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英汉无定名词短语缺少系统研究和对比研究。文献中对无定名词短语的界定是含混不清的。英语无定名词短语的研究主要限于a/an NP 句式,其实在英语中,无定名词短语远不止这个句式。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的研究涉及面虽广一些,但比较零散。从无定名词短语自身的语义属性出发,全面系统考察英汉无定名词短语的量化意义,建立起能够对英汉无定名词短语做出一致性处理的理论框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


无定名词短语具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


首先,每一种自然语言中都存在无定名词,它们有区别性的量化表达形式。


其次,无定名词引入新的话语指称,允许跨句照应,可以被其他算子量化。如果一种语言中存在光杆名词和有标记无定名词,那么无定名词的上述功能倾向于由光杆名词实现,其特指或窄域解读则必须由有标记无定名词实现(Zimmermann,2009)。


关于无定名词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致性途径(unified theoriesof indefinites)和非一致性途径(non-unified theories of indefinites)。一致性途径以Montague(1973)、Barwise & Cooper(1981)、Kamp(1981)、Heim(1982)为代表;非一致性途径以Reinhart(1997)、Mattewson(1999)、Chung & Ladusaw(2004)为代表。前者将无定名词处理成非指称词,其类型为<et,e>,后者将无定名词解释成指称词,类型为<e>。


一致性途径代表了无定名词短语研究的早期思想,主要由广义量词理论(Mongtague,1973;Barwise & Cooper,1981)和动态意义理论(Kamp,1981;Heim,1982)构成。在广义量词理论框架内,所有的无定名词被处理成具有指称、类型为<e,<et>>的广义量词,无定名词与强量词(即真正意义上的量词)也作相同处理。这种一致性处理手段抓住了无定名词短语非指称性、非唯一性的实质,对于简单句而言,是得到正确真值条件的途径。但这种处理手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无定名词与真正的量词(each、every、most)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表现为(Zimmermann,2009):



——大部分无定名词是弱量词,它们与强量词有比较大的区别。


——在很多情况下,无定名词本身没有量化力量,对它们的解释取决于句中另外的量化成分。


——宾语位置无定名词的组合性问题。根据广义量词的处理方式,及物动词的语义类为<e,<et>>,而宾语位置无定名词的语义类为<<et>,t>,二者组合时出现类冲突。


——与量化短语不同,无定名词相对于其他算子来说,总是取窄域。


对于跨句照应现象来说,这种静态处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催生了无定名词短语解释的动态意义理论。在这个框架下,无定名词的语义功能是以变元的形式引入新的话语指称,变元在语义上受到名词短语词汇意义的限制,所有的无定名词具有指称性质,类型为<et>,有定名词与无定名词作相同处理,二者的区别不在其真值条件,而在合适性条件的不同。无定名词本身不是量化表达式的思想有来自跨语言的证据,许多语言中存在光杆无定名词,它们不等于量化短语,相对于其他算子,它们在句中总是取窄域。相对于广义量词理论,动态意义理论的处理方式更加有效,因为它能够解释许多语境中无定名词短语的非量化行为。


以上不难看出,无定名词短语的解释始自蒙太古语法。本书以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为切入口,在蒙太古语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形式语义学从经典逻辑语义学到动态语义学的发展脉络、技术手段、基本思想及局限,系统梳理了蒙太古语法,包括蒙太古语法的通用语法思想、PTQ 模型、蒙太古语法的历史地位及局限。蒙太古语法是形式语义学的基础,其对形式语义学的影响从范式到方法论都是深远的。本书还系统梳理了动态意义理论,包括话语表述理论、文档变换语义学、动态谓词逻辑、动态蒙太古语法。动态意义理论有效解决了蒙太古语法引起的语义疑难及许多其他的语义问题,在形式语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本书以动态意义理论为观照,对无定名词短语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是a/an NP,主要考察由此引起的驴句现象与跨句照应现象;其次是any NP,主要考察any 作为极性词和任选词的语义,包括与之相关联的负极义极小词的语义;最后是[Det ø]NP,主要考察光杆名词的语义,以Cohen(2008)的理论为基本框架,从类转换的视角对其语义作出一致性的描写与解释。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借鉴英语无定名词短语研究,反观汉语,从汉语语言事实出发,探索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现象背后深层的语义机制,系统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无定名词短语的结构形式、句式意义、形式规则系统,揭示两种语言在共时平面表现出的语义本质和规律,同时对汉语相关语言现象做出新的解释。


本书以动态意义理论中的Kamp-Heim理论为框架。Kamp-Heim理论又称话语表述理论,其突出之处在于将英语无定名词短语a/an NP对句子的贡献看作是引入变元。作为变元,它必须受到显性或隐性算子的约束,否则句子不合格。这种处理方式最主要的动因在于能很好地解释无定名词与代词在句中的照应现象。技术手段采用类转换与λ操作,类转换与λ操作是蒙太古语法的精髓,它高度抽象地描写了自然语言的语义,具有很强的概括和解释力,在处理英汉两种语言中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时,能够从理论上揭示其底层机制。



无定名词短语作为一种语义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了国外语义、句法学家的重视,是动态语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书的研究内容在理论语言学中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丰富动态语义学的研究内涵。以驴句现象为例,这一研究一直是形式语言学关注的热点,现有成果主要以话语表述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动态约束理论或者情景语义学展开。以类指理论为视角来审视这一现象的研究在文献中十分少见。本书借鉴类指理论,在充分考察汉语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汉语类指隐性驴句假说,对其进行了充分的描写与解释。一方面,这发展了话语表述理论。经典话语表述理论中定义的驴句只含条件句和量化关系句两类。本书将类指句纳入驴句范围,使驴句由经典的两类扩展成三类。另外一方面,拓展了类指研究的空间。现有类指研究大多局限在单句层面或并列句层面,很少关注驴句这类跨句照应现象。类指隐性驴句的概念使类指研究由单句层面扩展到语篇层面。


其次,有利于拓展汉语相关研究。纵观国外语义研究的现状,作为动态意义理论重要内容的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推动了动态语义学的发展,使其成为当代语义研究的主流,实现了语义学与语用学研究的融合,并促进了形式语用学的兴起。但是,国内类似研究相对较少,标志性成果的贡献者主要限于海外华人学者,大陆学者能够参与国际对话的不是太多。而事实上,以驴句、极性词、光杆名词为标志的无定名词短语在现代汉语中是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与英语同类现象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关注与认识这种现象,对其进行系统描写与统一解释,有利于揭示汉语句法、语义层面的一些本质特征,发掘现象背后的规律,使汉语研究融入国际语言学研究的视野,真正与当代西方理论语言学研究接轨。


文卫平

2019年10月27日



-

目     录

-




-

作者简介

-

文卫平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分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在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美)、TESOL Journal(美)、《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中国外语》等国内外专业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4部。代表性成果“A Chinese Conceptualisation of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SL”被国际权威文摘和刊物收录、引用380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项。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购买图书

英汉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

空·


END
(以上内容摘自原书)


丛书精选 | 实用、易读:原版现代语言学丛书(6种)


外教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丛书| 30种(截至目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廖巧云:语义修辞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乏词义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


汉英报纸新闻中转述言语的语篇和语用功能比较研究|新书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欢迎留言


点亮在看,好书值得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