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乏词义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

思飞君 思飞学术 2021-03-17

英汉乏词义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Delexical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SBN:978-7-5446-5959-8

出版时间:2019/10

作者:仇 伟 著

定价:54.00 (优惠价:43.20元)


Q1

什么是英汉乏词义动词和乏词义结构?


英语乏词义动词的称名

英语部分带宾语的动词仅仅表示某人进行一个动作行为或过程, 而不表示它影响或创造某物,动词这样用时几乎不含什么意义,整个结构的基本含义由其宾语传达。我们先讨析来自生活的几个实例:


(1) a. Why don’t you come down and have a swim? Then you can unpack and get ready for dinner.

b. She leaps off the risers and does a dance on the floor, and then she sings, opera-style, into the microphone.

c. We’ll have everyone out and about today. You could take a stroll in the grounds. Or have a swim. It’s up to you.

d. They stare at me. Ronald makes a sudden gasp.

e. Krueger gave a laugh, but it sounded false to his ears.


例(1a)的have a swim、(1b)的does a dance、(1c)的take a stroll、(1d) 的makes a sudden gasp和(1e)gave a laugh中的动词have、does、take、makes及gave的词汇意义几乎消亡,整个动宾结构的基本含义分别由各自的宾语a swim、a dance、a stroll、a gasp和a laugh负载。就此而言,这些动词的语义分量比宾语名词要轻得多。


如果我们尝试对这类动宾结构加以概述的话,情况将会相当棘手、复杂,因为学者们在选取哪个术语来指称该结构的问题上难以取得共识。


本书之所以择用乏词义结构,是因为,一则可彰显这类动词词汇意义贫乏的特色,二则可显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子。

(p.2—3,有删节)

汉语乏词义动词的称名

无独有偶,汉语亦存在一类词汇意义虚化或几近消失的动词,其宾语容载具体的动作意义,主要发挥句法作用。在缺乏形式标记的汉语中,乏词义动词在某种程度上对解析小句结构起了津梁之功。关于汉语乏词义动词,前贤和当代的学人都进行了剖析,但其名称、数量及范围在历来的研究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学者们看法睽异的重要原因是对这类词根本性质的理解相左,所采纳的甄别标准各有千秋,这给本书的深入究考带来了些许麻烦。学者们依据各自的标尺和侧重点,给这类动词冠以了不同的名称。现把常见的四种罗列如下:


1) 形式动词。

2) 形式化动词。

3) 虚义动词。

4) 虚化动词。


诚然,各家关于汉语乏词义动词的名称大都是用其承担的句法功能来命名的,都有一定道理,但以前的命名均不能全面呈现这类动词的面貌。譬如,范晓等学者的“先导动词”只是涵盖了“加以”类动词,其他的几个术语(如“形式动词”“谓宾动词”等)范围要比“先导动词”广,但基本上仍框囿于动宾。另外,“傀儡”“无色”等标签的文学意味厚重,呈现出明显的感情意义,研究时采纳上述标签似乎差强人意。


本人忖度,乏词义动词这一术语之所以比较精当,主要是由于这一称呼是由意义入手命名的,“乏词义”一词中“乏”的内涵和指称有些含混,换个角度看这反而更加有益于本书对其重新加以框定。另一方面,本书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探究这类结构,择用乏词义动词有裨于突显本人的研究路向。

(p. 10—12,有删节)


乏词义结构的界定

我们可把乏词义结构界定如下:由乏词义动词及其宾语构成的表述特定语义的述宾结构,实现特定的构式功能。乏词义动词本身的词汇意义空泛,不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义,主要发挥支撑“重语义”宾语的功能,大部分语义内容是由宾语传达的。宾语往往指示一种动作,承载整个结构的主要语义载荷。本书以乏词义结构为基趾所展开的对比,就是将这两类相似的结构形式当作对比的共同切入点,对比这类结构格式在英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和功能动因。

(p.23)

Q2

本书的研究背景是什么?


如上一节分析所示,在结构主义理论、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引领下, 前辈时贤已经对乏词义动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近些年,认知语言学展现了较强的概括力和解释力。作为一个有着广泛理论基础的新范式, 认知语言学不仅给语言和认知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而且使我们有机会重审诸多传统语言研究的理论贡献、理论适用性和理论局限性,其目的是透过语言本体深究抉示概念系统(conceptual system)的组织结构原则。不难看出,认知语言学为我们细究乏词义动词的特征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学者从逐步介绍国外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发端,到开始尝试运用该理论对具体的汉语现象做出令人信服的诠说。在考析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时,著名语言学家邵敬敏直言:“汉语语法研究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揭示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以及认知的解释性。其中第四点‘认知的解释性’需要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邵敬敏 2011 :10)。从研究成果看,国内学界从认知语言学出发对英汉语言进行对比研究的路子,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文旭(2009)发表了《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研究》一文,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交叉学科框架,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和原则应用于英汉对比研究之上,主张建立对比认知语言学,并且卓有见识地指出以认知为基础的研究应成为今后的一个主要趋势。巧合的是,束定芳(2009)也大声疾呼认为应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用于英汉比较研究之中,并身体力行。而后,在谈及英汉对比将来的发展方向时,邵志洪(2010)在《英汉微观对比研究30 年(1977—2007)综述》一文中详言,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研究应该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一个主攻方向。王寅先生(2011a :39)甚至倡言建立对比认知语言学(Contrastive Cognitive Linguistics)。这是我们对汉英乏词义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可喜的是,国内已有学者对英汉基本构式进行了认知对比研究,如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 (王寅 2011b :316—330)、英汉中动构式(熊学亮、付岩 2013)等。简而言之,以认知为基底的英汉对比研究不仅为我们深入考究乏词义动词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也为勾画乏词义结构的全貌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方法。


如前分析,就英汉乏词义结构的研究而言,目前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其次类的立类、取名、成员认定等方面。如果只在语言系统内部加以论证,难免会造成循环论证。我们要想有效剖析乏词义结构,必须在方法论方面进行调整,结合我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才有可能摆脱对比语言学常常在形式上兜圈子、满足于从形式到形式的分类学比较的因袭框架。


目前,国内的英汉对比研究虽说成果不少,但是专门研究英汉乏词义结构的专著尚未见到,许多有关的问题尚待解决。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入手,对乏词义结构产生的概念化过程、认知机制、认知理据、语法化过程及其构式功能进行的论述寥若晨星,真正联系思维方式和思维特征进行深入考检的论作也不多。这些都给本书的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以此观之,乏词义结构的英汉对比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p.46—47,有删节)

目 录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英汉乏词义动词的特质重新界定了乏词义结构,梳理了英汉乏词义结构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探讨了英汉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理据、概念化特征和构式功能,并从历史角度对英汉乏词义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全书逻辑严谨,分析细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句法结构的认知,推动汉语认知句法学体系的构建;有益于揭示汉英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特征,促进对比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的构建;有利于提高英汉句法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仇伟

作者简介

山东省章丘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后(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和英汉语言对比。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校博士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校社科基金项目3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社科规划办项目6项,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1项,校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河南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次、三等奖3次。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



购书请戳下方二维码

(以上内容摘自原书,有删节。)





语言学 | 如何用认知理论解释英语倒装结构?朱磊 杨春雷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十讲外教社海外原创学术丛书之二:《国际认知语言学经典论丛》汉英报纸新闻中转述言语的语篇和语用功能比较研究|新书学人观点丨王寅教授: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尚/外/书/城/更/多/优/惠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戳原文,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