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加减乘除法” 江苏用绿色发展擘画“最靓颜值”
初夏时节,中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召开。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疫情如大考,危机蕴生机,江苏临难不乱,克难攻坚,不忘初心矢志为民谋幸福,奋力夺取阶段性“双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这句诗来赞美江苏美景,嘱托江苏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五年后,一个拥有“最靓颜值”的崭新江苏揭开她的面纱。今年4月,2019年江苏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江苏的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为近五年来最好,总体改善幅度在长三角地区最大,江苏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达到九成。
五年时间,江苏结合实际,全力落实中央部署要求,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巧用“加减乘除法”,从根源上破“除”高耗能高污染,为发展底色“加”一抹绿,为优质企业“减”负,让经济“乘”上生态之风。
除
压实责任、问题整改
从根源上破“除”高耗能高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然而,一直以来,摆在江苏面前的环保压力不小,人口密度属全国省区最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全国最多、人均环境容量全国省区最小……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只有迎难而上、扎实落实问题整改,才能从根源上破除高耗能高污染。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主战场上,必须也只能做一个勇于斗争的“战士”。
实施263行动、全面启动环境资源审判机制改革,建立“9+1”审判机制,开全国之先河、施行全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地方性法规《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靠着“壮士断腕”的勇气,江苏的生态环境治理在一系列举措下取得积极成效。
加
生态修复、“腾笼换鸟”
为发展底色“加”一抹绿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总书记的话直击人心,一江清水、两岸葱绿,是从长远计、也是为子孙谋。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中央赋予江苏的责任,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江苏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努力扩大河湖山林的绿色版图,增加良好生态环境体量,打好“组合拳”。
2017年,江苏成为全国首个宣布全面建成“河长制”的省份;2018年,江苏组织开展长江共抓大保护联合执法;2019年,江苏印发《江苏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0年4月,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推动长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伴随着河湖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多年不见的桃花水母、白鹭、地衣开始回归,400多公里的江苏长江岸线奏响了绿色生态之歌。城市里的湖光山色越来越多,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最美诠释......
减
节能降耗、激励发展
为优质企业“减”负
也是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认识,正是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是对实践诉求的深层回应。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要变被动治理为主动转型,更须科学施策、精准治理。在多年的治理中,江苏努力倾听企业心声,为优质企业减负,体现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和真诚。
今年3月,江苏从省级层面出台《关于在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产权保护的意见》,属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第一家。与此同时,实施“两个正面清单”支持相关企业复工复产、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创新性地推进“绿岛”建设试点,帮助企业减轻治污成本……一系列暖企惠企政策,在全国成为重大创新。
乘
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让经济“乘”上生态之风
为全国发展探路也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乘法”,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的同时,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2019年3月15日,江苏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在京签署《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合作框架协议》,江苏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多举措的政策集成和综合治理下,江苏美丽的风景线化成了新经济的增长线。无锡江阴临港开发区调优生态布局,一批高端化项目接连上马;苏州的金鸡湖从一片乡间水塘“出落”成全国唯一一个商务旅游示范区;镇江扬中通过打造光伏产业高地,为“生态之城”建设注入活力;泰州513个美丽乡村魅力绽放,资源集聚,生态旅游亮点频现……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作为百姓最可感可知的幸福来源,江苏生态环境的那“一抹绿”越发动人,在今年两会,也吸引了不少代表委员的目光。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常委、江苏省委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研究员周健民多年持续关注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在近期开展的省政协委员沿江八市调研中,他欣喜地看到:“长江大保护的理念深入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心里,大家行为都自觉了,长江(江苏段)生态保护修复取得了很大进展。”不过,周健民也建议,“长江岸线开发经历很长时间,生态修复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完善。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把生态空间还给老百姓。”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聪在两会前夕,曾专程赴靖江调研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实地查看了新桥镇滨江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进展情况。在刘聪看来,要让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必须要把城市发展与沿江生态保护结合起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凌屹欣喜地表示,近年来,南通市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腾退污染企业,整体搬迁港口,增绿植绿,建设国家森林公园等措施,生态修复了14 平方公里土地,超过2/3 的区域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他也希望借助此次两会邀请全国人民到南通的“城市客厅”来做客。
在迎来了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收官年之际,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江苏正用“加减乘除”法,一笔一划,把赖以生存的空气“变香”,把展望梦想的天空“涂蓝”,把生态发展的底色“描绿”,守护好诗意栖居的“江南水乡”。
近期要闻
【代表议两会】王金南院士:克服困难、保持战略定力,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
关于“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生态环保主题摄影、书法、国画大赛获奖名单的公示
扫码关注“环境保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