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系创一流 | 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科

杨开峰 人大阳光招生 2022-10-30

编者按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以9个A+学科、14个A类学科,A+学科数全国第四,人文社科学科A+学科数第二的成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报告。围绕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人民大学坚持以学科为基础、以人才为重点、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突破,努力成为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院系创一流】栏目,我们将全方位展示人民大学各院系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以期优秀的中学生朋友们了解人大,选择人大,不负年华。


杨开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美国国家行政科学院院士、《公共绩效与管理评论》(英文SSCI)及《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中文)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管理、绩效管理、行政改革、公民参与等。出版《The State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Civic Engagement in a Network Society》《Handbook of Research Methods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Practice-bas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等,在公共管理英文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近60篇文章。


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科

杨开峰教授谈公共管理学科“双一流”建设


我校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奋进在时代前列,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崇高理想。这也是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的追求和使命。当前,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贯彻“开发原创理论、引领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国际合作”的发展目标,按照“一项共识、三大方向、三类产品、三个关键、一种坚守”的“13331战略”,全力推进学科建设。


凝聚一项共识

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进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基于对学科发展的历史、成就与问题的准确判断,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使命。


一方面,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积淀深厚,规模适度,布局良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潜力巨大,连续两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位列全国第一。我校是全国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二级学科中,行政管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拥有全职教师93人,海外博士占30%,其中外国高端专家4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2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位。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面临的基本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奠定基础和规模扩张,而是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和国际竞争。与国家治理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世界一流学科相比,我们的公共管理学科依然面临重大挑战。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日新月异,但是我们的学科总体上还不能及时发展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与国家和社会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我们的学科总体上却还不能发挥世界级的影响,国际性提升任务艰巨,师资队伍和学科高端人才急需补强。



把好三大方向

一流学科建设要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和人大风格的有机统一。


世界一流是关注国际可比指标,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中国公共管理话语体系,影响并逐步主导国际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中国特色是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保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人大风格是发挥人大人文社科综合优势,加快跨学科发展,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管理人大学派。这三个方向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应当贯彻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服务等方方面面。


做好三类产品

一流学科建设要坚持结果导向,致力于培养拔尖人才,开发原创理论,提供中国方案。



培养拔尖人才要求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一要改革招生路径,择优而育。发展跨学科实验班和双学位项目,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加大国际推广力度。二要完善“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汲取西方文明精华、承继中华传统智慧、扎根中国改革实践”四位一体的教材体系。三要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参与式教学,全面推广案例教学,加强慕课开发。进一步推进案例教学提升工程,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案例教学示范中心,提升教师案例教学和编写能力,扩大案例教学国际交流,出版案例教材和案例集。四要扩大学生海外交流,发展更多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五要加强实践教学,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六要完善博士生综合改革,强化理论方法训练,严格考核淘汰机制,加强科研奖助,提高博士生教学能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博士研究生。七要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公共价值,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研究的根本指导,将中国传统治国理念融入教学研究,加强国情教育。



开发原创理论要求关注公共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增强对全球性、基础性和前沿性课题的研究探索,总结中国公共管理的创新经验,产出基于中国背景、中国经验、中国实践的原创理论,提升中国话语、中国理念、中国智慧的全球影响力。我们将加强顶层规划,形成远近相宜、明确有序的重大项目开拓计划,成立原创研究中心,激励原创成果产出。我们将建设公共管理数据平台,加强对国家治理的全国调查工作,支持专项数据采集,为原创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我们将搭建世界性合作平台,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统筹支持跨学科项目。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我们将建立原创成果推广平台,完善人大公共管理学科相关的国际会议体系,出版英文著作系列,提升学术期刊质量,为讲好中国故事助力。


提供中国方案包括建设一流智库、提供咨询服务和面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经验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将聚焦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智库平台,为国家重大战略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公共管理创新和政策工具设计提供决策咨询,为公共政策实施提供评估分析。进一步拓展同国家部委、省市政府的合作,梳理科研考核体系,重视智库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系统总结、提炼中国改革和发展经验,向世界传播公共管理的中国方案,为世界其他国家谋求发展提供借鉴,实现共赢共享。


抓住三个关键

一流学科建设要抓住以师资为基础、以改革求发展、以开放为引领三个关键。


以师资为基础,完善师资规划,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治理相关领域创新咨询需求的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集聚国际一流优秀人才。完善绩效考核和薪资奖励制度,盘活现有教师资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环境,保障70后、80后优质师资力量全面发展。强化师资培训,探索学术休假制度,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兼职教师、暑期教师、课程教师、讲座教师等多样化聘用形式,大幅度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多样化水平。


以改革为动力,用新组织、新理念、新机制来解决学科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障碍,推动学科全方位改革。以制度为保障,加强双一流建设的组织保障,创新各项制度,靠制度来激励、引导、规范师生行为。到2020年,一流学科建设的相关保障机制、实施措施基本到位。


以开放为引领,人才国际化是核心,研究国际化是重点,平台国际化是基础,交流国际化是保障。加强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在学科建设、师资引进、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领域全面提升国际性,形成学术品牌。



秉持一种坚守

一流学科建设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需要秉持对学术的坚守。


一代又一代人大公共管理学人的不断努力和坚持,是我们取得历史成就的法宝,也是我们未来建设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创造适宜的生态和土壤,让教师安心学术,行政诚心服务,学生静心研究。



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立足现有二级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构具有“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和人大风格”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成为“学科创新的试验场、原创理论的沃土、创新人才的摇篮、国际交流的桥头堡、国家发展的智库”,力争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文章来源 / 人大校报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世界一流、中国顶尖”为发展目标,将“发展原创理论、引领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国际体系”作为基本定位。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学科体系,坚持与时俱进的学科优化理念。学科方向设置以“创新学科发展,回应本土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增进学科融合”为指导思想。学院目前下设行政管理学系、土地管理系、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拥有8个博士点,9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2个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本科招生专业名称为“公共管理类”),设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二级学科中,行政管理为国家重点学科,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双一流”)名单,并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同年,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项目通过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联盟(NASPAA)组织认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