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授讲专业丨如何认识和理解你所生活的外部世界:国际政治学的视角

房乐宪 人大阳光招生 2022-10-30

编者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是学问的中心,是帮助青年人涵养心智、锤炼意志、放飞理想的平台。而大学的专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博雅和理性的活动,是志趣相投的一批人的智慧激荡。在【教授讲专业】栏目,我们邀请了人民大学的名师大家、杰出学者讲述专业的历史积淀、特色亮点、发展前景等,为高中生们找寻专业兴趣、确立专业目标、理性选择专业提供权威参考。

房乐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一体化与中欧关系,欧盟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与当代中国外交政策。主要代表作有《欧洲政治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并发表多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如何认识和理解你所生活的外部世界:

国际政治学的视角


如果让你用一个简洁词汇来描述当今你所生活的外部世界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你会怎样回答?


如果你平时通过观察和阅读更多地注意到了当今世界商品、资本、劳务、人员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跨越各国边界,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交融局面,你也许会用“全球化”,或者所谓“相互依赖”的语汇来概括;如果你每天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报道,更多地观察到了这个世界一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竞争,你也许会用“对抗”或“冲突”等词汇来描述。此外,如果你更多地注意到了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诸如气候变暖、能源安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难民危机、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及其严峻挑战,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并非“柳暗花明”,而是“暗流汹涌”。经过思考就会发现,随着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或侧重点不同,你对此问题的回答会有明显差异。



如何认识和理解今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联系日益紧密、合作需求不断上升,但又充满复杂竞争和多重挑战的外部世界,这不仅是各国决策者和政治精英们需要严肃对待的课题,也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果你希望用某种更专业、更条理,甚至是前瞻性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国际政治学的多维视角或许会让你眼前一亮。


国际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简言之,是试图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行为主体(比如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跨越国家边界的政治、经济互动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逻辑或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研究,发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著名国际政治学者汉斯·摩根索1948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为标志走向成熟。然而,就国际政治学的思想渊源而言,其历史非常悠久。在西方,人们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许多思想大家的思想遗产。例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就已包含了战争问题和城邦国家的军事防御问题;作为历史学家的修昔底德,其历史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则为后来任何一位研究国际政治的学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特别是他关于古希腊时期2个最大的城邦国家雅典和斯巴达之间长达近30年战争的根源的经典解释,深刻塑造了国际政治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思想传统,修昔底德本人也因此被誉为国际政治学科的鼻祖。因此,国际政治学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 (美国著名学者斯坦利·霍夫曼语)的学科。



国际政治学通常也被称为国际关系学,这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所谓的国际关系确实以国际政治关系为主的现实,纯粹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探讨长期成为其最主要的研究主题。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经济关系在国际关系中成为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同一时期,在学科发展层面,国际政治学内部出现了所谓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简称IPE)的新分支学科,它重点关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与国家之间的互动,以及国家对国际市场所带来的影响如何做出相应的政治反应等。由此,国际政治学的研究范畴在二战后首次出现显著扩展和深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及其严峻性的凸显,国际社会关于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的呼声不断提高,国际政治研究的基本范畴再次得到丰富和拓展。


如果我们把“国际政治学”这个词组当中的“学”字去掉,聚焦于“国际政治”本身的具体含义,可以发现,早期的相关研究基本倾向于将其简单定义为国家行为体跨越具有特定政治含义和特点的国家边界的政治互动。这是狭义上的理解。若从广义上来解释,则将国际政治泛指为各类国际行为体跨越国家边界的各种互动。国际关系学界著名教科书《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一个经典的国际政治定义——一个国家或国际行为体以某种方式对另一个国家或国际行为体施加影响的努力。这种影响可以是实际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也可能是全部或部分地使用其他手段(如政治手段或经济手段。以当下国际政治的实践来看,经济手段的使用更为频繁)。就此而言,以一个比较折中的理解来讲,国际政治包括许多但并非全部的跨国交易或互动。



今日之中国更需要致力于探讨国际秩序和大国战略的国际政治思想家。亨利·基辛格,这位当代著名的国际战略思想家,也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其鸿篇名著《大外交》中富有远见地断言,21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他强调,在这样一种日益复杂的国际秩序变迁进程中,任何国家,即便是国家体系中的大国都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正在崛起的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我们不但要继续奉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更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并据此规划和制定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对外战略。正如我的同事,中国著名的国际战略学者、美国问题专家、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时殷弘教授早在21世纪初就明确表示的,作为一个应有长期性国际政治抱负的大国,中国需要有某种从长远来看合理的和有利的外交哲学,它一方面足以在政治文化意义上构成经久扎根于全民族意识内的对外传统,另一方面能够在基本政策意义上成为整个历史时期内的最佳大战略,据此开发、动员和运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精神资源来实现其根本的对外目标。



总体而言,国际政治研究对象,至少包括相互联系的三大部分:


第一,国际关系史。著名国际政治学者莫顿·卡普兰曾表示,历史是巨大的实验室,国际活动在这里发生。历史也是一面镜子,人们常从历史中发现答案。因为历史可为国际政治研究者提供至关重要的相关背景,也能扩展和深化他们头脑中的资料库,甚至使他们能够据此预测未来。假如没有对以往历史背景的把握,今天国际政治中的许多重大现实议题或局部地区冲突问题都难以充分理解。换言之,国际政治研究者掌握历史知识非常重要,因为忽视历史会严重束缚自己想象未来的能力。而且,国际关系史作为经验性资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国际政治理论家构建理论时所用的基本原料的一部分。可见,国际政治研究要基于历史理解,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思考和解释对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具有首要意义,因而国际关系史研究具有独特的重大价值。


第二,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被界定为用来分析世界事件和国家间关系的一套原则和指南,其主要作用就是提供一种思想框架,加深对国际现实的认识,提高发掘关于国际政治新知识的效率。当代的国际政治学家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既有的国际关系历史逻辑和思想传统,发展了一系列视角迥异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比如,基于人性恶和个人追求私利为出发点的现实主义理论,更多强调了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国家基于国家利益而寻求权力的最大化;而基于人性善和个人具有利他性合作倾向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则更多地强调了国家之间彼此能够合作的基本逻辑和政策含义;基于国家行为取决于政治精英信念、集体规范和社会认同的基本假设,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蕴含的重要政策含义则是:国家之间原则上可以成为朋友,关键是国家之间共有的观念结构如何建构。如果国家之间相互定位是“敌人”的角色,那么敌意成为相互关系的主导特色;如果国家的相互定位是“竞争对手”的角色,那么相互之间就出现军事竞争,虽时常会有战争,但战争会被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如果国家的相互定位是“朋友”角色,结果就是相互承担义务、相互帮助,甚至形成所谓集体安全和安全共同体的关系;如此等等。这些不同的理论路径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国际关系以及我们所生活的外部世界。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理论路径能完全抓住或解释当代世界政治的复杂性,从事国际政治的研究和学习,需要特别注意比较和鉴别这些多维理论视角的基本内涵、启发价值和局限性。


第三,当今国际政治现实问题。除了把握国际关系的历史和国际关系理论之外,还应当保持对当今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重大国际政治现实问题的敏感性,重视对相关现实问题的跟踪研究,善于识别和解释重要国际问题的发展态势及本质。一般而言,按照学科内的区域或国别研究领域,可分为美国问题研究、欧洲问题研究、日本问题研究、俄罗斯及东欧中亚问题研究、南亚问题研究、东南亚问题研究、非洲问题研究、拉丁美洲问题研究等。如果按照现实问题领域划分,当前受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除了我们经常注意到的地区冲突和地区纷争问题(比如目前既有复杂的中东地区冲突和内战纷争,也有被美国和日本等搅局和热炒的南海问题、钓鱼岛之争等),还有不少涉及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问题,包括此前所说的气候变化问题、能源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军备控制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难民危机、跨国犯罪等;此外,关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问题的政治经济含义,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内容。



因此,国际政治专业的学习,绝非所谓的主要是简单了解国外时政要闻或国际事件的基本状况(尽管这很必要),也绝非只是世界历史研究的一种简单延续,更不是纯粹沉迷于一些似乎离我们现实生活很遥远的政治理论术语。相反,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位一体的高度统一和融合。透过国际政治专业的系统训练和学习,你可以领略古今中外众多国际战略家和国际政治思想大家的深厚学术底蕴和精辟见解,追求深邃的历史眼界,训练系统严谨的理论思维逻辑,培育对现实问题领域的敏锐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种历史眼界、理论逻辑和现实敏感性,不仅意味着年轻学子拥有了深厚、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素养以及所蕴含的专业竞争力,更将有助于年轻学子对今后的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的更理性决策,避免那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视思维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浮躁心态。


既然国际政治研究的重点就是你所生活的外部世界及其运作机理,在立足于中国政治哲学和外交哲学传统的基础上,当然需要我们切实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外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前沿,秉持胸怀中国、放眼世界的理念及学术抱负。同时,鉴于本专业的涉外性质,在强调专业知识的同时,外语水平的训练和培养也是其重要特色。换言之,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前沿性的国际政治视野,也重视学生国际沟通和交流能力的提升。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高素质的国际政治专业人才是正日益走向崛起的中国对外战略之所需。真诚欢迎那些希望拥有长远战略眼光,并致力于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各类对外交往或国际交流事业做出贡献,进而实现心中梦想的年轻学子们!


选自《你的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专业介绍》


国际关系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建设的国际问题研究和政治学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基于60多年的学术传统和历史积淀,历经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和学术创新,国际关系学院已经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重大国际影响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全国首批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欧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政治专业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2008年及2012年两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政治学一级学科均排名并列第一,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2017年,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