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大类招生看点 | 理科试验班

 


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大类招生看点 

理科试验班


中国人民大学理科试验班依托7个理工院系招生和培养,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强调大类基础和核心能力培养,夯实核心通识和宽厚学科基础。


2019年

招生专业

所属院系

教学环节专业

理科试验班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院

物理学系

物理学、材料物理

化学系

化学

心理学系

应用心理学

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资源管理)

统计学院

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理科试验班打通课程选择和学习,充分赋予学生选择学习、选择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入学前选择学院和第二学期期末的基本分流,均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不设名额限制。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习的同时,可根据其他专业副修方案,完成副修专业学习,并获得副修专业或学位证书。


数学学院


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科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自创立以来,坚持发挥学校人文社科学科优势,突出数学学科与经济、金融以及管理科学紧密结合的特色。1979年开始招收“经济数学”师资班本科生,1984年开始招收“经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并设立数量经济学硕士点(为我国第一批该专业的三个硕士点之一)。1990年在西方经济学学科点下招收数理经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1998年被批准设立数量经济学博士点(1999年招生)。2014年成立数学科学研究院。2018年学校在原信息学院数学系、公共数学教研室和数学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数学学院。目前,学院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


现有教师51人,其中教授13人(含外籍全职教授3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34人。我院教师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千人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洪堡基金获得者2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1人。


2003年起与经济学院合作设立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2006年起与财政金融学院合作设立金融学-数学实验班;2018年起与财政金融学院合作设立财税-数学实验班;2019年起设立数学拔尖人才实验班。


育人特色


学院坚持以基础数学为支撑,以应用数学为驱动的理念,充分发挥我校在数学与信息技术,生物学以及人文社科、经济金融等交叉领域的优势,力求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学学科。


以魏权龄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保险精算、现代投资理论、金融理论等方面广泛地开展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相关领域研究的教学和研究单位之一,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从1990 年开始龙永红教授团队从事经济、金融理论中的数学研究,在多个方向上有重要创新。如今众多老师在数学和经济学、金融学相结合的广泛领域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学术、金融、政府和相关大中型企业活跃的优秀人才。目前学院内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


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包括代数与数论、几何与分析、方程及应用等三个研究方向。骨干教师包括郑志勇教授、Yuan Lou教授、Takagi, Izumi教授、Oleksiy Zhedanov教授、杨云雁教授等,合作研究团队成员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张寿武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巴黎六大Perthame教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Berestycki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Friedman教授等。


金融数学与金融计算方向,重点在金融科技和金融计算两个方向开展研究。骨干教师包括龙永红教授、许作良教授、张伦传教授等,合作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金融科技团队Alan Peng教授、Luis Seco教授、Philippe Sarfati教授等。


信息与计算科学方向,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中的数学方法研究为主在算法与优化、数据处理与信息安全三个方向开展研究。骨干教师包括王伟教授、沈栋教授、袁建华教授等,合作研究团队成员包括郑志明院士、江松院士等。



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数学、计算机、经济金融理论的复合交叉型领军人才。2009年起实施专业无时点分流的大类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新的课程体系、能力培养体系、成长指导体系、管理与服务体系,形成“加强基础,注重能力,自主选择,发挥个性,交叉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本专业下设三个方向:

1. 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以从事数学理论研究为主;

2. 金融数学与金融计算方向:以经济、金融领域中的数量和数理分析及计算为主;

3. 信息与计算科学方向: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中的数学方法研究为主。


数学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是注重数学专业化训练,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国际一流人才及学术型大师。数学拔尖人才实验班学生接受单独培养和管理。培养上,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更注重数学专业化训练,配备国内外最优秀的师资,其中基础专业课设立荣誉课程,选修课按分析类、代数类、几何类、概率与统计类、计算类、交叉类六类分块设计,整个课程体系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思路,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行选课,并得到科学、合理、系统的培养,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目标;同时,为每位学生提供国际交流机会和平台。管理上,实行“领路人”计划,为每位学生配备两位导师(1名国内、1名国外)和一位研究生,带领学生在生活和学业上尽快上路,为学生学业发展和国际交流引航指路。


学术资源、教学成果


数学学院为学生组织了院士大讲堂、明德数学大讲堂、专家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


九十年代末开设十余门数学与经济学、金融学高度融合课程,本世纪初合作设立的经济学与数学、金融学与数学双学位实验班,为我校相关学科的现代化转型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2009年率先按照“打通专业、自助培养、组合专业、复合学位”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科试验班(信息与数学)大类招生。近年来本院教师获多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教改成果与立项。


学科竞赛


近年来学院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Matlab创新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两次获得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全球前13名)、在创新和创业实践计划中也多次获奖。


海外交流


学院与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建立各类院际合作。近年来亦有多位学生,获得校长奖学金全额资助,前往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顶级名校交流交换。

2018届毕业生中,36%出国(境)留学深造。部分国际知名高校如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杜克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升学就业


近年来,76%左右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国内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40%左右,出国留学35%左右。在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中,50%以上赴全球排名前50的高校,继续攻读计算机、数学、信息管理、经济、金融、统计等专业。


同时我院为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人才,如学界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北大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美国BS大学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肖志杰等,商界的东方汇智基金总裁姚军、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贵、华泰联合证券董事总经理王戈等,政界的北京市东城区副区长刘亚光等。


理学院物理学系


院系简介



物理学系成立于2005年9月,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规模适中、运行管理与国际接轨、教学科研富有特色、具有较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型机构。作为中国物理学教育的实验田和创新引领者,拥有一支全国顶尖水平的科研、教学队伍,着力培养“德才兼备、文理兼修、学有专长、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一流人才。专业方向涵盖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计算物理、原子分子物理、材料物理等前沿领域。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总金额2.8亿;年均发表SCI论文150余篇,人均论文数量和论著引用次数均居于全国著名高校物理学系前列。秉承精英式教学理念,教授、副教授对学生一对一全程指导,研究课题和实验室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均用于本科人才培养。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设立的理学专业,物理学一直受到学校高度重视和重点支持,依托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育人特色


围绕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其他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促进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着重提高学生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力求培养有深厚学术底蕴、突出科研实践能力和长远发展潜质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获得的省部级以上重要教学奖项包括: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先锋、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近年来本科生取得的代表性学术成绩:发表论文(SCI 收录) 13 篇、学科竞赛获奖(国家级或跨国竞赛)17 项、创新实验计划(国家级和北京市级)11 项。


物理学系利用师资优势,从2014年开始全面实施本科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职指导教师。物理学系的培养分为基础训练和研究性学习两个部分,后者由本科导师负责,从二年级暑期开始,向优秀本科生提供暑期奖学金,吸纳他们暑期进入课题组与实验室,参与前沿研究项目,为学生进入专业研究或申请出国深造提供支持。



海外交流


物理学系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引导和科研训练,同时充分利用教师的国际学术联系,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专家推荐意见。许多学生因为在本科期间有专业论文发表和导师的介绍在出国申请过程中占据很大优势。


升学就业


拥有30%的推荐免试入读研究生比例。学生可以选择进入本系、其它著名高校物理系、中科院研究所,或校内其它院系继续深造。历年来,我系学生一直是清华、北大、中科院物理所等机构十分重要的优秀研究生来源。在上述机构的研究生面试中,我系学生多次取得排名第一的成绩。由我系推荐到本校金融、法律等社科专业的研究生也得到相关单位很好的评价。



部分杰出校友



物理学系毕业生具备优秀的数理基础和综合素质,长期以来受到科研机构、管理部门、金融机构、IT信息行业、新材料研发、高端仪器研制等多方面用人单位的青睐。


王学云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

廖海军

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

胡志鑫

天津大学量子交叉中心副教授

汪晋臣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讲师

金文璨

美国Auburn大学助理教授

唐俊荣

北京超级碗餐饮公司创始人、创业之星


理学院化学系


院系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成立于2004年,设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二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学科立足于“小型规模,精干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主流研究领域和尖端学术成果”的发展思路,实施针对本科教育的“顶尖化学人才培育计划”,建立了完善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以及高水平的科研支撑平台,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斐然,已于2015年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化学学科拥有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理化分析与测试中心、功能分子与材料动态结构研究中心,以及19个专业科研实验室。科研平台拥有600兆核磁共振谱仪、X-射线单晶衍射谱仪、高分辨质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全时域高灵敏度超快激光光谱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化学学科教师活跃于化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前沿领域,每年在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等学会主办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丹麦、俄罗斯、韩国、比利时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十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教学及科研合作关系。



育人特色


化学系化学专业的师生比约为1:1,实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导师制、精英式教育,多级实验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学校人文社科方面的优势,第二课堂丰富,本科生立体培养,综合素质突出。一流的科研支撑条件支持优秀本科生在教师课题组内进行大创实验或科研创新,超过60%的本科生在科研导师的指导下从事各类科研创新活动。设有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全程培养体系,成效显著;已有两人获得学校学生最高荣誉类奖学金——“吴玉章奖学金”。化学系的学习研究方向如下图:




国际联合培养


化学系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丹麦、俄罗斯、韩国、比利时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十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教学及科研合作关系。每年派遣本科学生出国(境)学习或参加学术交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


升学就业


化学系已培养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共305人,其中90人海外读研,121人国内读研,94人直接就业或创业。每届的本科毕业生约30%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和欧洲等地的著名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伦敦帝国学院等;约40%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及本校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其中近80%为免试保研);约30%于当年就业或创业,就业领域涵盖环保、商检、银行、化工、医药等。



部分杰出校友


在保持化学学科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人文浸染、文理交叉,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全面的实验技能,并大力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广博知识视野、适应能力强的专业或复合型人才。


龙霞

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

蒋海英

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

段丽婷

毕业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曾获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

谢   庄

毕业后赴香港理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王   弋

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任日本东京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

卢立屹

现任徽商银行合肥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助理


理学院心理学系


院系简介


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就建立了社会心理学教研室,是国内最早开展社会心理学教学科研的机构。有关中国国民性的理解,就来自于人大社会心理学家沙莲香老师。迄今为止,心理学学科点包括了本硕博博后全层级的学科培养体系,坐拥有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的重点研究基地,与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联合成立了民族心理数据中心;建设有中国心理学会民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共建)和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心理学系拥有实验室、网络问卷调查和大数据多层次立体实验系统,科研条件优秀,科研经费覆盖所有学生的科研需求。教师队伍平均年龄40岁,活力充沛稳定优秀,人均国际发文量居同学科全国前列。心理学系近五年拥有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18项,包括国家社科重大、国家自然科学等多项科研课题,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达80万元。



育人特色


心理学是21世纪科技发展七大支柱枢纽学科之一,是有关人的研究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等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在教学上,实行小班教学,精英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采用模块化设置,国际化培养模式,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长期或短时来心理学系担任主讲教师,举办国际研讨会和各种高端学术论坛,资助国际会议交流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部分课程实现了双语或全英文教学,在常规课程中,培养英语报告的习惯,国际发表和国际交流能力。对本科生全面实行导师制,师生比接近1:1,帮助学生对学科进展的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工作。在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和优秀品质的锻炼和塑造。


心理学系的课程体系包括有数据科学、统计学、心灵哲学以及心理学专业课程,为学生奠定了最广阔最现代的知识体系。心理学系的课程体系可以支持学生进一步从事与自然科学相关联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与社会科学相关联的金融、商业、管理等方向,和从事心理学服务,比如心理咨询等方向。


近三年来,心理学系本科生已成功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项(国家级7项,北京市级13项)、大学生创新杯项目和科研基金项目明显增多;在导师的指导下,多位本科生与导师合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或SSCI/SCI等收录的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0篇CSSCI核心期刊,4篇SSCI)。此外,有3位本科生获得校长奖学金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流学习1年,11名本科生获得到英国和韩国高校交换学习的机会,多位学生获得系级和学校资助参加美国APA学术年会进行展贴交流,20余名本科生曾前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台湾合作院校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交流学习。


心理学系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实验条件,脑电实验室、神经影像与数据处理实验室、经颅直流电刺激实验室、近红外光学成像实验室、行为观测实验室、眼动实验室、情绪实验室、基础心理学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和行为实验室等,为本科生提供了完备的立体多元的实验条件,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



国际联合培养


心理学系对本科生培养注重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连续多年举办海内外著名心理学家讲座,邀请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昆士兰大学、哥本哈根 商学院和夏威夷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的教授。同时,心理学系还接待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美国富勒神学院心理学院等院校的访问团,承办了国际Culture Mixing学术研讨会等,为本科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讨论交流提供机会。


心理学系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广泛合作,开展本科生交换及联合培养项目(2+3项目)。目前,已与芝加哥职业心理学院、美国Hofstra大学、英国Bournemouth大学、土耳其KOC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院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与美国休斯敦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厄湾分校,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就学生交换达成意向。



升学就业


本科生毕业大多数选择继续深造,2013年至今,心理学系本科生毕业人数74人,升学就业率达到100%,出国和升学的人数占84%。出国深造的高校包括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41.5%的同学保送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本校读研。另外24.5%的同学成功就业,主要的签约单位包括国家文化部人事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等。优秀本科生代表第一届本科生2013届毕业生宋乾琪现任美国普渡大学助理教授;2013届毕业生谢蔚臻现任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博士后等等。


环境学院


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拥有国内第一个横跨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多学科融合的环境学科群。学院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资源管理方向)4个本科专业,是全校唯一拥有理、工、经、管四个门类本科学位项目的学院。其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国内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培养层次最为齐全的学科点,所属“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入选全国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环境学院秉持“宽口径、厚基础、大视野”的环境人才培养理念,采取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研究型教学与野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位和直通世界名校的机会,旨在培养文理兼备的复合型高级环境保护专门人才。学院现有教师4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一批重大课题,成为我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与研究团队。


育人特色


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学院兼具经、管、理、工四个环境类专业的优势,凝练以环境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环境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多学科互相支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实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跨学科训练,培养复合型环境人才。


自由选择专业,无时点分流。学生可面向经、管、理、工四个学科门类,根据兴趣通过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形成自己的主修专业选择,相应获得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或工学的学位。优秀学生可在院内副修第二专业,获得两个学位。优秀毕业生可在本专业或跨专业申请攻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型教学,精英培养。采取小班授课,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学生深度参与导师科学研究过程和项目。在导师一对一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以环境问题为导向,追踪环境热点和科学前沿,培养学生创新、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生已在SCI或核心期刊发文,在各种学术活动中成绩斐然。


重视实践教学。倾心打造具有环境特色的第二课堂,形成贯穿整个本科整个培养过程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推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学习中的科研调查与研究实践。学院在云南西双版纳、安徽黄山、西藏林芝设有野外教学科研基地,支持专业教学和实习。



国际联合培养


国际合作直通世界名校。学院对接国际优势教学资源,有丰富的短期国际交流和交换项目。优秀学生和毕业生有机会被优先推荐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西蒙弗雷泽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等著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学期间组织学生参加重要的国际环境事务,提升国际视野,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


升学就业


基于跨学科学习的特点,环境学院鼓励本科生继续深造,实现本硕博一贯制培养。本科毕业生海外升学及国内深造约占70%,继续在国内读研的学生全部进入本校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深造;海外升学率高,多人进入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以2019年为例,74名本科毕业生中60人次获得海外知名高校录取,33人次获得国内顶尖高校录取。近几年直接就业的毕业生约30%,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金融业、国际国内大型环境咨询与服务公司等专业相关行业。



部分杰出校友


袁   达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

王满传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吕永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夏   光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督察专员

邹   骥

能源基金会中国总裁

方   莉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总裁

刘   永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 “百人计划”研究员

张俊杰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副教授

王诗乐

万科投资总监


统计学院


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始建于1950年9月,两年后成立统计学系,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学科中最早设立的统计专业和系。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成立。经过几代统计人的奋斗,人大统计学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中国乃至亚洲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中国统计教育的一面旗帜。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拥有我国最完整的统计学学科布局,拥有理学、经济学、医学三大门类下的统计学专业,是全国专业最齐全的统计学院。近十年来,我院教师编著各类高水平教材著作160余部,获得69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奖,主持490余项横纵向课题,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5项;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100余篇。2018年荣获北美非寿险精算学会CAS大学奖。


在教育部统计学科历次评估中,人大统计学均位列全国第一,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A+,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育人特色


作为我国统计教育的开拓者和领头羊,人大统计学院强调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丰富的竞赛、沙龙、游学、调研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本科生即可参加北美精算师资格课程的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方案、课程教材和人才培养模式,对财经院校的统计学教学和我国统计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我国的统计教育、科研和实践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十年来,学院教师共编著各类教材著作160部,其中“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21世纪系列教材21部,“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16部,进一步推进统计学大类知识点图谱建设梳理。统计学院教师编著的一系列经典教材为相关高校的统计学专业建设提供重要支持,推动了全国统计学专业建设水平的共同提高。其中《应用回归分析》《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统计学》等被国内百余所综合性大学与财经类高校作为专业教材。


学院与国家统计局共建政府统计研究院,为在校生提供政府统计的实践和研究平台;特色项目“明德数据”自启动以来带领学员多次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素养。DMC数据挖掘学习小组每周进行专题报告,介绍经典的数据挖掘算法,吸引了北京多家高校的学生前来学习。


国际联合培养



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开设了与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文理学院联合培养项目,每年选拔多名学生远赴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交换学习。优秀学生有机会被优先推荐到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全美前15)攻读博士学位。学院设立学术交流支持计划鼓励本科生赴境外参加重要学术会议。


升学就业


本科生主要选择国内外学习深造,本科生保研率在20%-30%之间,36%左右的本科毕业生申请到世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项目,其中申请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博士项目逐年增多。近三年就业率100%,就业地点集中在北上广。


部分杰出校友


作为新中国统计人才培养重镇,人大统计学院共培养了3097名本科生,这些毕业生业已成长为各个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建设者。


毛有丰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张晓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宏观局副局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阮健弘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袁  卫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原常务副校长,国际统计学会选举会员

吴  明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闫  军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统计系教授,美国统计学会会士

黄  媛

美国耶鲁大学生物统计系助理教授,国际统计学会选举会员

李中祥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贾  娜

法国再保险公司全球渠道创新部总经理

徐德洪

美国利宝保险公司中国区总裁

胡陇琳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华夏麒麟国际控股集团总裁


信息学院


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由1978年创立的经济信息管理系发展而来,是国内率先将“信息”一词命名为专业名称的学院,被誉为“开信息之先河”。我国第一个以“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为特色的系科,我国计算机学科数据库领域教学和研究的开创者,我国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的引领者。第一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授予单位,建有第一个经济科学实验室,学院的数据库及大数据研究团队在国内学术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代表人大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的创新与金仓数据库产业化”)。


学院拥有我国目前在数据库领域唯一一个“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承担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863”高技术计划项目、“973”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等。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金融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研究与教学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等重大奖励。2009年在全校率先实行“理科试验班”大类培养,2016年开设“图灵实验班”,2019年与财政金融学院合作开设“金融科技”双学位实验班。


育人特色


引领学校“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进校后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根据选课自动形成专业和发展方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两个或多个专业的学习并毕业。该培养模式2017年获评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科竞赛是理科试验班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阅场,信息学院学生成绩卓越,在国内高校名列前茅 :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多次获得亚洲区金牌,连年进军世界总决赛;北美及中国数学建模竞赛连续多支队伍获得最高奖;全国信息安全竞赛多次获得最高奖;首次参加“Android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即获得全国唯一一个一等奖。


国际联合培养


学院和1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或开展了各类院际合作。截至2018年底,学院重点合作项目进展如下: 22人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项目、21人参加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本科+硕士项目、14人参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本科+硕士项目、74人参加香港城市大学本科生交换项目,18人参加挪威科技大学硕士生交换项目。近年来亦有多位学生,获得校长奖学金全额资助,前往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顶级名校交流交换。


升学就业



近年来,76%左右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国内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约占40%,出国留学约占36%。在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中,50%以上赴全球排名前50的高校,继续攻读计算机、数学、信息管理、经济、金融、统计等专业。


近四届理科试验班毕业生前往国际知名高校深造情况部分如下 :美国哈佛大学1人,麻省理工学院5人,耶鲁大学3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6人,芝加哥大学5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等6人,卡内基梅隆大学16人,哥伦比亚大学21人。


毕业生就业,主要在政府机关的办公厅及信息管理部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部门,国内外著名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等。40年来的毕业生中,有多人已成长为省、部和司局级领导干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上市企业的董事长和高管。


部分杰出校友


学院培养了学界、商界、政界的多位优秀人才,包括人大、北大、清华等高校的9位学院院长,中国软件、南天信息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裁,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的多位领导干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