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人大时光丨顾璐杰:广角下看世界 外语人望星空

编者按

相遇人大,是一段美丽的缘分,也许像天真年少般懵懂,但总能将真心打动。把黄金般的四年光阴,交给人大这一方精致的校园,有水滴石穿,也有五彩斑斓。在【我的人大时光】栏目,我们邀请人大学子讲述他们在人大的故事,分享他们在人大的收获,以期让高中生朋友们通过学子的视角了解人大,勾画自己美好的未来。

顾璐杰,毕业于杭州外国语学校,2018年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入学以来,她担任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学业发展协会学业讲座项目部的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人力资源部学生骨干,获得了2018-2019学年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

广角下看世界 外语人望星空


已经在人大生活了一年的我在回忆起保送考试时,依旧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焦虑和紧张。其实早在确认保送志愿前我就坚定地选择了人大,不仅是因为招生手册里描述的“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体系齐全”以及“重视与海外高校和学术机构交流与合作”,更是为了那句“实事求是”。时至今日,在这方精致的校园里已经生活了一整个春夏秋冬,人大外院于我而言,已不仅仅是“浓厚的文学氛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授权点”这些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真实的、充满着人情味的大家庭,时常带给我惊喜和震撼。



在不了解英语专业的情况下,人们也许会认为英语,甚至所有的外语都只是一种用于沟通的工具,但对英语专业的我们而言,英语更像是一种世界观,帮助我们认识多样而深刻的世界。在郭庆民老师的精读课上,我们谈论“com-”和“con-”的含义,从词根出发再次认识“compromise”和“concession”;我们谈论gender,从社会语言学和文艺批评的角度谈论它们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在李平老师的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化课上,我们了解了无数有趣的神话故事,分析酒神在西方文学中的意象符号含义;这学期我还选了郭英剑院长的课,我们花了三节课的时间讨论了Young Goodman Brown,从文本分析到后续问题,再到主题探寻,外国文学欣赏不再是停留在记忆里,而是感受、体会、追问和研读。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仿佛随便拿出任何一门专业课,我都可以清晰快速地回忆起在这节课上的收获与成长。英语专业于我,不仅是专业能力和语言知识,而是一个广角镜头,背后是温暖而广阔的世界。



在人民大学,学习是幸福的。我清楚地记得去年刚入学时,郭庆民教授在新生大会上说:“进入人民大学意味着你登上了一个诸多学子仰慕的学术平台,这个平台为你的成长准备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这里有热心与同学们展开深度交流的老师们,丰富的讲座资源和数字资源,以及无数课外社会实践、实习和课外研究项目。人大不设门槛的辅修模式让同学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很多同学都在辅修法律、经济、社会学等专业。我辅修了新闻传播学,在胡百精老师的公共传播课上,第一次体会到了“所谓传播,就是渴望接触其实根本无法接触的他者”。此外,在人大,你还可以自由的学习各种你所感兴趣的知识,例如我参与了胡邓老师情感心理学上的信任行走,选修过宋瞳老师的明清君臣与北京城……人大带给我的不是刻板的知识,而是一个完整的、活跃的世界,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并且一直发展的自己。


开头我提到的“实事求是”,大概就是这片土地上人们共有的灵魂。这里的人们自律而努力,常常在周末和假期聚集在图书馆里苦读,却又会在某个夜晚坐在教二草坪,拿起一把吉他轻轻弹起。这里的人们会怀揣着对未来的设想和期望,在课堂上分享时畅谈自己的见解和梦想,也能在集会聚餐时大谈趣闻轶事。这里的人是务实的人,是脚踏土地一步一个脚印的人,这里的人也是有趣的人,是在一勺池旁仰望星空的人。



在我写就这篇文章的前一天,外院健美操获得了一等奖,而在此前一周,外院在足乙比赛中夺冠。群里的消息一直没停过,大家纷纷转发推送,充满了快乐与满足。一群温暖的人聚在了一起,于是有了生活。美国首席大法官John G. Roberts, Jr. 曾在儿子的毕业典礼上致辞:“I think if you’re going to look forward to figure out where you’re going, it’s good to know where you’ve been and to look back as well”。回顾在人大生活短暂而充实的一年,我将其定义为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在这里,我遇见,我成长,我感恩,我将继续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