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鲜 | 斯道资本合伙人林蕊:以全球化视野看待中国医疗行业发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研发客 Author 徐唯佳
在中国医药改革创新的浪潮里,风险投资机构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捕捉下一个趋势、新的热点,也更冷静的看待机会和风险;他们陪伴初创企业成长,像旁观者,但绝不是局外人。我们也想知道,巴菲特、彼得林奇、查理芒格的大师智慧如何影响中国的风险投资者?他们对行业抱持怎样的态度和观点?行业新锐媒体《研发客》推出 资道 栏目,听机构投资者讲述他们的投资之道,与客官们分享:
“资道”栏目的第一期,研发客走进了斯道资本在上海的办公室。作为富达集团自有资产的投资机构,在大多数时候都表现低调。就在约定采访的前几日,信达生物继华领医药之后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而它们的背后都有这家投资机构的身影。
对斯道资本合伙人林蕊的专访就此展开。林蕊2001年进入风险投资行业,2007年加入斯道资本并长期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作为资深的风险投资者,采访过程中,林蕊的言谈间时时散发着一份简洁的魅力。近20年的投资经验让她对资本的周期变化更加敏锐,对整体医疗行业的思考也更具前瞻性。“我们肯定不是机会主义的。”林蕊分享了她的投资哲学:坚持长期投资,战略性思考,不关注短期盈利。这些也是斯道资本的属性所带来的天然优势。
挖掘全行业的早期项目
作为一家全球性的投资平台,斯道资本在美国、日本、印度、中国和欧洲都有专业的医疗投资团队,因此投资策略与全球医疗行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同步。“我们并非仅仅关注中国市场,而是把中国放在全球行业发展的趋势中思考。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趋势必须与全球化的视野相结合。”林蕊认为,斯道资本是一家非常具有耐心的投资机构,因此不会局限于眼前或近期的市场热点。
基于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斯道资本的大多数投资集中在种子轮或A轮,较少进入中晚期成熟的药企或者成熟的医疗器械企业。始创团队的经验和能力,以及未来三到五年是否能成为解决市场痛点的公司是团队选择项目时主要的考量标准。
相较于一些在细分行业有所偏重的风险投资机构,斯道资本坚持全产业链的布局模式。投资领域包括新药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疗科技 (包括互联网医疗)。“我们始终以疾病为中心,关注肿瘤、心血管科、糖尿病、妇女健康等等患者需求大的疾病领域,这些不仅仅是中国的临床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疾病领域的布局,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并渗透到各个子行业中。”
林蕊
林蕊认为,这样的布局模式能对某一疾病领域有特别深入的了解。从研发企业、生产企业到流通领域甚至到最后医院诊所、医疗支付企业的贯通,帮助斯道资本更全面宏观的参与到整个产业当中。“我们也一直在关注医疗支付企业,因为所有的产品、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通过支付来实现。而用数据连接医药、器械和服务的技术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我觉得Healthcare IT和互联网医疗也相当重要。”
在成为行业热点前进入
风险投资机构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浪潮。与跟随市场的投资热点不同的是,斯道资本选择在行业尚未被关注的萌芽期就开始布局。虽然有早期投资的风险,但同时也带来更多机会。凭借对全球以及国内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林蕊的团队确信这些提早进入的领域最终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实际上,行业的痛点已经存在,只是还没有解决方案。等到市场发展起来痛点非常突出的时候我们早期进入的企业就成为领跑者。”
站在全球投资平台的视野来思考与判断行业的未来,是斯道资本的优势所在。
在林蕊看来,中国整个医疗市场仍处在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参考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等历史,可以学到很多经验教训和对趋势的预判。“一方面,我们研究这些国家的行业发展历史、现状以及他们如何看未来。同时,也结合中国市场的环境以及政策发展的趋势。中国的政策从大的发展方向来看来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跟国际接轨,更市场化。”
不过,林蕊也坦言,判断方向不难,时间却不好把握。过去几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改革时间表其实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期,速度和效率之快令人吃惊。
此外,林蕊的团队也非常重视独立思考能力,她认为坚持对行业的独立判断,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领域,在什么样的估值水平和阶段下做决策,不会被所谓的市场热点牵着鼻子走。她笑称,富达集团前任全球主席Johnson先生曾提倡“不跟风思维”(contrarian thinking)。这是在二级市场非常重要的素养,对风险投资机构同样重要。
近40%资金投在新药和生物科技
早在2011年,斯道资本就先后投资了华领医药和信达生物两家新药研发企业。彼时,投资机构对这一领域的热情远不及今天。然而,这并不影响斯道资本对中国新药和生物科技行业的判断。林蕊的团队认为,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的创新研发中心之一。如今,中国的政策环境、人才质量以及对失败的包容度已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并且,生物科技行业确实紧随全球发展趋势,值得看好。
“我们觉得需要时间。中国本土研发的整体创新实力若要真正达到世界级水平,而不仅仅是一两个单独现象,仍然有许多路要走。”林蕊对行业的判断犀利而精准。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她始终谨慎的选择。
随着国外新药进入中国的速度加快,“me too” 甚至“me better”已有相当大的风险,林蕊认为必须把中国的新药项目放在全球舞台上作比较,来考量它的创新性。同时,她也认同把全球领先的生物科学技术引进到中国落地的模式,能够促进国内人才和研发能力的培养。
2018年,华领医药和信达生物相继上市。而第一批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的生物科技公司也引发了业内对于估值的探讨。实际上,等市场回归理性之后,估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公司本身的质素。林蕊总结了两个核心要素:第一,国际化的管理团队;第二,在研产品是否具有国际一流水平。
“比如投资华领医药,起初它的研发项目是基于中国的患者市场,糖尿病在中国有巨大的病患基数。但它研发的全新靶点同样具有全球市场的潜力。”
尽管从宏观角度来看,牛市会推高估值,低迷时会导致下行。但最终价格会反映出公司的价值。作为投资人,林蕊认为IPO不是唯一的途径,同时需要考虑并购的可能性。因此,她非常强调在全球化视野下考察企业,才有可能从并购的角度看企业会否获得跨国公司的青睐。“基于技术本身的故事才有可能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而不仅仅只集中于中国本土化的药物研发。这是我们的投资的方向。”
对于即将到来的科创板,林蕊的态度一贯冷静。她认为优秀的企业无论在哪个市场都能体现价值,当年投资信达生物和华领制药时也没想过香港市场会打开,当时也没有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本土新药研发公司,因此科创板的推行并不会影响团队的决策。
下文还有徐唯佳记者与林蕊的对话记录
点击 阅读原文 可登录研发客网站浏览
来源:研发客
往期精选▼产业生鲜 | 2019年遗传盛会CBGC年会3月30日召开 “B村”客官享受8折优惠票价
产业生鲜丨2019年度高企申报政策抢先看(内含最新变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