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村全席 | 种好“试验田” 开放创新走在前
再过一周,苏州自贸片区挂牌就将满一周年。一年来,苏州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B村客官又享受到了哪些切实服务呢?一起来看苏州新闻的采访报道:
挂牌一年来,苏州自贸片区累计推出改革创新举措130余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案例66项,其中60%是全国、全省首创。一年来,苏州自贸片区新设立企业1.6万余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19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85%。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中国(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管委会主任丁立新介绍,他们主要集中在产业转型和开放创新两个方面发力,分了7个专项工作组,从金融、海关物流、税收政策、资源供给等多个渠道听取企业诉求,设定制度创新的很多举措。
细数苏州自贸片区一周年的成绩单,有一个词值得关注,那就是高达60%的“首创率”。首创,意味着没有先例可循。面对发展中遭遇的“无解之解”,苏州自贸片区先行先试。
开展及时有效的电除颤,关键时刻,可以抢救人的生命。但您知道吗?这台“救命神器”—体外除颤仪的研发制造,长期以来被昂贵的进口品牌垄断。B村客官久心医疗科技自主研发的半自动体外除颤仪两年前获准上市,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去年,企业趁热打铁,又启动了除颤仪儿童模式的研发项目,可就在“临门一脚”之际,问题来了。
久心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建燕介绍,企业的产品需要一种电极片,这种电极片目前国内还没有公司注册过。没有电极片,这个活儿就没法儿做。
由于国内没有,国外产品又没在国内注册,按照相关规定,是无法进口使用的。被卡住脖子的,不止久心医疗一家。随着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研发需求激增,同类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园区各相关部门和平台服务企业为此展开了专题研究。
苏州百拓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贸易部经理王峥介绍,他们一开始参照了现行的法律法规,觉得这是一条“死胡同”。之前也参观过全国很多的自贸区,确实没有发现类似的政策可以借鉴。企业需要的东西进来之后,如何既能保证这些东西能够在企业之中流通,又能保证他们能管得住,这其实是最具争议的一个地方。
放得开,还要管得住。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苏州自贸片区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研究出台《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通过分级准入、过程管理、事后监管等全流程举措,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切实解决了企业痛点。新模式下,久心医疗很快拿到了急需的进口电极片,新产品也已顺利申报注册。
久心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建燕表示,企业急需的关键零部件通过这样一个渠道得以解决,真的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一年来,共有56个批次的未注册医疗器械产品顺利进口,涉及27个研发项目。这个分级管理办法还被国务院评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成为各地借鉴的成功样本。
东吴智库专家、苏州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研究员屠立峰认为,自贸片区在探索贸易便利、开放转型、功能升级和监管创新,以及向“微笑曲线”两端转型的时候,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会面临到很多新的监管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制度来突破。作为“试验田” ,苏州自贸片区正在围绕产业链进行定制化的、个性化的政策创新, 进行更加细致的、差别化的探索。
苏州自贸片区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依托苏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高度开放的发展环境,一年来,一大批优秀成果已经在全市开花结果,也期待苏州自贸片区努力种好“试验田”,为全省、全国对外开放多作探索、多出贡献。
本文来源:看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