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R怪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炮哥被人注册了 一口老炮 2022-05-14

六七月份,正是传统的PR淡季,各位老师们恰巧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好好反思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如何处理好自己跟老板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让老板认可自己,达到超出预期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一口老炮
 一口老炮写给pr人读的pua

 

一个公司的PR一号位,一般在公司生命周期超过一两之后,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老板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反越来越喜欢从外界听到一些意见,转达给公司PR团队,让他们去学习和研究,俨然自己已经成为一名资深PR研究人员,最终信任度归零,四眼相对,全是互相鄙夷,最终不欢而散。


炮哥粗略地做了一下统计,身边做过PR一号位的老师们,80%都遇到过我刚才说的这种情况。而只有5%的人能够做到持续性地在一个公司的PR一号位不动;另外还有5%能够做到明哲保身,完成历史使命,友好退位;剩下10%可以实现在内部转岗,开辟另外一条新生之路。PR一号位成为危机事件背锅侠的例子,屡见不鲜。


针对这个情况,炮哥准备按照上下两个部分来写。


第一, 为什么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第二, PR一号位的保鲜期。


今天这一篇,主要谈第一个问题。六七月份,正是传统的PR淡季,各位老师们恰巧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好好反思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如何处理好自己跟老板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让老板认可自己,达到超出预期的目的。


社群还是一如既往的免费,大家加了炮哥之后,先介绍一下自己,然后再要求进群。后来社群多了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不能用ABC或者甲乙丙或者一二三来区分群的名字。虽然我根本没有按照三六九等划分过群,都是按照加入时间挨个往下排的,但是上述排序肯定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于是索性用春风、秋雨、夏日、冬雪这些名字来标识。做PR就是做人性啊,可以有少部分不舒服,但是如果大部分人都不舒服了,就完蛋了。



“  PR的工作很难数据可视化


PR作为一个后台部门,在公司的地位一般都是排名倒数。甚至在一些传统企业里,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公司还有这么一个部门存在,这就是真实的写照。


炮哥曾经因为一个私事,找杭州某饮料企业的PR办点事,结果人家去公司问了之后,直接被业务部门给怼回来了,小姑娘委屈了半天,没在公司内部协调过工作,不知道自己的地位有多低,原话就是这么说的。


据炮哥所知上海某电商巨头,今年大老板(CEO)就开始尝试让PR的工作量化数据化,遭到了很严重的抵触,其实这个就是一个核心的根本矛盾。PR的工作到底能不能像很多前台的业务部门一样,数字可量化?否则如何衡量你的工作到底完成得怎么样?是低于预期还是超出预期,尤其是现在数字化经济无处不在的时候,这些程序员出身的CEO们,恨不得所有的工种都在电脑屏幕上,用数字来判断成果。


那么,PR的工作内容究竟该如何定义?


一般PR部门职责应该包括,公关定位、传播与沟通、危机(攻防)、商业情报和舆情分析、助力业务等。


但是事实上,很多中小型公司的PR更容易把PR单纯地理解为,搞好媒体关系或者搞好公司内卷,没有完整地理解过PR的整体职能,没有完整的方法论和目标管理,所以很容易就会被老板认为是一个无用部门,尤其是C轮之前,公司还在默默无闻地往前跑时,然后一出事又无法应对。


比如元气森林、钟薛高、小仙炖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据说目前都在亡羊补牢。


那么,PR的工作到底能不能可视化?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值得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讨论,之前也写了一半,这里先简单说几个观点。


第一, 年底的时候一定要跟老板深刻地谈一下工作预期,听一下老板站在CEO角度的整体规划,然后跟上这个脚步,指定能够达到老板预期的计划。所以先听老板谈很重要,不要自己上来就胡说八道一通,毕竟你不是CEO,你不知道公司整体战略。


第二, 这个计划要包括老板对负面的容忍度,针对容忍度制定全年的负面占比(用舆情监控来统计数据),投入资金预估(预算要说清楚具体的用途,以及每一项用途要达到的目标,比如我送出去一张京东卡,这张卡的预估有效关系期是几个月,这些工作做得越细越好,哪怕没有实际作用),传播的主要方向以及效果预期(各大指数的监控,以及老板看中的媒体报道数量),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内卷老板的过程,因为一个公司内部,所谓好坏,是CEO说了算,你根据他的要求做标准就好。


第三, 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PR管理系统,可以追踪到每个PR的工作进展,媒体关系管理的进度,这一套记录可以让老板清晰地看到公司每个人的工作轨迹,这对于中小型公司极为有用,因为公司可能整个就几百人,老板每天在公司晃荡,看到写代码慢的程序员都恨不得马上开掉,何况每天看似游手好闲的PR?


这就是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根本原因,因为PR的工作很容易让老板觉得食之乏味,甚至开掉得了的感觉。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会表现自我,先学会尽可能地数据化自己的工作是一个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


为什么大家都很排斥数据化呢?因为PR的工作更多都是感性的突发性决策,并不是可预估的工种,工作本身没有办法预估量化,但是过程记录,做成可量化回顾的复盘性总结,这个过程还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是量化前置和后置的争论,前置炮哥认为很难,甚至不可能,后置很多人嫌麻烦不愿意做,但是往往复盘是大部分优秀管理者爱干的事情。

 


“  如何才能跟老板有效对话

一个PR一号位跟CEO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谈恋爱,你如果不想对方抛弃你,你就得一直让对方觉得从你身上可以获取新鲜感。前台部门可以用销售数字让老板欲罢不能?PR靠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也是靠创意,靠策划,靠自己的学识和大脑,要一直持续产出新鲜感爆棚的东西。


很多离职的PR都会有一个老毛病,认为自己上家公司的CEO是个傻Ⅹ,但是那明明是一家蒸蒸日上的公司。所以很多时候看问题,优秀的人都是先找自己问题,再去找外因,如果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你可以把责任归结给CEO无能,但是一家上升型的公司,CEO一般都是有过人之处的。


所以,首先要先学会尊重自己的CEO,否则你就赶紧离职,没有必要在一家连CEO都被自己否定的公司任职。


其次,要保持和老板之间畅通的沟通关系,且每一次你都得保持新的观点和打法输出,切记不要输出太快,也不要一成不变,如今这个快吃慢的时代,大家玩的就是持续创新,PR也一样。


PR的同学敢和CEO沟通并能获得认可的话,一定是具备一些阅历和思考,有系统方法论,能说清楚PR价值的。经历过大厂大事件的PR人士更容易说服老板们。一个成熟PR多年功力瞬间绽放,对于老板们来说肯定是很有新鲜感和说服力的。但相处日久,三板斧耍光,保鲜期一过,又不能持续创新的话,老板还是会继续期待外来和尚的。


圈里有个著名难伺候的CEO,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任VP来的时候,开始都是100分,然后在未来的日子里,开始给你降分,直到最后很赤裸裸地告诉你,你水平怎么也就这样啊。一般这家公司的公关VP任期不超过半年。


最后,就是建立系统,一套完整的PR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具备可升级可迭代性,就跟今天的手机系统一样。


说实话,炮哥从业这么久,还没有看到过一个天才可以通过在一个小厂自学然后建立系统的,大部分的流程都是先在媒体,然后去企业,一路陪伴企业上市,然后才能具备自己独当一面,去另外的企业建立系统的能力。


很多公司的体系,甚至是好几代人积累的结果,比如华为的整套营销和PR体系,很多国内企业会觉得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华为毕竟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处理PR事件的能力和经验,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领先的,部门之间的配合综合最佳。也许很多媒体并不喜欢华为最终呈现的风格,但是结果却是不得不接受的。


下面,就是一个道听途说,据说华为的流程细致到了什么程度?跟一个人第一次接触,带什么伴手礼,谁去,性别,年纪,都需要非常详尽地判断,才会最终决定;和媒体一起旅游,住宿、接送车辆、人员配比,都有详细的要求;大部分公司的PR是不会做这么细的,细是建立在系统之上的,每一个行为和认知都有系统的培训和要求。很多企业有时候请媒体吃饭、旅行都会因福得祸,钱花了还得罪人。


华为一旦把大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复制到媒体关系管理上,你们想一想,这个系统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  早早建立一个外脑团队

与其让老板自己出去道听途说,寻找外来和尚,还不如一开始,就早早自己建立一个外脑系统。


每个PR一号位都应该有一批“外来和尚”团结在自己周围,并经常邀请这些外脑与自己和自己的团队甚至自己的老板沟通。这不仅仅有助于老板正确认识PR价值,以及自己公司目前的PR状况,提升PR在公司地位,也会让老板觉得你很值得信赖,是一个愿意想尽一切办法让公司变得更好的人。毕竟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局限的,但是人脉丰富、善用资源本身就是非常好的领导力。


在谷歌,公司判断一个人是否是A类人才,就经常拿这一点来做标的,一个领导者用人的时候,会不会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A类人才是不怕竞争的。


这就是A类人才自信的地方,很多B类的PR一号位是不敢把外面的和尚请回家讲课的,生怕老板或者团队觉得自己无能,加速自己在公司被替换掉的速度。但是A类人才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通过吸收外脑的知识迅速成长,吸星大法是每一个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


大概在十年前,百度公司就经常这么做,很多媒体、PR行业的大咖都过去交流过,但是也没见最后谁去代替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江湖有江湖的道义,老板也有老板的思维模式,一个中大型公司的最高决策者,轻易不会如此随意调动一个岗位,也不会因为一节课就对某人盲目迷信。


现在来看,很多优秀的公司都是有固定的外脑顾问团队,前段时间也有几家公司来约炮哥组织过去讲课和交流,但是因为我们自己内部人手不够所以迟迟没有开展。下一阶段,这种走进公司专场交流的活动很快就要开展,前面几家已经预定好了,如果届时这些企业允许,我们也可以开放少量的名额给外部企业。


开放的生态永远优于固步自封的系统,每一个资深的PR人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打法和认知,集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独门秘诀,才是一个优秀PR人应该做的事情。


否则,老板雇佣你回来,很快就发现,你仅仅就是一个传声筒,是一个无法跟上企业脚步的人。


企业和个人,就像两辆在孤独沙漠里结伴而行寻找绿洲的人,两个人的学习进度和速度决定了行走的速度。个人走得太快,就会另寻他处高就,企业走得太快,个人就会被抛弃开除,保持一个步速,就可以一直走下去。


什么样的外脑适合你?纯媒体和纯PR都不太适合,因为无法看到两端,在媒体从记者做到中高层,然后去了一家创业企业一步步做到上市的操盘手或者干脆就自己创过业的,是最合适的,因为媒体和企业的每一个流程和过程都经历了,每一个人的想法动态,也都掌握了,才能够跟团队里的任何角色交流和出招。


不过这帮人,的确不好请,毕竟都功成名就,归隐山林了,找得到还得请得动。一个好汉三个帮,公关VP们还得在业界结交几个真朋友。比如炮哥。哈哈。


这一期,先这样了,北京这夏天下雨下得心烦,有啥问题加微信私聊吧,只要不是太复杂的问题,可以允许适当地白嫖。



END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已做版权保护,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侵者必究。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