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的负面是最可怕的

炮哥被人注册了 一口老炮 2023-02-28

写稿子批判算是一种最高尚(低级)的行为了,真正可怕的就是不写稿子,然后四处传播负面信息,这种不经意的爆料很难追踪溯源,而且很容易带节奏。




*图片来源于一口老炮
 一口老炮写给pr人读的pua


 

负面,是每一个PR每天都要面临的工作,负面的文章、帖子和视频其实并不可怕,最可怕的负面,永远是人。


这篇稿子,不是PR从业者其实也可以看看,中国有句古话叫,宁愿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但是君子少有,我等大多数人,都是睚眦必报的普通人,所以一定不要让身边有太多的负面宣传机器,每日出去给你添油加醋,就算不能做朋友,但是井水不犯河水也是一种好事。


最近,世界杯如火如荼,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些职业球员是怎么踢球的,然后再去小学生操场上,看看孩子们是怎么踢球的,懂足球的人,是跟着人在跑动,而不懂足球的人永远跟着球跑。


90%的基层PR不是在删稿,就是在删稿的路上,有些是事实错误的,有些是跪求放过的,有些是先礼后兵的,有些是下药上套的。


但是,删稿这件事,好比世界杯球场上,跟着球跑的球队永远拿不到好成绩一样,稿子就是场上的足球,而写稿的人则是场上踢球的人。


负面稿件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你可以把一个稿件处理掉,但是你能把一个人处理掉吗?解决问题的核心,还是解决人的问题。


“去把这篇稿子处理掉”,这是不成熟的PR管理者对下属媒介说的话,正常的话应该是什么?“赶紧上午别来了,先去XX老师那里一趟,去了解一下什么情况,把原因搞清楚。”


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但是就是会因为层层的信息传递,最后动作变形,导致了执行层面每天都在删稿。


之前某家社区团购公司的公关VP甚至因此还把供应商给换掉了,就是因为供应商没有能力去及时处理掉他认为要处理的稿子,把删稿作为一种能力衡量标准,是畸形的价值观体现。


为什么,我说不要只跟着文章跑?


因为现在文章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很多大V写的公众号,还没有他的朋友圈影响力大,他可能有三四个微信号,微信好友就有两万人,但是他的公众号打开率可能就几百个阅读。


行走的负面,最可怕的就是负面的呈现形式的多元化。


其实,写稿子批判算是一种最高尚(低级)的行为了,真正可怕的就是不写稿子,然后四处传播负面信息的,这种不经意的爆料很难追踪溯源,而且很容易带节奏,让很多媒体去深挖一些事情,甚至还会导致很多个人的名誉受损。


他可以在饭桌上,在酒局中,在朋友圈,在微博,在任何可以表达自我的场合,甚至在课堂上,用无数种角度,来告诉身边的人,XX企业或者XX企业家不行,然后用各种生动逼真的故事给你PUA出来更多的潜在负面,影响到更多媒体老师和KOL的认知。


我之前,就给一些企业建议过,要跟一些大学的新闻系教授搞好关系,让他们在授课的时候,跟学生多讲讲自己企业的商业案例,这样有助于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对你的企业有所正面认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有没有用?我用我自己的例子告诉你们,肯定有用。


最近很多还在读的大学生加我,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等城市的都有,我从他们嘴里得知,他们老师在推荐他们看我的公众号,于是我在传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群体里,也成了一个KOL。


这种私域流量的传播非常有效,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新闻,都是来自于某些特殊群体的微信群聊天记录、朋友圈或者微博的截图,然后以点带面,引出事件,之前上海保供的时候,京东徐雷就成功在一个媒体群里策划了一个经典案例。


现在,圈层够格,人脉够广的人,早就被一些公司运营起来了,很多CEO和投资人的朋友圈,都是明码标价的。


前段时间,我遇到几个行业大V(比如王冠雄),我说你们可以啊,之前是科技自媒体的先驱,现在又变成了朋友圈自媒体的先驱,一天都发好几十条朋友圈,兄弟们也不客气,也不隐瞒,直接说现在年纪大了,写不动了,用心思编辑点朋友圈,也是一种新的内容创作形式。


你们又开创新的门派了,朋友圈自媒体!


一个人,在商业领域,当你的朋友圈中投资人、创始人、媒体人、大厂高管、政府官员人数超过5000人后,你的朋友圈就会有商业价值了,如果愿意商业化,去带节奏,那么一条朋友圈起码可以卖到3000元以上,大方的能给1万,花个十几分钟,创作一条两三百字的朋友圈,配张图,活就干完了。


现在企业还挺喜欢干这种生意的,因为朋友圈的有效阅读率似乎比公众号要更高,而且付出的代价也没公众号那么贵。


一篇啰里八嗦的深度稿子,拧一拧水,剩下的核心思想,也无非就三百字。


接下来,我们讨论讨论,遇到黑粉,我们一般怎么处理会比较好。


首先,一定要搞清楚利益关系。


每一个知名企业,都会有几个长期的黑粉,大体分两种,一种为了钱,一种为了名。


为了钱的,也有两种,一种是收了竞对钱,还有一种是想要赚你钱的,如何分辨?很简单,收了竞对的钱了,基本上就不会跟你聊,也不会跟你见面,而且也不会接你单子,没事的时候还会写写你竞对的正面;想赚你的钱的,就会跟你谈,而且很明确地跟你说,可以合作,基本上合作了事儿也就解决了。


对于拿了利益的黑粉,就看老板怎么处理了,老板下令走司法程序,那就走呗,但是一般公关都是聪明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走这个路,江湖路远。


为了名的,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拿你祭旗的,尤其一些垂直媒体,从一个行业到扩张到另外一个行业,就一定会找一些头部企业祭旗,特斯拉在这件事上,应该已经吃过很多次亏了,每一次都是祭旗标的,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没有事实错误,就别去掰扯,一掰扯就上套;还有一种是从价值观上,不认可你的,这种一般都是自己是用户,但是吃了亏,没得到好的安置,这种过去建立一个联系,解释一下,基本就可以成为朋友。


我以前就是非常资深的拼多多黑,因为好几次在拼多多被人骗,尤其一次情人节,送人礼物,结果买到一个假冒迪奥,气得半死,于是就各种黑拼多多,最后拼多多的PR还是非常敬业的,全方位来做了工作,而且普及了如何避免踩坑,后来我学会了如何避坑之后,就发现拼多多还是挺香的,黑转粉。


之前还有人问我,你跟辛巴不是有些合作吗?为啥还说人家不好?实话实说,按说我不应该写他,但是我实在忍不住了,他怼人家卖玉米时的天地良心的样子,他卖五常大米时那种嚣张跋扈的样子,很讨厌,厌恶到让我崩溃,你做你的生意不就得了?核心是他还去抖音投放他嚣张时的嘴脸,而且总能让我刷到,你就老老实实待在快手里,不就得了。


但是,无论如何,尽量不要拉黑。


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写你负面的媒体,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他对你的恶意,最起码可以做到不主动攻击,就算真要放弃了,也要维持好面子上的客气和尊敬,否则人家不仅会在你生病的时候踩你两脚,没事的时候,还会主动给你制造一点病毒。


之前有个因为写了某广东手机大厂负面吃亏的KOL,后来虽然不公开写了,但是依旧会用各种隐形的手法继续恶心,每次坐在桌子上吃饭,只要遇到他,都在跟我普及这家手机如何如何不安全,如何如何监控你,怎么怎么性价比低,交互操作怎么怎么不人性化,我也不好说啥,听多了,我还真的有些怀疑了。


其次,要搞清楚黑粉的社会关系。


遇到黑粉,最好找到一个他能够相信的熟人,然后通过熟人再去接触,这样的话,会避免走很多弯路,没有基础的人脉共鸣,上来就自来熟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人都是靠关系链生存,找到黑粉的前同事或者前领导,是比较有用的,这一行每个人都会有贵人,这种关系链,面子是一定要给的;不过实在不行,其实陌拜也是没问题的,但是一定要亲自登门拜访,足够真诚,问题也不大。

登门拜访的时候,最好不要一上来就目的性特别强。


如果一个特别大的负面,在五个小时之内,处理不掉的话,基本上已经满天飞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去追求删除信息了,主要精力应该是立刻找到内容创作者,然后博得好感,避免第二波冲击,毕竟稍微有一些经验的媒体老师,口袋里的子弹都不会一次性打完,预防后续才是最重要的。


这两天,汪小菲不就给大家好好上了生动一课?子弹多得是,慢慢打。


第三,能见面的一定要第一时间见面。


很多PR喜欢在还没有见到当事人的情况下,就开始跟对方谈删稿,甚至让公关公司去谈删稿,这种模式是最不可取的,第一不尊重,第二很危险,但是这种情况现在似乎很流行,尤其是年轻PR,也许是一入行就开始投放,习惯了;找到人后,第一时间先去见面,然后一切都建立在见面谈判的基础上,这才是正确的公关行为。


一些被判定没有必要处理的,就千万别处理,需要处理的,就一定要处理到位。


大部分的媒体人,都是好面子的典型,既然登门拜访了,面子一定要给到位,伴手礼一定要带,充分让对方感知到,你对他的尊重,但是最好也不卑不亢,不要卑躬屈膝,平等对话也很重要。


交个朋友,互相帮助,彼此体谅,求同存异,长期交流。


我跟华为的一些公关交流下来的感受,就是如此,从不承诺、给够面子、接待到位、聊天秒回、态度良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但是也找不出什么亮点,这种就是对待大部分一般关系媒体的基本态度,保持一个平衡的度。


最后,工作还是在平时,细节时时刻刻要注意。


有黑转粉,也有粉转黑。


不要搞区别对待,这种很容易得罪人,给某某老师头等舱,给别人经济舱,给某人套房,给其他人标间。


我以前跑娱乐的时候,我就特别不喜欢某冰冰,于是我就把她在娱乐媒体答谢年会上的一些不雅行为四处宣传,就因为她坐了别的主编大腿,没坐我大腿,我很嫉妒。


对基层的媒介,一定要有回复时间的要求。


一般来说,媒介每天大部分的事件,都是在跟媒体老师聊天,如果一个人不爱回微信消息,最好不要做媒介,一个媒体老师给你连续发消息,得不到你回应,或者每次都是隔了一天才回,大概率会敏感地认为,自己被边缘化了。


我知道,某西二旗大厂,现在管理媒介的要求已经精细化到,必须半个小时之内处理媒体老师的问题或者微信消息,这就是用户体验,必须做到极致。


全方位发展线人,全方位人肉监控动态心理。


我有一块业务做舆情服务,按说不应该提这个玩意,因为这个会影响舆情技术服务,但是事实上,在各个媒体小群体内,安插内线,这是更加有效的舆情预测方式,因为从一个人开始厌恶一个企业,到最终行动,往往都有很长的时间差,抓住这个时间差,就是预防。


但凡超过10个人的群,基本就没有秘密可言,但凡超过7个人的饭局,基本就没有秘密可言,我经常会听到公关跟我说,哎呀,一天能收到N多媒体发来的截图,甚至我还看到过我跟某些人一对一私聊的截图。


我有几个好朋友,经常问我,你每周都写文章,但是为何很少见你在群里讨论?答案,就在这里。


圈内最聪明的一群人,都是哑巴,或者弥勒佛,笑呵呵的倾听者,才是圈内老狐狸。


好吧,摸清需求,按需配置,世界和平,疫情早日结束。


END



尬吹绝对是一种罪,且恶

求你了,千万不要为了我好

论惨?广告人说二,谁敢说一

媒体人去甲方后的三座大山

我再也不崇拜数字英雄了!

自媒体和公关最后的暮光

谁敢说椰树不是传播大师?

只有跪着,我爹才有兴趣教育我

丰收节,大厂传播为何没丰收

如何让自己在404中相对快乐

大爷和算法,是谁搞坏了评论区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已做版权保护,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侵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