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你反驳李想的时候,他已经赢了

炮哥被人注册了 一口老炮 2023-05-06
微博上怼天怼地,理想汽车卖的照样好。投放一直很少的理想,凭的什么?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学习特斯拉?




*图片来源于一口老炮
 一口老炮写给pr人读的pua

 

有人让我写一下理想和李想剖析一下他们到底是怎么玩的我后面几段详细讲了一下


李想太聪明了,甚至聪明的有点过了,这周他在微博上怼完自媒体后,这是我的最大感知。


李想关于回扣的那段话,其实没什么,那都是行业里的常识。只是灰色地带,大家平时不愿意拿到台面上来说,毕竟在圈子里的人,大家都是利益既得者。


我觉得最核心的部分,还是李想关于理想投放逻辑的那一段说辞。


他说了两个核心点,一箭双雕,拉拢一批人,打压一批人。


第一,我有钱。


我其实也有六七个亿的预算,而且哥不怎么投硬广告,媒体老师,你觉得我的预算有没有吸引力?


第二,我也投放。


我肯定是投放的,而且是稳定的商业回报。潜台词就是,你们吃不到我的饭,是你们没找到路子,什么是我的路子?帮助过我们的。


李想作为连续创业者,做过泡泡网,做过汽车之家,做为媒体人的老板,他太了解如何撩拨媒体人脆弱的神经了。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调什么样的情,李想几乎预判了媒体人的预判。



“  集体学习理想的抠

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的确是属于比较抠门的一家能够吃到理想饭的自媒体为数不多


但是,理想的确又不缺话题和流量,这样的产出比,让人羡慕不已。


前段时间,行业里很多老板,尤其是一些IPO前夜的公司,都给市场部和公关部下达了指令,让下面人去学习理想。甚至李想微博暴露自己只用0.6%的费用做市场后,甚至直接引来了吉利的高管的膜拜,说要给下面人开会。


其实,理想营销套路并不神秘,我分开讲解一下。


首先,就是媒体的选择问题。


车圈为啥普遍不喜欢理想,觉得理想很傲慢,很嚣张跋扈,就是因为理想更多的选择了价格低廉的数码媒体。


这几年,大量的数码媒体跟着新能源车,破圈来到汽车圈。跨界恰饭,就是因为传统汽车媒体的价格太贵,动则十几二十万,让还在亏损中的新能源汽车厂商感觉吃不消。


数码圈这些年日落江河,绝对的夕阳行业了。因为我自己也曾经跑过,给个车马费,给个switch,给个iphone就可以出去嗷嗷吹起来。而且这些人在各大平台的流量也不弱,他们的受众跟新能源的受众也高度重合。


在媒体选择上,李想用“泡泡网”取代了“汽车之家”。他数码和汽车都做过,深刻知道数码和汽车媒体之间的价格差距,他找到了媒体“平替”。


其次,看媒体转化率的问题。


二流的企业公关,现在还在用行业区分媒体。一流的企业,早就开始用流量区分媒体,垂直不垂直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流量。


你可能会认为数码媒体做汽车,有些驴头不对马嘴。但事实上,效果很好,因为今天的新能源汽车相比较传统汽车,更像一部手机了,它们的评测方式,媒体展现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新能源汽车,一直靠线上的大数据获客,这些数码直男媒体交互式报道,更能打动潜在用户。


数码圈都是静态测评,这帮人拍个视频,说大灯不错、空间感好,他们都是按照数码的逻辑去评价,传统的性能他们也不会说。


要说这种做法,还真的在慢慢扭转整个汽车行业。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测评,讲交互体验,几乎已经成为规定动作。要知道,这可是以前手机评测的词汇。


炮哥一个做车媒的朋友就说,他们做汽车评测也在转型,以前都是标准的三大件,外观、内饰、动力操控。讲发动机、变速箱、悬挂、底盘。发几篇文章、几个视频,一个视频十几甚至二十几分钟。现在他们都在改革,传统底盘发动机都不讲了,强调单点突破,讲究传播规律,讲些吸引关注度的地方。

我不敢说这种改变,是理想带来的,但是行业确实已经在变了。


第三,就是预算的审批问题。


理想投放,非常谨慎、非常少,办法也很聪明。


关于投放,行业里有一句甲方名言:我知道我投放的钱里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我永远不知道是哪一半。


这是甲方的痛点——主要是甲方老板的痛点,很多甲方具体负责人可能就在浪费的那一半里,他们滋润着呢。


这浪费的一半里,一部分是回扣,一部分是无效投放。很多甲方不知道那一半浪费在哪,但是李想可能更清楚一点。李想自己在微博里就说,几万块钱的投放他都是自己审批。


另外,理想的投放模式,也非常精明,大量借鉴了曾经的传统汽车行业。


我有一个朋友,就曾接到某汽车媒体朋友询问,说你们的车出来,是不是也像理想那样合作?他很好奇是什么模式,打听完之后才知道理想的玩法。


理想是这么玩的,他跟媒体签个年框,把钱给你,然后给你一个不错的折扣,让你去买理想汽车。媒体也合作了,车也卖出去了,而且媒体费用还能再省一点。


这个套路,其实当年传统汽车也玩过,我第一辆沃尔沃汽车,就是这么来的。


最终,我们看到的局面是什么?


拉拢一批人,打压一批人,理想带着新的队伍,照样可以把路走通。


所以媒体理想的发布会之后,你会发现,汽车圈一片沉默,但是数码圈欢呼雀跃。但是车一旦出了一点问题,汽车圈马上沸腾起来,大家开始集体狂喷。去年的试驾汽车断轴的事,网上就闹得挺大。大家都觉得,你理想不讲规矩,不喷你喷谁呢。


但是,对于汽车的头部媒体,理想还是要照顾到的。这也是他的资源优势,李想做过汽车之家,和陈震、闫闯这些人都很熟,怎么也得卖个面子。



“  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李想在微博上说,他们的品牌费用只有营业额的0.6%,按照这个比例,大概每年的费用也就是六七个亿。根据李想列的内容,这些费用主要投在公关、活动、广告、车展、发布会、车主运营这几大块。


业内人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国内三大车展,每次车展你最少也得花个一两千万吧?还有发布会、活动、广告这些,都不少花钱。


我之前有一个客户,听说理想L9发布会只花了100万就搞定了,于是开始劈头盖脸的批斗自己团队,最后找到操盘手之后才发现,那场会实际也花了1000万。


但是李想信誓旦旦。


其实在整体营销上,理想整体投的钱也不算少。炮哥听圈内朋友说,其实理想有一些隐性费用,没有算在传播里。


现在汽车行业里有一类公司,专门做大数据挖掘,从几个大的平台里做筛选,根据论坛用户的发言和倾向性,判断哪些是潜在用户,然后把这些人的留资——留下的最基本资料,卖给主机厂。


这些用户因为做了筛选,线索的销售转化率很高。据说理想愿意在这一块投钱,并且投了不少。


这属于销售线索的购买,确实和媒体投放不太一样。


除此之外,炮哥听圈内朋友说,理想还有一大部分投入,是在用户维护上,希望通过老用户去传播新用户,形成口碑效应。


这可以看出理想投放的特点:他吝啬媒体投放,更倾向把钱投到用户端。


对媒体,李想是妥妥的甲方姿态,传统车企对媒体的敬畏,他几乎没有。


李想只舔用户,不舔媒体。



“  新能源三套传统玩法

对于新能源品牌来说,有一个很大的痛点,是知名度不够。要宣传,要博知名度,无非三种:砸钱、借势、话题。


第一种做法,传统车企比较轻车熟路。这些传统车企,即使是做新能源品牌,也仍然摆脱不了这种做法。比如智己汽车、岚图、飞凡,你看到的投放大笔广告的新能源汽车,绝大部分背后都有传统车企的背景。


第二种做法,就是借势。比如阿维塔,对外号称是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华为合作的品牌,但是实际上,华为没有占股份。据说是在签署股权协议的前夜,被任正非紧急叫停。但是,在宣传中,阿维塔把华为合作用到了极致。


还有问界、极狐阿尔法,都希望能够借势华为,让自己产品带上科技属性。


第三种,就是话题,说通俗点就是口水战。这种玩法,拿捏的难度极高。


智己汽车刚出来的时候,联席CEO刘涛也曾尝试这种方法,比如怼特斯拉、怼雷军,也博过很多次出位,但是遭遇过一波反弹,甚至引火烧身,现在刘涛说话缓和多了。这次车展邀请代言人汤唯站台,最终还是走上了请明星代言的老路。


这背后的原因,一个是发现自己玩不转口水战,一个是销售压力太大,明星代言花钱虽多,但是大家普遍认为效果快一些,至于真快还是假快,仁者见仁。


传统车企要做口水战,其实很难。因为母公司就没有这种文化,你要出位,在自己的公司内部就会遇到问题。尤其是很多车企都是国企背景,这种办法就更难了。


这其实就是特斯拉的玩法,马斯克几乎不投公关,事情出来了也不去灭火。只要流量,只要关注度,在推特发推,一波一波带热点。


很多国内的车企也看清楚了,特斯拉天天被爆锤,但是没有啥影响,车照样卖。有媒体使劲黑,他干脆就起诉,反正公司有律师有法务,起诉一个,震慑效果就很大,最近李想不也是频频在微博呼叫自己的法务部么?


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这种现象。一个企业创始人在网上天天口水战,对产品销售的影响,究竟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最起码从理想看来,这个影响是正面的,起码把知名度打出去了。要知道,知名度是很多新能源品牌的痛点。如果你的产品做的足够好,似乎创始人在网上的争议话题,并不会影响产品销量。


理想是玩的最像特斯拉的。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  李想个人是怎么玩的

上面我们解读过理想的投放逻辑,后面我们再看一下李想个人的营销逻辑。


第一,拿行业、同行祭旗。


李想在微博上各种怼,怼对手、揭黑幕,都是拿整个行业给理想祭旗。李想揭露一个黑幕,你觉得这公司还挺实在,还能留下印象。


再说了,没有一个车主,会因为李想怼媒体、揭黑幕而认为理想的汽车不好。

第二,出位不出格,有分寸。


李想指名道姓怼过李一男、怼过陆正耀,一些微博发布之后,也会删除。但是也会有一定的分寸。


比如这次李想说某品牌买水军,有人认为,说的就是长城汽车。这是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和长城汽车交锋中,李想一直比较克制。但是长城汽车毫不客气,蓝山汽车发布的时候,就差指着理想的鼻子了,但是李想微博回应的很含蓄。


长城集团旗下的蜂巢新能源,为理想汽车建了专属生产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层合作关系,李想对长城汽车相对克制,很少指名道姓。但是该怼的时候,他也没落下。


李想一贯口无遮拦,也有收不住的时候,搞的公司上下忙成一团。


比如去年8月份,理想要推出L8前,理想ONE还在售,李想在微博说,“等L8的阶段就别买ONE了”。据说搞的销售端连夜开会,讨论新的话术。


第三,预判媒体预判。


李想很懂媒体,也知道如何用言论吸引媒体关注,制造话题。比如去年6月份,发布L9的时候,李想说L9是“500万内最好的SUV”。


这背后也是有考量的。他如果要说50万以内租好的SUBV,毫无稀奇,大家也不会那么关注。但是要说500万以内,媒体肯定会不服气,会去找500万以内有啥车,和理想做对比。


但是注意,当媒体把理想汽车和库里南放到一起比的时候,理想已经赢了。


在车圈、手机圈,很多企业为了保持热度,会分好几次发布产品,而不是一次性发完,为的就是保持热度。理想汽车款式相对少,总不能老发车,产品发布会热度一过,李想再来一些出位言论,关注度和流量马上有了。


写到这里,你会发现,李想在微博引爆的话题,已经吸引一堆媒体报道,比如我也忍不住要写他。没错,这个时候,李想已经赢麻了。


微博,没错,是微博。理想和李想都深度捆绑了微博,这一点至关重要,配方还是那个配方。



“  写在最后

我所能看到的理想和李想所有的套路和方法论都在这里了


但是,我劝你们最好别模仿。


除非你也像李想一样,拥有几十年的媒体经验,并且成功做过上市的垂直媒体。


媒体和企业,本质上,应该是合作协调的关系,不是敌人 李想用的是走钢丝的套路,前提是他的产品和公司不出大问题,一旦出了大问题,他前期积攒的怨念就会集中爆发。


我的乌鸦嘴放在这里,我的预判准不准,将来可以复盘。除非理想的产品能够持续保持高水平,祝福他们。


找到自己的路,适合自己的路,做好产品,也许是基业长青的更好选择。新能源汽车赛道中,比亚迪和特斯拉,依旧是我最看好的两家企业。它们对汽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前者笃定车就是车,后者笃定车是数据中心,两家公司我都没有打过交道,也没有给我恰过饭,但是依旧不妨碍,我对这两家公司的尊敬。


也许是从业时间太久,百团大战、手机大战、P2P大战、区块链大战。行业向上的时候,我们看不到真理,只有退潮的时候,才有是非。


END



恶意竞标变成了一种流行病

宝马公关真的很蠢吗?

给电商大战出点馊主意

老板的嘴,公关永远的痛

办公室摸鱼这件事要凉凉

咱就是最后一批比硅强的碳

压榨合作伙伴从来都不是美德

巴奴和蔚来,都犯了讲道理的病

名创优品难撕日本标签,中国品牌需要自信

直播带货的本质,是一粒伟哥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已做版权保护,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侵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