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关有门派,你是什么派?
*图片来源于一口老炮
我喜欢按摩,而中国的按摩店又喜欢搞花样,常见的有泰式、日式、中式,冷门一点的,我还见过法式、印式、柬式、墨式等等稀奇古怪,每个花式,都有自己的一套玩法和说辞。
而公关呢?公关也有流派,我们通常可见的有,家国情怀派、调查研究派、小作文派、缩头乌龟派、花钱消灾派、全球联动派等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流派。
也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你的第一份工作对你的影响会有多大,你去伊利、阿里、华为、比亚迪、茅台这些有着公关不间断传承的公司,就会给你的职场注入一辈子也摆脱不掉的基因,这种定理,套用在媒体身上也一样,我跟我合伙人,一个是北京的报人出身,一个是广州的报人出身,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操作手段,就完全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分门别类聊一聊公关行业的流派。
那个公司的公关老大是从XXX公司出来的,这事一看就是他们的动作。
你们XX公司是这么做事的,但是来了我们这边,就要适应我们的方法,一些习惯就不要用了。
你在XXX公司的时候,遇到这种事情一般都是怎么处理的?
以上类似对话,经常出现在公关圈,我不认为这种话是贬义词,往往这种话的潜台词就是,此人上一家公司公关做得有特色,有印记,有传承。
在整个中国企业圈子里,能够被贴上这种标签的企业并不多,阿里、腾讯、华为、伊利、比亚迪、茅台,这些都是成功传承的典范,这里面有玩人海作战的,有玩道德绑架的,有玩内卷的,有玩法务驱动的,有玩控评的,有玩威逼利诱的,还有玩撒币,但是总之一点,这些企业的公关,一直香火不断,技术传承,老师带徒弟,传帮带。
但是,也有一些公司的公关传承,让人哭笑不得,比如浙江某车企,优良传承是整个公关部都是高管的儿子、女儿、儿媳妇以及各种亲友团,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四川某酒企身上,据说当年某媒体老师,去了这家酒企参观,就说了一句,这个公关小姑娘真漂亮,就被划到了黑名单里,原因是调戏了酒企某领导的儿媳妇;还有一种更夸张,女朋友大集合,这种情况在小公司经常出现,我曾经有个兄弟,融资后,就收留了一帮兄弟的女朋友去做公关,任务就是陪好投资人和媒体老师喝酒。
从大的角度来看,公关流派主要就三种。
第一种,桌下派,所有的事情,大家都在暗地里操作,不会明面上跟你扯东扯西,这种流派在互联网圈是主流,几乎涵盖所有玩家,电商圈,各位玩家打了这么多年,大家都很守规矩,你来我往,不会动用其他歪心思。
第二种,开炮派,从老板到下属,一个接一个,直接跟你明着干,每一个行为都会署名,这种事情,在数码汽车圈已经是常态,手机发布会,不现场叫板一下友商,简直失败,汽车圈不辱没一下对手,似乎对不起观众,长城干比亚迪,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第三种,维权派,律师函、起诉书、报警抓人,三板斧,这一类企业公关懒得跟你讲道理,他们喜欢让指挥法务跟你交流,特区特产这类企业,乳制品行业也有成功案例。
在公关圈里,除了门派,老师也很重要。
我入门的时候,在哪家企业跟着XX,这是一些年轻公关经常拿出来炫耀的,因为这家企业,以及他的师傅,都是圈内公认的能力强,我认识一些年轻人,都换了好几份工作了,还心心念念老领导,想继续跟着他,这就是魅力,当然也有反面案例,一些企业,一些老公关人,成了年轻人口中的地狱和恶魔,也是比比皆是。
从手段上来判断是哪家企业的公关行为,一般来说是行业通用规则,属于望闻问切的第一步。
出口转内销。
人们一看到这种套路时,首先会想到哪家公司?圈里最擅长用这个套路的公司,不用我说名字了吧?史上最经典的出口转内销的几次战役,回忆一下,就有答案了。
这种套路,不仅仅可以用在对手身上,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海外的一些通讯社变成了变相透露信息的地方,这是性价比极高的一种手段。
隔岸观火。
很多行业,比如如今的白酒、新能源,隔岸观火是某些企业的主流操作模式,一篇夸泸州老窖,打压五粮液的稿子,看似是老窖操作,但是极有可能是另外一家就企业所为,抬高理想,贬低蔚来的视频,大概率不是理想所为。
这种情况,在互联网领域,也是屡见不鲜,我曾经见过很多中厂公关,热衷于参加行业各种饭局,然后散布各种行业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消息,甚至更有甚者,会在圈内专门拉拢一些饭局混混,职业造谣,目的就是让竞对之间撕逼,自己坐享其成。
舆论压制。
有一些最南方的公司,遇到批评性的稿子,基本上是不正面处理的,他们热衷于的套路,是在评论区翻转,让你的稿子和作者一起,被数百上千的读者咒骂和反驳,让你人设崩塌,这就是水军的力量,我本质上最烦这种公司,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套路又很有效果,十多年前,我在微博上批评一次吴奇隆,那会儿他刚刚演完四爷,还没泡上刘诗诗,正火,我立刻就被水军照顾过一次祖宗十八代,吓得我立刻删了。
上述都是一些常见的手段,还有很多高明的手段,我就不传授了,蒋干盗书、画地为牢、大郎喝药、抛砖引玉、带头大哥……
每一家有传承的公关,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以及路径依赖,这些都是经验,不是智慧。
比如百度、360、拼多多、舍得、长城,这些企业都曾经因为能力超强的公关一号位,让其在圈内迅速赢得了口碑与好感。
他们帮助企业建立了能征善战的团队,攻城略地,但是由于CEO的善变或者老板娘的参与后,导致公关VP长期高频换人,人员流失过快,甚至整个团队的换人,良好传统就此丢失,有时候匆忙到媒体关系都来不及交接。
但凡做过企业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团队三天两头换人,换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说任何一个工种,承上启下的传承都至关重要。
公关传承的好处有哪些?
首先,确保内容策划的深度与广度,我特别推崇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按照一周五天,八个小时来计算,一个专家最少需要五年,才能养成。所以,你看看圈内,但凡有些资历的媒体老师,哪个不是从业五年以上,这个世界没有天才,一年就混成“老师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个人在企业做内容策划,没有五年的积淀,很难策划出真情流露的内容,天赋不能代替经验。
其次,确保有温度的媒体关系,一个强大有效的媒体关系,不仅仅是用金钱堆起来的。
有钱固然好,可以瞬间买来一堆朋友,但是有几个企业能一直有钱?企业的发展都是曲线图,起起落落,没钱的时候怎么办?公关的核心,还是真诚、交朋友、换位思考、尽力满足,传帮带的价值,就是可以让前辈用时间换来的积淀,传到下一波媒介手里,毕竟媒介这个工作,是青春饭,超过45岁,还要整天出去抛头露面,心理上难过,生理上也痛苦。
05年之后成长起来的公关,本质上,是花钱花习惯的一代公关,在这一波公关的认知里,媒体老师只认钱,不讲感情,我承认自媒体时代,公关预算的重要性,毕竟大家要靠这个养家糊口,但是也不至于一点情感没有,你企业好的时候,我们多吹吹,做好鼓吹手,你企业差的时候,我们也就少赚钱,一起过冬,只要别骗人,别瞎许诺,一视同仁,真诚可以解决一切。
最后,一个完整且稳定的故事。
对于企业的公关来说,断言、重复、传染,是经典的三段论,但是一个企业需要一个中长期的断言,那么这个故事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就很重要,否则一个企业对外的传播就会朝令夕改,外界不知道这家企业到底要干什么。
在这个环节,联想就有些断档,中间的故事没有讲好,集团与业务的思路脱轨,执行层换人换的也有点频繁,导致发生了司马南事件,吃了一个哑巴亏,这一点乔总可能需要复盘一下同时期的同行华为;因为华为是正面案例,陈黎芳的公关思路,一直润物无声地加持着华为的舆论稳定度。
一个伟大的企业,需要公关持之以恒地讲一个重复的故事,这个故事则是企业家在创业的那一天,内心就有的断言,你自己不信,不反复讲,如何让公众相信呢?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讲好故事,团队没有传承,就是在增加风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