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会岩丨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

孙会岩 探索杂志 2023-03-26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本文刊载于《探索》2021年第4期。

引用格式孙会岩.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J].探索,2021(4):1-13.

摘要组织路线是现代政党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正确组织路线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已经提出了组织路线概念。随着革命形势发展逐渐形成“任人唯贤为重点的组织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织路线在“又红又专的基础上继续延展。改革开放以来组织路线进一步沿着制度化趋势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科学界定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回顾组织路线的发展历程可得出重要的时代价值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组织路线的根本支撑锻造有力的组织体系是组织路线的重点内容建设好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是组织路线的着力点抓好组织制度建设是组织路线的重要保障。汲取这些时代价值对于提升政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会岩博士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意识到组织起来的重要性;为增强党的力量,就要依托特定的“组织路线”壮大组织。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把组织路线引入党的内部治理中,以其指导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力量来源于组织这一重大命题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并开创性地对其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2021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再次强调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基本遵循。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组织路线作为重要方针和准则来指导组织建设。基于此,本文引入“组织路线”分析维度,从历史演进视角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厘清组织路线孕育、形成和发展的逻辑理路,分析其内在规律和外部互动,进而总结党的组织路线发展的时代价值,以期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1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研究现状

政党研究者安格鲁·帕尼比昂科指出:“现代政党的诞生与巩固极大地影响它之后的组织‘形态’,政党分析必须关注政党的形成阶段,并重点分析其历史维度。”追溯历史发现,政党是民众与政治过程之间最重要的纽带,如果没有政党这一作为现代政治发展的载体,现代社会的进步将很难实现。作为政治组织的政党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其核心任务是通过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政党的纲领;而要想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就需要在不断制度化的环境中遵循一定的“路线”壮大政党组织。

1.1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主要研究议题

正如《辞海》解释的那样,“路线”是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依托的根本准则。政党在发展过程中,会遵循相应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等,以推动具体工作和总体布局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所特有的组织优势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政党的显著特征,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路线作为取得胜利的内在要求,而正确的政治路线又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障,因此,“组织路线”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自然使得组织路线成为政党政治研究中的重点内容。

2018年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主要侧重于以下三类议题。一是党的组织路线的历史发展脉络。如刘红凛等将组织路线的发展划分为建党初期、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时代四个阶段。二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主要内涵。如仰义方、戴立兴认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包括根本方针、任务指向、干部路线标准的价值所向、目标导向等内容”;之后,黄富峰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进一步细化。三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特征。如何虎生认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具有一脉相承性、全面系统性、整体联动性、全局指导性四大显著特征”。在结合学术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广义的组织路线是指党的组织建设所遵循的基本方针和行为准则。具体而言,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政治路线的要求,为实现组织建设目标而制定的有关组织体系、干部标准、组织制度等方面方针、准则的要素总和,正确的组织路线是实现组织发展壮大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政治路线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路线的阐释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逻辑来看,人类所创造出的组织类型与所处社会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状态紧密相关。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开始把组织路线的构成要素纳入党建理论的思考范畴,明确提出“组织是最重要的武器”。20世纪初,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中也看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的物质统一”。虽然他们没有直接使用组织路线这一概念,但从其相关论述中可梳理出组织路线的框架内容。一是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无产阶级政党创建伊始,马克思、恩格斯就在行动纲领中明确指出“同盟的组织机构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构成”,并对党支部的人数作出明确约定。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中也强调,“党应当是组织的总和,是由中央和地方组织以及全体党员组成的严密的统一整体”。这些论述无一不强调无产阶级组织体系的重要性。此后,严密的组织体系也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随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革命活动只有在集中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组织的力量优势,列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将党的组织原则概括为民主集中制,1921年共产国际“三大”后,这一原则也开始在世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中传播开来。三是提出党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无产阶级政党刚一诞生,如何培养优秀的干部也成为马克思、恩格斯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他们指出,党必须“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的人”才能加入。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指出,“建设国家”的关键在于有“能干的干部”,否则“一切命令和决议”都不过是“废纸而已”。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从组织体系、组织原则、干部标准等方面探讨组织路线的具体内容,并以此为依托力求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成“真正钢铁般的组织”。

1.3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实践发展及其亟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逻辑来看,组织路线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1920年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包括党组织建设的价值与标准,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组织路线概念并不断延展,但没有明确界定组织路线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专业干部支撑,这一时期党的组织路线更多体现在“干部路线”上,也就是干部队伍建设原则、方针、政策等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制度化成为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组织路线既集中在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上,同时也沿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具体内涵进行了科学阐述,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的第一次,明确界定了组织路线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工作布局、目标任务、价值取向,为新时代党组织内部治理以及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遵循。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世界观和自身发展阶段的重要表达形式,每当面临新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时,中国共产党就会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组织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发展党的组织路线,最终形成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完整系统和科学体系。

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有480多万个党组织和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这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密切相关。今天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背景下考量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必要引入“组织路线”的分析视角,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逻辑。基于此,在学者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还有三个问题需要厘清:党的组织路线的理论渊源在哪里;党的组织体系、干部标准、组织制度等要素发展的历史逻辑在何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创新之处在哪里。系统梳理这些问题,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形成与演进

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可知,组织路线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已开始孕育。随着革命形势不断转变,党的组织路线日渐形成,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党员队伍和组织规模的壮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组织体系、干部制度等日益完善,党的组织路线也有了新的发展,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2.1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孕育与提出

早在20世纪初,先进的知识分子就已意识到,中国社会的低度组织化是阻碍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原因。为了组织、唤醒民众和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应时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探索发展组织和壮大党员队伍中日渐意识到组织路线的重要性,最终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一方面,不断健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在1921年召开的党的一大上,明确强调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组织入党问题,提出中央和地方两级组织体系,在纲领中规定“凡有

党员五人以上的地方,应成立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组织体系建设上作出的重要探索,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壮大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适应反帝反封建的需要,在1925年党的四大上再次提出要发展党员和健全组织体系,强调“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并在党章修订中将党的组织体系改为“四级”。此后,党员人数快速发展,党的各级组织体系也不断健全,到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已发展到57000多人。另一方面,正式提出组织路线概念。“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保存下来的党组织有的也存在软弱涣散问题,需要正确的路线来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因此,1928年党的六大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高度审视组织问题,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组织路线”概念,党的六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四次从党的领导角度论及组织路线,这为此后调整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导方针。随后,在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上再次强调党的组织路线,并重申“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原则,这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党员队伍提供有力保障。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开始孕育和提出党的组织路线,并使之成为加强组织建设和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指针,在组织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能够组织和代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2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延续与组织发展壮大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组织内出现了“左”倾错误,组织建设受到影响,同时给党的革命事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开始不断调整组织建设的方针和策略,主张“使组织工作中国化”,并且在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出要“使党有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一方面,确立“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标准和路线。张闻天强调,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是党的“最高原则”,要求坚决反对和制止分裂党的组织路线。1938年党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与党的政治路线相适应的组织路线。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进而提出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在论及如何评价干部时,他强调,“不仅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比较系统地论述干部政策与干部要求。同时中国共产党把“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这一独特的贤能政治标准作为党的组织路线的主要内容,为此后的干部选拔提供很好的指导。另一方面,随着基层党组织的壮大,组织路线的内涵也不断延展。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积极健全组织体系,为根据地发展壮大起到重大作用。但由于各根据地的边界和区划变动不居,各类抗战组织间千差万别、关系不明,对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带来挑战。为此,中央于1942年专门通过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对各级组织关系进行重新界定,并提出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以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党根据组织发展的实践需要对正确的组织路线进行阐释,强调组织路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密切结合的路线,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随后,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也对党的组织路线、干部标准、基层组织等作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述。纵观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一度把组织路线等同于干部路线,也等同过群众路线,从中可以看出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与组织路线的形成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正确的组织路线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干部和完备的各级组织体系。党中央坚持发展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健全各级党的组织体系,并致力于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干部,进而推动党的事业继续发展。一方面,提出“又红又专”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所在。为了满足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干部队伍的需求,中共中央组织部于1949年颁发《关于干部鉴定工作的规定》,明确强调选拔干部时要注重政治品质和业务能力相结合。1953年,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中央对如何加强干部管理、干部审查和思想理论教育作了详细部署,这为总路线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干部保障。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毛泽东首次提出要建设“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他指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随后,在1958年公布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再次强调“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的“又红又专”标准。这一系列措施代表党对如何搞好自身干部队伍建设已有全新的认识,有利于把更多优秀人才吸纳到国家建设事业上来。另一方面,健全执政条件下党的各级组织体系。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各级党的组织机构,特别是注重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刚一成立,各级政府机构就开始建立党的组织机构,这一重大举措有效保证了党的执政地位和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1953年学校院系调整以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党组织也随之开始建立。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后,中央决定在所有企业中实行党委集体领导制。经过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这为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回顾这段历史,组织路线的各要素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详细的发展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组织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健全党的组织体系、选拔优秀干部,以此将广大党员组织起来,为确保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用人标准是组织路线要回答的重要议题,随着各级组织体系的健全,组织路线有了新的延展,这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尽管在后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党的组织路线经历了曲折发展,但也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完善组织路线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3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日益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强调正确组织路线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随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渐进式改革的方式,不断调整组织设置、任务内容和工作方式,探索出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组织路线发展新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3.1 恢复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组织路线推动改革发展

1976年后,邓小平多次提及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组织体系建设问题。1979年,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召开,明确指出党的组织路线“就是要使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能够促进和确保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就是使我们党的建设和干部工作去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为此,这一时期党的组织路线重点在于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保障党的政治路线。一是提出新时期党的

干部队伍“四化”目标。邓小平指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在1980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提出并实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以破解国家的选贤任能难题。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专门增加“党的干部”一章,并把干部“四化”方针写进党章。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党的干部路线最权威且比较全面的规定,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从组织建设维度看,干部“四化”方针也成为改革初期党的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此后,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干部录用标准,严把政治标准,力图提拔更多年轻且党性觉悟高的干部。据统计,从1982年初到1984年夏,全国共提拔200多万中青年干部。二是在改革党的领导体制中探索组织建设新思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带来社会分化与利益分化,产生阶层壁垒等新问题。为了更好发挥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党的十二大对党的领导体制进行改革,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来发挥老干部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参谋作用,各省、市、县领导班子调整和机构改革工作也随之开展。这些举措推进了党的领导体制改革,有效地发挥了新老干部互相合作、以老带新的良好作用。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妥善应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新挑战,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靠制度建设推动组织发展的组织路线新路,为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3.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1992年邓小平再次阐述贯彻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性,并作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的科学判断。此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以其助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一方面,以干部选任规范化为抓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持不断完善党的组织路线,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而且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面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势,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推动改革前行的重中之重,其中内含政党组织权威和秩序的再生产机制。为了更好地选贤任能,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明确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标准,即“由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家素质的领导骨干带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此后,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领导干部考核、干部交流、班子建设等重要文件和法规,特别是在2002年专门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效解决了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历史路径依赖问题,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及组织路线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单位制社会逐渐受到冲击,这对基层党组织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为此,中央于1994年11月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广大民众的小康生活水平提供组织保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搞好国有企业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1997年1月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通知》,把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约定。在党的十五大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由此观之,中国共产党坚持积极拓宽基层组织的覆盖面,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来推动党的组织建设。

3.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

21世纪以来,改革的深化给中国带来了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组织引领。在党的十六大上,中国共产党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胡锦涛强调:“党的组织工作为党的政治路线即党的基本路线服务,是党的建设的一条根本经验,是组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此后,中国共产党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角度强调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作用,不断调整组织设置、任务内容和工作方式,尤其是注重制度化建设。其一,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推动组织发展。为适应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期间,如何把人放在组织架构中的合适位置,使其发挥对组织整体作用最大化,成为中国共产党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要求,在此基础上,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干部制度建设和人才工作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二,健全组织制度,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经济发展也使人们变换职位的频率加快,推动广大民众的社会流动性加剧,进而对党的各级组织体系带来影响。2008年5月,在总结近20年基层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实行党代表会代表任期制”。此外,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变化、意识形态多元化,以及党自身面临着执政的考验等都会影响到党的组织形象。为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总之,这一时期党中央的一系列举措系统阐述了组织路线与政治路线的辩证关系,很大程度上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同时,强大的学习型文化也成为组织保持活力的重要依托,促进了组织形态的优化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组织路线的理解已经超出了“党管干部”这一狭义认识,适时提出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结合,突出组织路线的程序性或制度性功能,把制度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纳入党的组织路线中。这一时期,社会的长期稳定有序、民众的长久富裕最终都有赖于制度正义。组织路线的制度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运转提供重要规范,有效打通体制内外人才流通壁垒,不断增强党的适应性和凝聚力,这对中国共产党有效获取丰厚的政治资源、赢得广大群众认同起了重要作用。



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与完备系统

政党组织的发展通常受到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强起来”的时代,这需要中国共产党能够凝结“强起来”的组织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对党的组织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界定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具体内涵,探索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

4.1 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顺利推进的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步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这对中国共产党内部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通过对组织系统进行内部资源配置,推动各要素协调发展,使之产生合力并发挥作用,进而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一方面,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摆在组织建设的突出位置上。正如亨廷顿所言,“现代化要求具有变革能力的权威。因此,权威必须属于人而不能属于不变的法”。为此,习近平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201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四个意识”,强调全党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以及行动上服从和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可见在党中央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都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摆在突出位置,促使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了切实加强。另一方面,健全组织体系,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体系作为组织功能发挥的载体,是组织存在的最基本的条件与前提。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一些党组织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一度影响到党的组织力。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经过不断改革,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最终确立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党委(含党组)、基层党组织三个层级,这既实现了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也保证了党组织之间的合理空间。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组织层级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组织体系的有效运转。因此,要坚持将党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落地生效的基础,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塑造层级严密的组织体系,发挥党的组织体系优势。

4.2 明确界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以来,组织路线各要素发展更加根植于并反映政党治理现代化。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首次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了完整表述,即“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聚集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几句话既各自为篇,又相互关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为组织建设提供思想指引;“组织体系”是建设重点,必须将组织体系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高素质干部”“各方面优秀人才”是两个着力点,要求领导干部和优秀人才发挥好表率,承担起“关键责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为贤”是基本原则,为选任干部作出了基本要求。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定位于“一个指导”“一个重点”“两个着力点”和“三个原则”上,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内嵌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为组织工作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2020年6月,习近平又提出“五个抓好”,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行详细部署,体现出组织路线中根本、核心、基础、关键、保障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互相支撑和协调运行,从宏观布局到具体任务落实,对党的组织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规范党的组织路线、怎么样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问题作了深刻诠释。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作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总之,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涵盖了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新时代政党治理现代化总要求紧密相衔接,能够有效保障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顺利发展。

4.3 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组织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基础和主干,制度化水平如何也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与否的重要尺度。近年来,党中央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与组织建设相关的法规制度,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的新要求,并将其纳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提出建立完整的组织制度体系,包括组织设置与运行、组织监督与管理等各方面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党的制度化水平。首先,为解决原有法规制度存在理念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党中央先后集中清理了一批与当下组织建设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党内法规制度,新印发或修订了一系列党内组织建设的规章制度,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等,通过一系列“瘦身”和“健身”,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为保证党的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基本遵循。其次,将组织制度纳入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之中,作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部分。党中央在2018年10月颁行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及2019年5月颁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作为重点,加强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力,巩固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同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工作培养体系,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再次,积极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推动党的组织路线制度化发展。2021年5月,党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该条例作为有关组织工作的主干法规,将组织路线对组织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要求落实到具体条文中。该条例在总则中把组织路线的有关要求写入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中;将组织体系建设专门设置一章,置于干部工作、人才工作之前,以期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在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再次要求“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总之,《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贯彻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组织工作进行了更为严密的部署,紧抓落实能使静态的组织路线“动”起来、“活”起来,从而将组织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组织的治理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提出了一系列组织路线相关的新举措和新论断,并使之内嵌于中国特色的政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面对治国理政中出现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为整合不同的制度安排,提出了以权威的集中和组织的坚强有力为依托,构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与完备系统,有效抑制了组织惰性和负功能,最大限度地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优越性。



5 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发展的时代价值

组织路线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适应形势变化进行的自我调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完善党的组织体系,明确提出了党的干部方针与干部路线,不断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面对未来,要以党的组织路线的实践经验作为历史参照,全面总结党在组织路线史上具有规律性、普遍性、原创性的内容,在“组织答卷”上下功夫、促提升、见实效,为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组织路线的根本支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组织路线得以正确发展的最根本政治保证。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与发展时期,通过提出组织路线去改造党的组织,确保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在党的组织形态优化完善时期,组织路线是保证政治路线贯彻落实的保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政治领导”,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表明,中国“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党中央是党的“头脑”和“心脏”。“组织的进化程度不可能超越其领导人的发展阶段”,只有维护党的政治领导、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组织路线才能有力推进、成效卓著。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也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首要原则与根本前提,决定着党的组织建设的实践成效和前进方向。

第二锻造有力的组织体系是组织路线的重点内容。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也是组织路线的重要内容。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管是组织在时间维度的发展,还是空间维度的扩展,组织体系建设始终是组织工作的重点,严密的组织体系使得党中央、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以及每位党员在组织体系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着自身应有的功能作用,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党中央是各项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必须走在前、作表率,不能出现“拦路虎”;地方党组织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中间段”,要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严格管理、有力监督;基层党组织作为“最后一公里”,要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边缘化的问题。通过这一严密科学的组织体系,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组织上下贯通,广大党员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切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有效协调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层级组织构架体系的组织功能和体制优势,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体系建设上的宝贵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通过对组织体系建设的进一步规范,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本领,强化组织协调能力,使中央和地方党组织在工作部署上有效衔接、有序推进。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第三章分别对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党组等各级各类组织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更加突出组织的基础性地位和体系化建设要求。随着各级组织体系的不断健全,组织间边界的融合性也随之增强,有效破解了基础党组织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第三建设好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是组织路线的着力点。政治录用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主要体现在选择优秀党员进入公职岗位以及培养优秀的人才建设国家。因而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优秀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是推进党和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有效打通了政党自身、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之间的联结。一方面,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标准是党的组织路线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执行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加快培养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德”主要强调的是忠诚、干净、担当,“才”主要指的是能力和本领。另一方面,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推动组织发展的战略资源。充满活力的组织的标准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必然要求,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第五章也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总之,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牢牢把握了执政骨干录用和转换标准,实现了党管干部与党管人才的有效结合。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共同推进各因素,形成了以干部、人才以及选人用人三要素为支点,以“忠诚干净担当”“爱国奉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等要求为内容的完整系统。

第四抓好组织制度建设是组织路线的重要保障。衡量一个政党强弱的关键在于其是否形成制度化的政党组织结构,制度化的政党组织结构使得政党内部在应对和化解外界环境带来的冲突和挑战时,能够更具凝聚力地调动组织内的有效资源,从而增强政党的组织能力。因此,有效的组织制度框架必定具有历时性,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能够在时空变化中持续发挥作用,推动组织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开始探索组织建设相关的制度,党的三大就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的法规性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致力于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新进程,以党规党章为遵循,以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现实需要为导向,全面推进新时代的组织制度建设。总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是和组织本身的高度制度化分不开的,一系列制度共同构筑了党组织的制度体系,党内法规的制度化建设使得组织治理常态化、长效化,高度制度化的党组织能够对其所处环境进行广泛的影响,有效防止了组织领袖和组织参与者的随意决策,同时能有效化解基层党组织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因此,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时要切实增强制度意识,要将关于党的组织路线的有益经验及时凝练上升为制度成果,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保障党的组织建设在制度轨道上运行。



6 结语

组织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人类每次改变认知世界的方式,都会依托一定的“路线”塑造更加有力量的组织。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领导和团结14亿多人民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回顾历史,组织路线不仅是政党组织内部治理所遵循的指导思想,还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所依托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发展的历史逻辑可知,党的组织路线是组织权威和社会秩序建构的重要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提出和形成正确的组织路线,实现了党组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不断发展,为确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最终实现了领导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延续和发展组织路线的过程,也是一个以执政党为中心的治国理政实践历程,组织路线为中国共产党的运转提供重要规范,有效打通了体制内外人才流通壁垒,提升了执政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进而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面对未来,组织路线依然是政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框架,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依托。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面对个别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面对治国理政中的可能出现的风险与考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能有效聚焦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也能有效解决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所提出的“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重要论述,努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END



容志|组织应变力: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重大风险的理论解释——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柳宝军|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实践及其基本经验

陶利江|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思想文化引领功能

扫描二维码

查看2021年4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