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学院(中国)翻译资助项目十周年成果展示 | 北京国际书展
基于这一原因,歌德学院在中国开展翻译资助计划。今年,我们迎来这一计划的十周年庆典。十年前,我们注意到德国文化与社会中讨论的系列重要问题和观点,并未被译介到中国。在与中国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后,经过十年的共同努力,迄今,我们已将120余本书籍推荐给中国出版社,并获得他们的认可。这些书至少填补了理论空白。在挑选书目的过程中,我们并非首选新书,有时也有意回顾经典作品。我们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再以精挑细选的文学作品加以补充,为一些重要的命题提供额外空间。与此同时,我们还促成两国作家和知识分子,就选定的主题展开对话——在北京或在中国其他城市。
即日起至8月25日,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参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展示歌德学院十年翻译资助项目的成果。欢迎读者参观阅览!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BIBF展场,东一区海外展区德国展台,D20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玉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
需凭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门票入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您还可以下载《歌德学院翻译资助项目》书目手册。
我们在展会现场等你
↓↓↓
- 部分资助书目 -
(只是冰山一角哦)
马丁·瓦尔泽:《童真女之子》
汉堡:霍沃特出版社,2011年
南京:译林出版社
译者:黄燎宇
出版时间:2016年
安东·帕西瓦尔·施卢根,人称珀西。从小母亲就告诉他,他的出生没有任何男人的参与。冥冥之中一股力量指引他成为一家精神病院的护理员,他在这里的医生与病人之间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父爱的归属,他也在医院里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将语言化作了信仰与爱之间的桥梁。珀西学了拉丁语,对所有人都只称“你”,不会说“您”,他的演讲从来无需准备,都是即兴演说,他是这个小世界里的耶稣基督,得到所有人的喜爱,最终他的死也有一层宗教意味,被他“精神上的父亲”埃瓦尔德的十二门徒之一“处决”。
除了主角珀西之外,小说还跳换到了埃瓦尔德和奥古斯丁的视角。埃瓦尔德年轻时亲近民主德国,参加过工人运动,珀西的母亲在他的一次演说中帮他端过话筒,因此将他视为心灵寄托,给他写了无数封信,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他因左翼活动丢掉教师工作后成了一名摩托车教练,有自己的十二个摩托门徒。因治疗口吃,他结识了语言矫正师埃尔莎并一见钟情与其结婚,后来又因参加摩托比赛出轨心理医生西尔维娅。在矛盾的爱情中,他精神分裂,住进了珀西所在的精神病院,从珀西口中听说了他母亲的故事。最终他在医院自杀。
奥古斯丁•法因莱因是这家精神病院的院长,这间医院之前是修道院改建的,奥古斯丁的祖先曾是这里的修道院长。因此他除了医术之外,潜心研究修道院珍藏的耶稣圣血圣髑的历史,他还时刻感觉被副院长布鲁德霍费博士迫害,他遭遇了初恋女友的两次背叛,第二次的出轨对象正是布鲁德霍费。最终奥古斯丁出手偷窃了圣髑,他被诊断患上了精神病,终日扮成雕塑站在前女友的居所下方,后被一群醉酒的混混打死。
小说通过叙事者的转换,跨越了七十多年的时间距离,表现了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德国社会心理的发展。
马丁·瓦尔泽(左)做客歌德学院(中国),北京,2016年,图片版权:歌德学院(中国)
----------------
扬•阿斯曼:《文化记忆》
慕尼黑:C. H. Beck出版社,2007年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金寿福
出版时间:2015年
记忆在形成文化的自我身份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究竟有哪些记忆形式,这些记忆形式怎样运作,它们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海德堡大学埃及学教授扬·阿斯曼通过比较地中海区域的三种文化来探讨这些问题,这三种文化分别是埃及、以色列和希腊。尤其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在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阿莱达·阿斯曼(左)和扬·阿斯曼(右),北京,2015年,图片版权:歌德学院(中国)
----------------
福尔克马·西古希:《性欲与性行为:一种批判理论的99条断想》
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坎普斯出版社,2013年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王旭
出版时间:2018年
福柯玛·西古什自1973年至2006年担任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大学医学部性学系主任。他被公认为德国性医学先锋人物和批判性性学的创始人。另外他还是一位颇有经验的经验主义者和性爱与伴侣关系治疗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建的性爱理论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期间很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不仅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已经完全不同,我们仰慕或者爱恋的方式也不一样了。性爱经过媒体和商业的推波助澜变得越来越平庸乏味。福柯玛·西古什在本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性爱理论,涵盖了我们这个时代性爱方面的一些新现象,如互联网性爱、性爱网站和无性生活,新的性别如变性人、双性人或无性人,以及新的同盟如多重伴侣关系和恋物癖。本书当然也讲解了传统形式如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还有性爱的黑暗面如色情、性虐待和性暴力。西古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每个人的性爱都与众不同。因为性爱完全没有系统可言,所以关于性爱的理论也只能是断章残篇。而且因为性爱理论只能通过实践来讲解,西古什会提到他所遇到的儿童性爱、青年人性爱、伴侣之间的性爱还有很多其他人的经验,既有批判性又很具体。
金星(左),王歌(中),李银河(右)做客歌德学院(中国)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2018年图片版权:歌德学院(中国)
----------------
汉斯·约阿斯:《人之神圣性》
柏林:苏尔坎普出版社,2011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高华
出版时间:2017年
今天的人们对于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不幸人士常常投以深深的同情,那张伏尸土耳其海滩的3岁男孩的照片拥有激荡人心的力量!支撑这种强烈情绪的正是彰显于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人权观念。那么,近乎神圣化的人权观念究竟起源于何方?有人说它是基督教-犹太教的遗产,有人说它是启蒙运 动的一项发明。
本书认为,这两种回答都不准确。在汉斯·约阿斯看来,这种对普遍人类尊严的信仰是神圣化过程的结果。而这种神圣化的过程则往往与暴力相连,用鲜血浇灌。正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爆发的血腥专政、因废除奴隶制而爆发的惨烈的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难以计数的伤亡、几百万犹太人的无辜牺牲等人类历史上的悲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类尊严的极度尊重和长久反思。正如作者所说,人权不是关于一项普遍主义原则的单纯共识的结果,它是由众多部人类历史共同塑造的。
汉斯·约阿斯(Hans Joas),1948年11月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德国社会学家与社会哲学家。他是德国弗莱堡高等研究所(FRIAS)历史学院的终身研究员,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与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2010年,他被授予比勒菲尔德科学奖。约阿斯教授已出版的著作还有:《 行动的创造性》(Die Kreativität des Handelns,1992);《价值的产生》(Die Entstehung der Werte,1997);《战争与价值:关于20世纪暴力史的研究》(Kriege und Werte. Studien zur Gewaltgeschichte des 20. Jahrhunderts,2000);《社会理论二十讲》(Sozialtheorie. Zwanzig einführende Vorlesungen,2010)等。
汉斯·约阿斯做客北京歌德学院,北京,2017年,图片版权:歌德学院(中国)
----------------
托马斯·梅勒:《背向世界》
柏林:罗沃尔特出版社,2016年
上海: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沈锡良
出版时间:2018年
如果一个人患上躁郁症,那么他的生命将不再完整。支离破碎的过往不堪回首,面对未来则更是如临深渊。每一次发病都会让他的生活坠入谷底。他自以为了解的那个“自我”已变得面目模糊,摇摇欲坠,他无法确证自身的存在,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正常状态下一闪而过的念头,在躁狂来袭的“短路”状态下却被不假思索地付诸行动。每个人的内心或许都藏着一座万劫不复的深渊,正常人只会偶尔站在悬崖边投以一瞥,而躁狂症却如同一场深渊中的无尽跋涉。多年来他所熟谙的那个自己在刹那间宣告失效,他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朝着负方向急速下坠,再没有什么和他牢牢连在一起……托马斯·迈勒多年来一直饱受躁郁症,即所谓“双相情感障碍”的折磨。作品讲述了戏剧化的人格分裂和漫长而艰难的恢复过程,使读者得以窥见一位病患者的真实内心。一部扣人心弦的残破人生编年史,一部极富自传色彩和文学感染力的作品。
梁文道(左)和托马斯·梅勒(右)做客歌德学院(中国)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2018年,图片版权:歌德学院(中国)
- 译者的话 -
- 资助书目一览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歌德学院翻译资助项目”宣传手册(约1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