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成功举办(附2019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名单)
8月1日,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与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会议安排腾讯会议主会场和哔哩哔哩直播分会场两个线上会场,来自全国科研院校、政府部门及合作社的合作经济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共计20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上午的主旨演讲由浙江大学梁巧副教授主持,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一级巡视员、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赵铁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农民合作社办公室主任黄倜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孔祥智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任大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苑鹏研究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徐旭初教授等6位专家分别就《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挑战及对策》、《湖北省农民合作社的能力与担当——新冠肺炎武汉狙击战纪实》、《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形态转换与发展方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的基本问题》、《多维度视阈下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农民合作社与数字乡村发展》等六个议题作了主旨演讲。之后,会议还发布了“2019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及值得关注的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名单。
下午的主题发言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吴彬博士主持,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秦愚,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讲师杜鹍,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肖荣荣,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刘禹辰,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讲师、锦州义县大定堡乡下盘庄驻村第一书记韩业亮,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尹翠娟,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梁巧,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助理研究员李霖,辽宁省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廷东,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邵科等10位代表分别围绕《美国有限合作社制度探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以色列的合作社运动》、《合作社资本化的解释框架及其发展趋势》、《后疫情背景下农民合作组织生产决策的新机遇》、《农村合作经济在“三变”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机遇、局限与趋势》、《组织参与对农户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及其绩效的影响》、《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的影响因素分析》、《“圣野果源”草莓的电商之路》、《农民合作社开展电商经营的路径和前景》等十个议题作了主题发言。
最后,徐旭初教授进行了会议的总结发言。他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对今天会议呈现的研究热点、研究特点、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热度有所下降之际,学者们应该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扩大研究视域和范围,学会发现合作、读懂合作、理解合作,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他强调,中国合作社正在迎来因地制宜发展的新阶段,也会带来合作社研究新的广阔空间,大家的研究应该站得高一些、拓得宽一些、离得远一些、钻得深一些。
附录:
2019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及值得关注的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
编者按:探索和记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的路径和态势,关注和梳理在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从而为中国的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世界的合作社运动描绘时代特色和中国篇章,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为推动优秀合作经济研究成果与政府部门、实践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和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农民合作发展中心,通过相关研究人员推荐、关注度检索和转载引用情况等方面综合考量,遴选推出“2019年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其中理论型论文和应用型论文各10篇(按第一作者姓氏笔画排名)以及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理论专著1篇,以飨相关研究者和实践者。
当然,需要申明和强调的是,我们的推介既非对该时期内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进行优秀评选,也不意味着对其他论著学术价值的否认,更难免挂一漏万、遗珠失贝,惟愿我们的工作能够帮助推动合作经济理论研究者与政府部门、实践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促进中国农民合作社事业的蓬勃发展。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农民合作发展中心
一、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理论型论文(共10篇)
1.马太超、邓宏图:《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产生机制:经验观察与理论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9年第6期。
摘要: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而合作社理事长的行为对合作社发展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理事长会带来差异化的合作绩效。本文结合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探讨了合作社理事长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产生涉及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两个维度,企业家才能和政治身份是这两个维度的具体体现;两个维度的不同占比及其组合会衍生出四种合作社组织模式,每种模式对应一种理事长发挥作用的方式;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组织模式会发生动态演进。研究启示:中国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政治色彩鲜明,将政治逻辑和经济逻辑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运行过程。
2.马彦丽:《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固定租金契约优于分成契约——兼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空间》,《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3期。
摘要:在发展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将建立合作社与农民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作为重要课题,“固定收益+浮动分红”式的分成契约成为合作社的核心制度安排。然而,实践中,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分成契约被固定租金契约广泛替代,引发对农地股份合作社制度有效性的争论。本文从两个层面讨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租金契约安排:一是在土地出租人与承租人作为自然人的层面上,基于张五常和巴泽尔的交易成本分析框架,认为在当今中国农业生产约束条件下,由于政府投资土地改良、货币地租普及、技术进步和农业保险的发展以及有效控制契约中的相关属性,使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固定契约成为优于分成契约的制度安排;二是在完善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层面上,考虑大量兼业小农参股合作社以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政策,认为由于集体行动的逻辑、农户土地承包权不完整以及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权缺乏竞争市场,完善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可能性很小。农地股份合作社应当放弃不切实际的功能定位,优先选择固定租金契约,并把服务内容限定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租地契约执行、管护农地资源等方面。
3.王志刚、于滨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概念内涵、组织边界与增效机制:安徽案例举证》,《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2期。
摘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当前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前沿的组织创新形式,现有文献对其概念内涵、组织边界与增效机制的探讨仍不甚深入。基于产业融合视角,本文重新定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概念并阐述其内涵特征,探讨其纵向一体化组织边界,分析其增效运行机制,最后选取安徽省粮、蔬、牧、渔4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中国农村纵向产业融合的高级形态,具有产业链多元交叉融合、高度专业分工与紧密形态下要素共享三大特征,其纵向一体化组织边界源于中间品市场的产品定价与交易成本,并通过内化纵向外部性与化解双边际效应获得产业及供应链整体效益提升,契约分工、收益链接与要素流动是促进其增效的主要运行机制。最后,本文提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具有结构成熟化、运行规范化和联合主流化等发展取向。
4.朱哲毅、邓衡山、廖小静:《资本投入、利益分配与合作社生产性集体投资》,《农业技术经济》2019年第3期。
摘要:合作社开展生产性集体投资是延伸产业链、增加经营利润的常见选择,但是这一投资行为在现实中却很少存在,这极大地影响了合作社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有助于理解现实中合作社不尽人意的发展现状。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剖析合作社开展生产性集体投资所需的前提条件,然后用多案例比较的方式加以佐证,并结合中国国情解释了中国合作社罕见进行集体投资的成因。分析表明,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强烈的加工或品牌建设需求、同时获得了政府资金支持的合作社更有可能进行集体投资,而当前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农户间异质性强、财政扶持有限综合决定了合作社开展生产性集体投资的现象不会普遍存在。
5.任大鹏、赵鑫:《马恩的合作社思想与当代合作社价值反思》,《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摘要:当代中国的合作社理论构建均以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为起点,以国际合作社联盟的价值与原则为尺度对当下合作社实践进行批判与反思。但以此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并不能恰当地解释中国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运用马克思的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过滤现实中有关合作社碎片化的经验现象,得出了合作社的本质是人的联合,是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组织体的结论。当代合作社的资本化倾向、成员一股独大现象是合作社价值扭曲的表现,重塑集体主义精神是合作社价值回归的基本方向。
6.吴翔宇、丁云龙:《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迅猛发展——基于“关系产权”的农户产权稀释问题解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6期。
摘要:在经济转型期,制度环境下的产权机制和组织实际运行下的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本文导入“关系产权”的一般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拓展,尝试对合作社中农户的产权稀释问题和合作社迅猛发展间的矛盾现象作出解释。研究表明,产权稀释是农户为了将关键资源获取渠道纳入自身圈内归属的理性选择;这种博弈双方共认的产权稀释结构并不会导致农户的消极合作行为;由政府介入带来的合作社从资源追逐者向持有者的身份转变是引发合作社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归因;并且随着外部资源的不断涌入,产权稀释会逐渐向明晰产权结构转变,最终由市场机制主导。
7.张笑寒,汤晓倩:《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搭便车”行为研究——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摘要: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损于集体利益的“搭便车”现象,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探讨了成员社在联合社发展不同阶段做出行为选择的理论逻辑,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发现,在联合社初创阶段,建立奖惩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较高的合作成本带来的成员社“搭便车”问题;在联合社发展阶段,一方面剩余控制权使得普通社比核心社更倾向于“搭便车”,另一方面俱乐部产品的形成增加了成员社对“搭便车”的预期收益,加大奖惩力度可减少“搭便车”行为。由此提出以下建议:联合社与政府加强监督;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成员社与联合社的利益联结。
8.罗兴、马九杰:《不流于美好愿望:金融企业家与合作金融组织供给困境的破解》,《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8期。
摘要:本文从组织起源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具有合作制属性或者被称作“合作金融”的金融组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发现:支付组织成本和投入专有性资源的金融企业家对金融组织的产生至关重要,而金融企业家类型决定了早期金融组织的属性,具有逐利倾向的金融企业家会导致金融组织的商业性,而社会企业家和政府因素是金融组织合作制属性实现的关键。目前中国合作金融组织供给困境的核心在于忽视了合作金融组织的特殊金融企业家要求。因此,未来发展合作金融必须在金融企业家的“道”即情怀、使命和价值观上下功夫,或者重视政府因素。
9.黄胜忠、伏红勇:《公司领办的农民合作社:社会交换、信任困境与混合治理》,《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2期。
摘要:本文从公司领办的农民合作社中公司社员与农户社员双方“关系”入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对双方间的社会交换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信任博弈理论探讨了公司社员与农户社员之间的信任行为。研究发现,在公司领办的农民合作社中,公司社员与农户社员之间存在依存关系、权威关系和竞争关系;由于资源禀赋的强异质性以及治理机制的缺失,公司社员与农户社员之间存在信任困境。依据合作社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社员与农户社员间的关系交换程度,可以采用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相结合的混合治理机制,促进公司领办的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0.董莹、穆月英:《合作社对小农户生产要素配置与管理能力的作用——基于PSM-SFA模型的实证》,《农业技术经济》2019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基于有偏技术进步理论构建研究框架,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例,结合PSM方法、两阶段SFA模型,实证分析了合作社对小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与管理能力作用,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社员小农户的劳动与机械型技术要素产出弹性显著较高,符合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与农业机械技术与机械化服务迅猛发展背景下的劳动要素配置趋势;(2)合作社显著弱化了小农户对土地与生物化学型技术要素的产出依赖,有助于小农户对生物化学型技术要素进行理性投入与结构调整,实现绿色高效生产转型;(3)合作社能强化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与设施蔬菜产值占比、积极参与技术指导以及处于京津冀地区特征的小农户的管理能力,促进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动态提升小农户的整体生产效率。
二、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应用型论文(共10篇)
1.于福波、张应良:《社区型合作社的载体功能表达机制及其“同一性”检视——基于贵州“三变”中P县联村治理的实践》,《财贸研究》2019年第10期。
摘要:当前正值我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深化阶段,社区型合作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但关于社区型合作社何以在我国农村得以蓬勃发展?其本身还是否符合“合作社”本质性规定?现有文献缺少相应讨论。基于此,选取社区合作社协助村庄治理这一角度,分析其载体功能表达机制,并对其“同一性”进行检视以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研究表明:社区型合作社的载体功能表达为“项目接包”与“目标动员”两个维度,并且具有正反双向制度绩效;其发展符合法理层面下的“间接同一性”本质性要求,但不符合“罗虚代尔原则”绝对意义下的“直接同一性”本质性要求。政策含义是:社区型合作社载体功能的表达是其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应当充分抓住农村集体产权深化改革的契机,在与政府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改善外部经营环境,通过载体功能带动其经济功能及其他功能的实现。
2.马翠萍、郜亮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理论与实践——以全国首批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为例》,《中国农村观察》2019年第3期。
摘要:从国家司法层面来看,中国有关农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立法缺位、政策法规口径不统一,削弱了司法地位的权威性。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三种标准各有欠缺。户籍标准会导致利益驱动下的富裕集体经济组织人口的膨胀。事实标准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在实际操作时受到的争议比较大。“户籍+”的复合标准在地方实践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但差异化的条件设置,增加了跨区域司法裁定的难度。从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地区实践来看,试点地区对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认定较为一致,对身份标签群体的成员资格保留规定更是高度一致。90%以上的试点地区对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的成员资格都严格绑定户籍。对成员资格丧失考量因素也具有趋同性,基本围绕户籍迁出、生产生活关系实质、生存保障等因素加以判定。目前成员资格认定矛盾主要集中在身份转换人群,“两头空”现象屡见不鲜。
3.王海娟、胡守庚:《合作瓦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种解释路径——兼论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选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摘要:机械技术属于一种劳动节约型技术,当劳动力稀缺或价格上涨时会替代劳动力投入。但近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改变。这表明替代效用并不能完全解释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调研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由于原来农业合作关系的瓦解,其演化路径为“合作开始瓦解-机械化发展-进一步瓦解合作-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这就解释了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与农业劳动力剩余并存的悖论问题。这种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加深了农业资本化,在客观上导致以机贻劳现象,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和降低农业竞争力。中国应选择劳动密集型农业发展道路,具体机制是建立新的合作机制以及充分利用相对价格较低的劳动力资源。
4.孔祥智、片知恩:《新中国70年合作经济的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推行的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社制度,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工具。改革开放以后,农民自发选择了西方合作经济制度,两种经济制度相互交织,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合作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未来中国合作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是两种合作经济制度的融合,两种制度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将给中国合作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动力。
5.曲承乐、任大鹏:《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困境及对策分析——惠顾返还与资本报酬有限原则本土化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3期。
摘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设计中,门户开放、资本报酬有限与惠顾返还原则是合作社区别于其它组织的重要特征。然而,在生产合作转向要素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货币偏好的出资认定方式、经济偏向的资源要素化过程和合作社经营业务转型的出现,多数成员逐渐丧失了其在农业资源和交易量供给方面的传统优势。随着资本要素在合作社的实际贡献逐步超过交易的贡献,固守出资方式限制和按交易量返还的惠顾原则,已经无法实现合作社保护、带动小农户的作用。合作社制度应当通过明晰而不是模糊创设本质,重新思考合作社业务发展与盈余分配设计,以实现应有价值。
6.杜园园:《社会经济:发展农村新集体经济的可能路径——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摘要:运用社会经济理论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发现,以物业出租为主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其运转受村民自治组织影响且分配没有体现劳动价值,虽然具有集体共享和服务优先的社会经济特质,但并不属于社会经济范畴。乡村振兴,经济振兴是基础。以强调经济活动依托第三部门、经济民主、服务先于营利和嵌入地方文化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经济形式。而农村社会具备发展社会经济的组织、产权和文化基础。乡村振兴可探索将社会经济作为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之一。
7.何安华:《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应坚持“一个理念,两种机制”》,《中国农民合作社》2019年第10期。
摘要:建立和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是国家在重要战略转型时期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部署、重点要求,是当前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不管是参与脱贫攻坚战还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合作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经济主体。但从现实情况看,“假合作社”“空壳社”“僵尸社”等声音不绝于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合作社和农户成员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在此背景下,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由于存在种植养殖业产业差异、同一产业内种养品种差异、南北方地区差异等,完善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需要紧紧把握住“因地制宜”的原则。
8.苑鹏、曹斌、崔红志:《空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原因、负面效应与应对策略》,《改革》2019年第4期。
摘要:通过对8省(自治区)12县(市、区)614份农民专业合作社问卷、98份市场监管部门问卷的初步统计,以及与12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座谈、3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访谈发现,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壳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空壳社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为了套取国家项目资金、获得税收优惠、响应上级政府要求和“随大溜”,还有少数是因经营不善或产业政策调整而被迫停业后没有及时退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注销制度要求繁琐,亦客观上抬高了空壳社的退出门槛。空壳社损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社会声誉,影响到了政策效率,增加了行政部门的监管成本和被寻租风险。应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普法力度,改进现行政府考核机制,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同时落实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法清退空壳社。
9.周慧颖、王杰、张辉:《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从精英治理向合意治理变革》,《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6期。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出现了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即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精英采取控制手段来“治理”合作社的运行,导致合作社难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突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精英“主导”下的治理瓶颈、走向合意治理是合作社变革的可能路径。具体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意治理模式的实现需以农民性、合作性以及组织性作为基础,通过合作社发展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共同演绎从“精英主导”到“合意治理”的组织嬗变轨迹。本文以武陵天麻合作社为例检验了合作社合意治理的可行性与不足。
10.黄季焜、李康立、王晓兵、丁雅文:《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改革:现状、进程及影响》,《农村经济》2019年第12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以实现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双重目标。现有研究虽对改革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诸多讨论,但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存续现状和改革进程缺乏全面实地的考察,关于集体资产改革的影响研究多基于个案分析。基于对全国九省156个村的调研数据,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集体资产存续现状、产权改革进程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尚存,但其增值潜力不如预期;有较大增值空间的资产多数已确权改革,对农民增收助力有限;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分布区域差异大;改革进度省际间差异较大,部分地方性方案待规改。
三、值得推荐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理论专著
1.张德峰(译注):《美国合作社法》,法律出版社,2019年。
摘要:《美国合作社法》所介绍的美国合作社立法,既有被多个州 (含哥伦比亚特区)采用的统一州法全国委员会的立法,又包括了具有代表性的州立法,还涵盖了主要的联邦立法;既有适用于所有类型合作社的综合立法,又有仅适用于特定类型合作社的专业立法;既有调整合作社设立或内部事务的组织法,又有关于合作社政府监管与扶持的立法。这些立法总体上反映了美国合作社立法的基本内容与新趋势。今天的美国合作事业举世闻名,其合作社立法无疑功不可没,相信其中也定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同时,《美国合作社法》采取法律条文(含立法评论)注释的形式,大大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四、值得关注的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张德峰教授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