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陈志钢教授受邀参加第十届“东盟+中日韩村官交流项目”并做主题发言
中国历来重视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发展,国家总理李克强多次出席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强调“坚持合作主基调,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方针。8月25日,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办,东盟秘书处支持的第十届“东盟+中日韩村官交流项目”以视频会议方式成功举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席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大“卡特”)国际院长兼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资深研究员陈志钢受邀参加,并做“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 Chinese Experience”的主题发言。
本届村官交流项目的主题为“从减贫到可持续乡村振兴”,着眼于农村社区发展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村官,分享各国农村与城市社会促进减贫和发展的成功案例和有益实践,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减贫与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李昕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刘俊文、中国驻东盟使团代表吴晓风、外交部亚洲司代表、东盟秘书处消除贫困和性别平等处高级官员米格尔·穆辛吉(Miguel Musngi)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陈志钢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村减贫成效显著,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政策层面上分析,中国能够成功消除极端贫困主要有三个重要因素,即政治承诺与贫困治理体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政策。然而消除极端贫困并不意味着已经解决了所有贫困问题,低收入人群会伴随着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继续存在。在共同富裕目标和乡村振兴策略下,城乡经济学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将会为城乡融合发展、可持续减贫提供新动能。
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的相关部门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和基层代表、专家学者等20余位嘉宾参与会议发言。日本东崎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平井太郎以“日本乡村发展的新政策”为主题介绍了日本在推动农村地区发展时所进行的创新,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互惠合作研究理事、教授韩道铉以“增产、生态转向、多功能农业——韩国乡村振兴的范式”为主题展现了韩国农村发展的新态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李杭蔚主持主题发言环节并做闭幕式总结。“东盟+中日韩村官交流项目”作为首个面向基层的区域减贫交流活动,加强了中日韩三国和东盟十国在减贫与农村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对于共享减贫与农村发展经验、推动可持续减贫实践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