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半月谈》黄祖辉 胡伟斌:彰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半月谈 Author 黄祖辉 胡伟斌

半月谈评论员 黄祖辉 胡伟斌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符合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农情。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维度。这五方面是一个互通互补的有机整体,对其理解需要综合把握。
依靠自己力量牢牢端稳“饭碗”。粮食安全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底线基础。虽然今天我国粮食安全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粮食产业要实现高水平的安全,仍需进一步擘画切实措施。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我国种业市场化发展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市场导向的种业创新体系,因此亟需政策引导和激励,推动种业基础性研究,提升我国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稳粮增收。当前各地普遍面临种粮效益不高和耕地非粮化等难题,如何求解?这就要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推进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以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粮食产业服务体系,持续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重视粮食产后环节减损。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综合施策减少粮食产后环节损失、科学提升仓储管理与物流水平,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值得注意的方面。
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现代农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也是党领导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石。那么,这一体制如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制度保障?
首先,要进一步创新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当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服务这一“统”的功能上仍显不足,难以满足买方市场下分散农户有效进入市场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合联在“统”的功能中的作用,同时,加快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提升其为农服务能力,使农业的双层经营体制更加契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其次,加快培育有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建设一支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将农业的家庭经营制度、合作经营制度、公司经营制度和行业协调制度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全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优势,充分释放农业全产业链的活力。
此外,通过双层经营体制的有效运行,促使小农融入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大国小农、人多地少是中国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如何包容小农?这就需要发挥农业双层经营制度的作用,通过农业的组织化将小农融入其中,同时通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有针对性的发挥,克服小农在市场竞争、规模扩大、技术不足等方面的局限,实现“生产小规模、服务规模化”。
依附生态资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要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落实在神州田野上,形成集约高效、科技高能、绿色高质、效益高显的高效生态农业,有四篇文章值得一做。
一要做好“地”的文章。要以农地为抓手加强农业环境管控,降低农业生产能耗,强化土壤固碳功能。尤其要建立健全稻田生态服务和补偿机制,促进农田由“碳源”型向“碳汇”型生态系统转变。
二要做好“技”的文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技术储备仍嫌不足,要进一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对高效生态技术研发和转化,努力探索以数字技术赋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途径。
三要做好“人”的文章。量小规模农户的分散经营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难点。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生产托管、服务订制”等多种形式引导小农户弄潮生态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领头雁。 
四要做好“效”的文章。高效生态农业必须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特征,一方面要提高绿色消费认知,加快培育健康有序的绿色生态农产品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实行高效生态农产品认证和标签制度,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互补融合的路径,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价值提升。
依承农耕文明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依承农耕文明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特点。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璀璨的农耕文明,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保留着浓郁的乡村特色文化和深厚的农业文化传承,也凝聚着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依承农耕文明,正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思想源泉。
依承农耕文明,首先要保护和传承乡村遗存。要注重乡村历史遗存和文脉延续,述古传新,挖掘和传承乡村精神遗产,促进乡村共同记忆和集体认同。以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厚植乡村文化软实力的转化动能,让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得以赓续传承。 
依承农耕文明,要让文化赋能特色农业发展。要把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乡土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不断挖掘、释放和激活乡村文化的多元价值,促进乡土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这不仅意味着培育乡村文化产业,而且要着眼于形塑农业发展的独到特色,使得文明价值成为提升产业附加值的有效助力。
以共同富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先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消除制度障碍、城乡资源配置、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要素市场激活、再造乡村价值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要把国家教育与就业优先发展的重点面向农村和农民,高度重视初次分配效率基础上的公平性。
其次,多路径推进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要放活权能、盘活资源、激活要素,加快资源资产化、资产股权化、农民股东化进程。释放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创富带富能力。
再是,加快补足乡村公共服务短板。要以城乡融合城镇化,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吸引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同时,要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快提升乡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重点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共同体建设,补足乡村公共服务短板,为高质量乡村现代产业和高品质乡村现代生活提供良好的物理空间和人文场景。(第一作者系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首席专家;第二作者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智库研究员)
本文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BGL)资助,特此致谢!
来源:《半月谈》2023年第5期
编辑:范钟秀
责编:郭艳慧
校对:秦黛新

观点|黄祖辉:“农业强国”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


媒体聚焦|黄祖辉教授等接受第一财经采访,谈“上海人”在安吉农村:乡村旅游势不可挡,从业者正抢抓资源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易福金教授团队诚聘全职博士后


观点|郑淋议 钱文荣: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三大行动”,勠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