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3900+|阅读预计需要11min
最近,一条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全网刷屏了。
短短11分钟的视频里,up主用富有文学性的文字和画面,记录了二舅苦难而饱满的一生。
二舅出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被苦难压垮。他过得很苦,除坚韧乐观,也有很多无奈。
但视频的评论很快出现争议。
有人觉得这是现代版《活着》,被二舅这样平凡而有力量的灵魂所折服,敬佩在他在苦难中乐观前行。
有人说二舅无法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去鼓励年轻人,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二舅的故事甚至是在“美化苦难”。
对此,心理咨询师们对这个视频怎么看呢?我们邀请了简单心理平台咨询师们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舅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看二舅,就象看到浮华被剥去外衣,露出的最本质的朴素,不美,但鲜活,极其简单,简单到没有道理可言。而这种简单的获得,对于当代很多人来说又极为复杂,所以才有了正念被推广应用,活在当下之类的书才卖的这么好,在快到停不下来的节奏中慢下来,用以保持与自我的连接,去伪存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人生。二舅的人生经历,与其说是我们看到“二舅”,不如说是“二舅”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心里的困苦;常态化疫情对生活的影响,自身人生阶段的挑战,二舅替我们讲出了那份不容易的感觉。二舅为面对困苦,提供了一种人生态度;不管是对母亲的照顾,还是对其他人的帮助,二舅通过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是怎样的困境中,我们至少可以选择对待生活的态度,可以决定对待他人的方式,这样的选择自由无人能夺,老天也不行。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更多看到的是无奈和没有办法,二舅和姥姥可能也会有很难的时候,可是没有办法,日子还得过。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想过“要不死了算了”,这背后传递的意思是生活太难了、人生太难了。可是我们还能怎么办? 伊壁鸠鲁说:我一定会死。我一定会被囚禁。我必须得忍受被流放。但是我必须呻吟地死去吗?我必须哭诉不休吗?有人能够阻止我在被流放时面带微笑吗?主人威胁要把我绑起来:你说什么?把我绑起来?你可以绑住我的脚,没错,但是绑不住我的意志,即使是宙斯也无法征服我的意志。对于环境带来的苦难,我们可以选择抗争,可以选择接受。面对领导劝酒,我们可以说我今天不想喝,也可以殷勤的再来一杯,但都没有完美的结果,背后都是不容易。唯一可能比较完美的行为准则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在这非常有限的、非常无奈的环境中,做我们想做的、能做的。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兮!照顾好自己!二舅的故事,也可以是人性中对待无法预知灾难的韧性。如果见证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可能大家其实都是二舅,都是想要好好的活着。作为咨询师有幸见证他人的过去和当下,每一个故事都是好故事,还是那句话,“如果足够了解一个人,那么你一定会自然而然的欣赏和爱TA”。“当老师来求二舅去学校,卧龙先生眼一横,一直躺在床上。”似乎,二舅终于知道属于学校选拔的赛道,自己已经没有了资格,且永远失去这条进阶之路。成绩优异,通过高考,改变底层命运的自我建构,轰塌了!死也死不了,活又活不下去!生命很神奇,但也很无情,它没有给任何商量的余地,只是静静地等待。你,会如何面对这稀烂的底牌?生命不会介意你怎么选,也不管你是否和它较劲。它有着庄严、辉煌的车轮,假设你足够安静,允许自己躺着、体会着,它会在你目光所及之内,留下很多,比如木工上你们家干活,还有去看一场国旗后的搓背……当然,你不会满意这些。不够绚烂,我觉得是一壶酒,有醉,也有了然遗憾!我们终将一路行走,自我疗愈。这难道不是超豪华 OK?遭受命运不公对待,却依然专注于发挥自己、贡献所能的二舅,被“精神内耗”者封神。然而,我注意到视频叙述者、照片,都展现出平淡的格调。不仅令我疑惑,二舅后来的人生无法真正成为一个“丈夫”、“父亲”,他似乎通过付出在过度补偿自己受到的伤害,那些愤怒、委屈的情绪,无法拥有爱人、完整家庭的遗憾去哪儿了呢?网络上很多人对这件事情的讨论最后落脚到让现代人不要“矫情”、不要对苦难敏感......这我万万不能同意,“矫情”一词是对情绪的贬低,这会让抑郁者进一步被社会抛弃。批判造成苦难的环境,和钦佩在苦难中活出了自己的人是两件事,但这两件事不该是矛盾的。如果因为要批判前者而否定二舅作为个体的精神价值,那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我们要警惕这种非此即彼的激烈。"二舅一生都很沉默,当他因为四针变成残疾的时候,他只能沉默地接受;当他的残疾证迟迟办不下来时,他也只能沉默地接受。当我们过于认同隐忍,过于歌颂很苦很善良时,集体性的PUA正在悄悄发生,面对不公,善良的人就只能沉默了。二舅的视频火了,他的好人标签被贴的更实了,他的委屈和愤怒更难以有出口了。另外,当我们连遗憾都不鼓励去谈论时,那就更压抑了。总之,这个视频看得我很憋闷。二舅火了,二舅经历了很多苦难,迄今为止,物质生活也不富裕,身体行动还不方便,随着年岁增加,还会越来越困难。看着视频,也让我想到最近在思考的一件事,人生到底要不要“认命”?某个层面上“认命”不是被动等待,是主动选择,在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把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交给自己,成为自己情绪、想法的主人,这是内心真正的自由。如同二舅在床上躺着看了一年赤脚医生的书后,后来看木匠做家具,后来除了电脑、汽车、手机外,其他东西都会修,同时还带着88岁的姥姥。"可能有人看到这个视频会感到备受鼓舞:二舅在那么困苦的时候都坚强乐观的挺过来了,现在生活条件更富足的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呢?可惜这样的鸡血往往不会持续很久,依靠“比较”获得的激励只是一个空中楼阁。走出精神内耗的钥匙其实不在外界,就在我们自己心中。精神内耗的人,将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对自我的纠结、怀疑、否定上,常常怀着遗憾、后悔和不甘,被“如果当时...我就可以...”、“我当时就应该...”的念头束缚在过去,自然没法好好的享受当下,更不用说展望未来。
走出精神内耗,需要的不是与他人比较以获得鸡血和力量,而是接纳这个“不完美、会犯错”,但又无比可爱的自己。即便我犯了错也没有关系,我依然是那个足够好的、值得被认可、值得被爱的自己。并且接纳也不意味着逆来顺受、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当我们可以从自我批判的泥沼中抽身出来,就会真正拥有去对抗外界不公的坚定勇气。“与不完美的自我和解”,也许是解开精神内耗的真正钥匙,是值得我们用一生来不断修行的议题。"“二舅”的视频让我想到了南朝哲学家范缜的一段话——“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大意是同发一枝的花朵随风飘落,有的落入茵席之上,有的落入茅厕之中。看起来有高下之分,实则只是命运的无常。命运是如此地随机而大相径庭。但生命的本意是要去对抗命运吗?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追齐别人或达到自己的最完美的期待时,焦虑、无力、乃至自我指责便如杂草一般丛生。当这些扰动的情绪占据了内心,就如同内存被占满,于是,回避、倦怠、拖延开始出现。那,我们不妨回到“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与获取上。“自我效能感”这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完成某项工作行为”是一种微小的目标,就像木工之于二舅。我们可以专注于当下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去积累一个又一个小的成功,去细细品味当下付出的充实与完成时的喜悦。看完这个短片,我挺开心的。我没有资格对人家的生活指手画脚,只觉得庄敬自强是那个时代有理想有信仰的普通青年共有的特质。二舅的内心应该是平和的吧,也许有遗憾,但他不说,或者说也许他也不觉得那是遗憾,他可能认为那是生命中本就有的东西,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精神内耗最残酷的是有限的精力耗掉了,最终所得却无法补偿。也就是说,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当成投资放在事情上,最后赔了,觉得不划算,周而复始,自然就感到绝望和无力。而二舅却不是这样的,他没有像现代内卷青年那般把自己和人生当成一种投资,他只是生活,自在的生活,舒展的生活,没有顽强,没有倔犟。他像一颗植物一样自由生长,只是做选择,也会悲伤,却并不懊悔。他把自己投入生活中,在一件件小事中体验着生活的美好,他把爱与自由给到身边的人,让靠近他的人都获得滋养,受到抚慰。这真的很有力量。他也有自己的人生观,“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你看他也是争的,但不是与人争,而是与天争与地争,与生活争。但他对人是温柔的。那个给他搓澡的首长应该也是看到了二舅这本真的东西吧,所以也回到了本心,变成了老哥俩,而不是首长和工匠,多纯粹,多可爱。所以跟内耗的现代青年比起来,二舅的自在似乎是因为他更把自己当个人,也更把身边的人当成人来看待,毫不吝啬。又因为他把大家都当成纯粹的没有分别的人,才又得到了身边人情感的回馈。他就这样自由自在的生长着,被滋养着,又滋养着他人,形成一种循环。就像片子中始终渗透出的湿漉漉的水汽感一样,二舅的生活是饱满的,滋润的。这种饱满和滋润不是千万豪宅,不是钟鸣鼎食,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是一种对生命敞开的快乐,是一种全心全意投入生活的幸福。所以他打动人,是因为这种感觉熟悉却又久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