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培行业凉了,但这只是开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信口说 Author 信口说

文末可加入未来新教培讨论群


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经济学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观察者看见一个骑手骑着自行车,觉得骑手失稳的风险很大,因而把骑手给叫停下来,试图解决失稳的风险。


结果会怎么样?


自行车肯定倒了,因为速度慢了就平衡不住。


这个观察者肯定又会说:“你看,我一开始就说要倒吧。”


但问题是,一个本来骑得好好的自行车被叫停后倒地了,究竟是骑手的问题呢,还是这个观察者的问题呢?答案应该是显然的。


中国经济就像一辆自行车,单独看骑手和自行车,都觉得应该会倒,速度越低平衡起来越困难。但骑手和自行车结合起来的系统,就是稳定的。如果要降速去解决问题,会发现问题越解决越多。


这个道理对中国的政策制度也是成立的。单独看某一个政策,可以找到很多不合理、不符常规的问题,但这个政策是系统的一环,它的存在不仅是要解决本身领域的问题,更是辅助于整个系统而存在。


说完故事,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


近日,“双减”政策正式发布,微信炸群,随后多地教育部门证实收到相关文件,此前流传的最严格监管措施落地:


1.   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将失去80%以上的收入;

2.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资本化之路被堵死;

3.   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工具或方法,精准打击相关产品;

4.   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有机构转为非营利机构,别想在这个行业挣钱了;

5.   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加强预收款监管,中小机构生存生存模式受压。


一句话总结就是,国家明确劝退。


受此影响,教育股又一次暴跌。好未来一夜跌去70%,半年时间股价从90跌到6块,市值只剩38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刚好是250亿元,伤害性极大,侮辱性也极强。



教培行业二十年的黄金时代正式宣告结束。


过多的解读政策、评估风险,已经毫无意义,放弃幻想,认清事实。


1


在最新的政策之后,很多人会讨论高考的选拔制度不变、家长的培训需求不减、教育培训公司的价值几何、行业逻辑破灭后的裁员动荡等等问题,但却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教育培训行业为什么会存在?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


那么,最根本的问题,是育什么样的人?


进一步,这个问题的主语,是国家——国家需要育什么样的人?


只有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知道教育改革的走向,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未来在哪里。


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是每一个政府部门的终极目标。而具体到教育部,就是要通过“育人”来实现这一目标。


先说发展,要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就必须要两方面的人才:


第一,是合格的工业化劳动力。所以我们需要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让普通家庭都能接受教育,保障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能够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匹配,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劳动力。


第二,是引领科技突破的高端人才。所以要高考选拔制度,将有能力、有天赋的人才选拔出来,所以需要有高等学校,投入大量的资源建立实验室、配备专家教授,让高端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力求在重点科技领域,实现突破,为国家在全球竞争和引领进步中把握机会。


为了实现第二个目标,就必然需要有竞争和选拔制度。而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这套竞争和选拔制度,就需要公平公正。


当前教培行业的需求、供给和政策监管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在“育人”这一目标上,国家最优策略和个人最优策略,并不是统一的。


对于国家,这两个人才目标对应两个不同的阶段,也对应不同的标准,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均衡,不需要竞争,高等教育阶段相反,需要选拔和竞争。国家明白,高端人才是很稀缺的,资源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收益,所以需要层层选拔,甚至在高中阶段就实现50%的分流。


但对于个人和家庭,都希望自己是这套高考选拔制度的胜出者。特别是在高考扩招和社会用工的差异之下,更多的人看到了高考胜出的收益,都不想去做工业化的劳动力,于是各种鸡娃、校外培训、学区房便诞生了。


这一矛盾决定了,在教育问题上,永远不会有所有人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再来看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培训行业实际满足了个人和家庭的需求,但无益于国家的目标,甚至会造成负面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学科培训,终究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提分,不管机构们愿不愿意承认。


但如果发展成全民参培,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打乱国家的育人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学奥数、学稀奇古怪的思维,过多、过难,会逐步影响到校内教育的稳定,甚至让大量普通的孩子厌学和失学;


其次,真正的天才会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被打压,能够考高分的学生都变成了那些上培训班、大量刷题的学生,但他们不一定是对学习有热情、有悟性,而有天赋的反而可能过早被磨灭了;


再者,剧场效应下,校外培训加重家庭教育负担,变成整个社会的负担,会进一步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这是国家政策要限制培训行业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个行业,在国家发展大计面前,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一个也许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聪明人低估政策的风险?


过去几年,数百亿资本涌入在线教育,一线投资公司悉数参与,互联网大厂亲自下场。这些公司里,不乏研究行业、研究政策、研究战略的团队,而且都是充满光环的背景。


但现在,几千亿的市值已经在二级市场化为泡沫,裁员潮即将来临。


教育培训,不是第一个这样的行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


教培行业的治理,只是国家走向一个新时代中的一环。


当年邓小平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指出: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先富已经实现,接下来,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任何可能阻挡共同富裕的障碍,都会被扫除。于是,近期的一系列变革正在稳步推进:


《乡村振兴法》人大得以通过,各地政府的乡村振兴局纷纷挂牌。财政、金融口针对乡村振兴的政策也陆续出台,政策分量和含金量不亚于脱贫攻坚。西部几个大型水电站纷纷建成投入使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按下快进键,盘活西部、激活西部的战略措施已经全面铺开。


共同富裕已开始试验。浙江省已正式成为国家共同富裕的示范实验省,在居民收入、就业、教育、住房政策等领域提出具体措施,正在建设的河北雄安新区将成为我国有共产主义性质的试验田。


节制资本、全社会降成本重拳出击。蚂蚁金服上市强行按停,腾讯、阿里、美团被反垄断处罚,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成立、“双减”政策走向最严,医疗集采推广、大量药品降价幅度超过90%,房地产调控持续发力、多地学区房贬值……反垄断、治理平台、规范行业、限制资本在各行各业同步展开,降低社会成本。


……


基本国策已经从过去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美国模式,重视对外贸易、服务业,转向共同富裕的德国模式,重视制造业。


旧秩序已被打破,新世界正在开启。


3


我们不用担心教培行业的治理,最终会走向韩国的前车之鉴。韩国有其问题和社会背景,中国的情况不完全一样,也不要低估我们政府的决心和能力。


一个行业百万从业者的转型,只是历史中的一小朵浪花。时代变革的阵痛是正常的,哪一个时代没有阵痛。只是当你身处阵痛之中,便容易觉得,自己是最惨的那群人。


中国当前的发展道路,是没有任何借鉴与参考的,摸着石头过河,就需要持续的有碰撞、有调整。但你不得不承认,目前为止,中国的发展模式是成功的。


周雪光在《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书中,提出了“规模负荷”的概念。


学者经常引用评价不同国家的治理模式,如新加坡模式、日本模式等等。这些讨论大多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即国家治理的规模。


例如,新加坡整个国家的领土和人口规模约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城市,韩国的人口仅为江苏省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而日本的岛国特点和民族同质性与中国历史形成的辽阔国土、多元文化中心格局也相去甚远。中国国土面积接近整个欧洲,而人口为其两倍。换言之,从治理规模来审视,思考中国治理的一个更为合适的参照框架,可能是将整个欧洲纳入一个一统治理制度之中所面临的挑战。


任何国家的模式和成功经验,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美国有华尔街和硅谷,也有反智和混乱;韩国有腾飞的经济,也有财阀的根深蒂固;日本有领先的制造业,也有森严的层级和躺平的年轻人;德国有双轨制的教育,也有社会福利下的危机。


所以,不要简单地拿任何一个国家的经验,来对比,甚至批判我们当前的情况。中国社会历史形成的区域差异、多民族差异、经济不平衡差异、资源差异、理念差异等等,都造就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变的局面,我们需要多系统的协调、也需要更加多变的应对之策。


世界多变幻,大国有高人。


作为普通人,能够做的,就是是相信国家、做好自己、不去添乱。


文章来源:信口说(ID:xinkoushuo)

作者:信口说


加入未来新教培讨论群

教培下半场走向研讨

各地最新动态

校长相互帮助,共度难关


扫码添加,加入未来新教培讨论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