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设为星标,精彩不失联
现代主义漫步
由UCCA与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联手呈现的“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Modern Time:Masterpic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useum Berggruen / Nationalgalerie Berline)首展登陆上海UCCA Edge。
本次展览从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珍藏中精心挑选6位20世纪现代艺术巨匠,包括巴勃罗·毕加索、保罗·克利、亨利·马蒂斯、阿尔伯托·贾科梅蒂、保罗·塞尚和乔治·布拉克的近百件代表性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剪纸等多元媒介,以时间为序展现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多个流派的现代主义发展历程。在此之际,艺术市场通讯邀请读者一同与我们畅游于现代主义艺术,了解柏林博古睿国立美术馆的传奇收藏故事。
展览“现代主义漫步”海报,海报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是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的成员,也是欧洲最重要的现代美术馆之一,其藏品在艺术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柏林国立美术馆因修缮维护等原因筹备为期三年的闭馆计划和全球巡展计划。经过美术馆之间的沟通协调,中国巡展的两站于今年在上海与北京两座文化艺术名城呈现。
“现代主义漫步”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涵盖了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40件艺术佳作,作品创作时间横跨近70载。今年正值毕加索五十周年忌辰,如此多幅的作品相当于是一个毕加索个展的体量。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认为,此次展览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纬度来纵览毕加索的创作生涯,他希望观众能够在展览中找到特别之处,获得感触与启发。20世纪先锋艺术团体“青骑士”成员之一——保罗·克利(Paul Klee)的30余幅经典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中呈现,这是保罗·克利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地集中展出。
“现代主义漫步”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博古睿美术馆巡展藏品在此前已在日本东京、大阪两座城市进行展出,在上海呈现的展览与前两个展览的策展方式略有不同。此次“现代主义漫步”采用编年结构的策展思路,观众可以在观展过程中纵览6位艺术大师不同时期的作品创作。UCCA馆长田霏宇指出:“以严格时间线索陈列作品这一‘规定’,可以激发观众对作品与作品、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进行有意或是无意的对比:从而可以纵览这些艺术巨匠在其长期艺术生涯内的反思以及迥异的思考方式。”正因为UCCA“现代主义漫步”以时间为序的方式呈现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很清晰地领略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后期的现代主义艺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
展览以年代最为久远的保罗·塞尚的作品《塞尚夫人肖像》(约1885年)开启。保罗·塞尚极其缓慢的工作节奏使他无法作为接到肖像画的委托,因此保罗·塞尚的肖像画作品大都是亲密的朋友或是家人。这幅画以淡蓝绿色为主色调,模特是艺术家的妻子奥尔唐斯·菲凯(Hortense Fique),画中人物头部微侧,细腻的的笔触、和温和的色调给脸部带来了鲜明的起伏感。
保罗·塞尚,《塞尚夫人肖像》,约 1885,布面油彩,46 x 38 cm,国立博古睿美术馆-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借自博古睿家族。摄影: bpk 图片社 /国立博古察美术馆 - 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 /延斯·齐厄。展览呈现的第二位艺术家是巴勃罗·毕加索,艺术家在1905年创作了一系列以马戏团丑角及杂技表演为主题的杰出画作。作为“粉红时期”的开端之作《坐着的丑角》(1905年)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这幅水粉画以一位形单影只的丑角为主角,身穿褪色的针织衣,头戴一顶帽子。丑角的身型消瘦如孩童一般,眼神充满怀疑。这幅画与毕加索的“蓝色时期”的画作相关联。画面以如火焰燃烧的大面积红色为背景,人物被背景映衬的更为苍白孤寂。巴勃罗·毕加索,《坐着的丑角》,1905,纸板上水彩与黑墨水,57.2 x41.2 cm,国立博古睿美术馆 - 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NG MB 5/2000。©Succession Picasso 2023。摄影:bpk 图片社/国立博古睿美术馆 - 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延斯·齐厄。
《烟斗静物(南方日报)》(1914)是艺术家乔治·布拉克在此次展览中唯一展出的作品,布拉克通过层叠的如烟斗、书籍、报纸、咖啡桌等元素来填充画面空间,画面呈现很强的合成立体主义风格。观看者可以将在咖啡馆里阅读报纸的享受体验与这幅画联系起来。
乔治·布拉克,《烟斗静物(南方日报) 》,1914,布面油彩,33 x 41cm,国立博古睿美术馆 - 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NG MB 91/2000。摄影: bpk 图片社/国立博古睿美术馆 - 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延斯·齐厄。保罗·克利是此次展览中展出作品数量仅次于毕加索的艺术家,他在包豪斯任教时期曾向学生解释:在绘画创作中,并不总是遵循逻辑就足够了——“有时要把一张画看作一场梦”。画作《植物与窗景物》(1927年)给人宛如在梦境中的第一印象,保罗·克利构建了一个神秘的场景,常规模样的台灯、盆栽的植物和一个动态雕塑生长成一体,组成了某种结构。窗户位于画面右侧,太阳和月亮悬置在房间内的空间之中。黑色的人物形象出现在画面的右下方边缘,眼神空洞看向画作之外。作品呈现了一种超现实氛围,一切物品都自由漂浮于空间之中。但其实这幅作品的构图逻辑严谨,尤其是对于几何结构的严格把控——充满和谐与平衡的感觉,沿袭了静物画创作的传统。
保罗·克利,《植物与窗静物》,1927,布面油彩,47.6 x58.4cm, 国立博古睿美术馆-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借自博古睿家族。摄影: bpk 图片社 /国立博古察美术馆 - 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 /延斯·齐厄。
此次展览中,一幅尺幅较大的剪纸水粉画——《跳绳的蓝色裸女》(1954)抓人眼球,这幅作品出自亨利·马蒂斯艺术生涯最为高产的创作时期之一。马蒂斯在这个时期使用一种新的象征性语言,试图表现他所感受到的周遭事物散发的纯粹感。画面中的女性悬浮于空中,富有强烈的运动感,甩动的跳绳所形成的曲线加强了画面中的动感。
《跳绳的蓝色裸女》在“现代主义漫步”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阿尔伯托·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在展览四层的单独区域呈现,其中一尊略小于真实人体的大小的雕塑《威尼斯女子Ⅳ》(1956年)是艺术家创作生涯中的经典作品。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大都反应了二战之后人们身体或是心灵上的创伤、孤独与脆弱。整尊雕塑以不规则的团块所组成了一位站立女性哨兵形象,纤细的、被有意拉长的身型直直地站立着,目光朝向远方。当观看者走近这座雕塑时,会立马被整件作品的肃穆庄严的氛围所萦绕,距离感油然而生。
《威尼斯女子Ⅳ》在“现代主义漫步”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柏林博古睿国立美术馆的创建与命名源于欧洲著名收藏家、艺术品经纪人海因兹·博古睿(Heinz Berggruen 1914-2007)。海因兹·博古睿于1914年出生在一个德国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在完成中世纪艺术史硕士学业后,他在一家犹太周报负责一些文章撰写的工作。为了逃避纳粹德国日渐严峻的迫害,博古睿于1936年前往美国。起初,他以自由艺术记者的身份谋生,后来进入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任职。博古睿于1940年在美国从他的德国同胞手中购入了他人生中第一幅艺术收藏品——保罗·克利的水彩画《幻影透视》(1920年),这幅画作此后一直跟随着博古睿颠沛流离数十载,最终被挂在他在巴黎的家的餐厅中。
保罗·克利,《幻影透视》(Perspektiv-Spuk),1920,24.1×31.8cm,图片来源: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博古睿短暂地返回了因战争满目疮痍的德国,随后前往巴黎,于1948年在法国巴黎开设了他的画廊。他在经营画廊的过程中结识了一大批当时活跃的作家、诗人与艺术家。达达主义诗人克里斯·查拉就是其中之一,后来他将巴勃罗·毕加索介绍给博古睿,两人的友情就此展开。在之后的岁月中,毕加索与博古睿合作出版了多本艺术书籍,博古睿代理销售了毕加索大量的版画作品,并持续展出、收藏毕加索的作品。博古睿一生中收藏了大量的保罗·克利的作品,他曾为保罗·克利举办过6次个展,但其实他与克利并不相识。海因兹·博古睿曾提到过:“在潜意识里,克利的作品肯定唤起了我在纳粹统治前的柏林度过的许多快乐青年时期的情感波动。”博古睿的艺术收藏集中在几位公认的欧洲现代艺术大师,如保罗·克利、巴勃罗·毕加索、保罗·塞尚、亨利·马蒂斯等。美国作家詹姆斯·洛德曾评论道,海因兹·博古睿将他最强烈的热情倾注于艺术家个体;他的兴趣集中在几个特定的艺术家,而非某个艺术流派身上。1972年,海因兹·博古睿向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捐赠了12件保罗·克利的作品。后来,他又向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捐赠了90件保罗·克利的作品。20世纪80年代,博古睿认为艺术市场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他在纽约的活动变得频繁,期间也继续他的收藏事业。他的藏品于1988年在日内瓦艺术史博物馆首次展出,展览收获了巨大社会的反响。1996年,海因兹·博古睿受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之邀,将自己的私人藏品于家乡柏林展出,展览地点位于夏洛滕堡宫对面的一座19世纪建筑,展览当时被称为博古睿收藏(Berggruen Collection),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海因兹·博古睿在西斯图勒堡,拍摄于1997年,照片来源:柏林国立博古睿博物馆
2000年,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在德国及柏林市政府的资助下购入了博古睿的165件藏品;时至今日,这仍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桩博物馆单次购藏。在海因兹·博古睿90岁寿辰时,这批馆藏及整个场馆被重新命名为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2007年,博古睿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93岁。在此之后,其家人仍在继续延续这位传奇收藏家对艺术的热爱,以永久借出艺术品及多次筹措资金的方式继续支持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
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外观,图片来源: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
艺术品是有形的,但艺术所传达的精神和文化是无形的,艺术在多数情况下亦是一种无形资产。上一代藏家离世或是退居二线,新一代继承人接手家族事业,如何实现家族代际之间的传承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其中,家族资产分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包括家族企业和家族金融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本(依附于家族成员个体的能力)、家族资本(家族凝聚力及家族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资本(家族的社会声誉及人脉资源)。西方较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收藏的断代情况较少,很多声名显赫的家族有着悠久的收藏历史资助艺术事业的传统。欧美国家有遗产税法规定,数量庞大的艺术遗产会造成一笔巨额的税费。一些遗产继承人会选择将遗产捐献给国家、政府、非营利机构和慈善组织,或是直接选择建立非营利美术馆,并且成立相应的基金会对捐赠的艺术藏品进行管理。这样的方式实现了规避财产税并对艺术事业进行持续资助的作用。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建立的罗斯柴尔德基金会今天依然代表着英国国家信托基金(National Trust)管理着他们家族捐献出的沃德斯登庄园(Waddesdon Mano)及庄园中浩如烟海的艺术品;曾经在全球金融业叱咤风云的摩根家族建立起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Morgan Library & Museum),实现将该馆从私人向公众化的转变,直到现在,摩根家族的艺术收藏继续对艺术的普及事业产生积极影响;著名的美国大都会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由石油行业起家的洛克菲勒家族于1929年在纽约创立,MoMA如今的管理权限掌握在洛克菲勒家族手中,并对全球现当代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大都会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外观,图片来源:大都会现代艺术博物馆随着经济和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艺术收藏市场迎来了新老藏家交替、接棒时期。“艺萃流芳一吴权博士藏珍”、“皇苑蕴珍一刘銮雄藏御瓷萃珍”等老藏家的藏品专场在拍场中不断出现,老一辈的藏家的藏品释出,新一代藏家陆续入场的现象不断出现。除了将藏品悉数出手,也有一些老一辈藏家选择了建立美术馆、博物馆,如宝龙美术馆、和美术馆等以家族企业的形式传承艺术藏品。如今,余德耀先生建立的余德耀美术馆由其女儿余至柔接手管理;华茂集团创始人徐万茂先生建立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也递传于现任集团掌门人徐立勋先生......艺术的传承除了艺术品的代际交接,更多地涉及艺术热爱的传承与艺术精神的继承。各个世代的藏家们都饱含着对艺术的热爱投入这份充满意义与人性光辉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