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媒对话喻国明:“中央厨房”大而化之无法满足个性需求

2016-10-11 陈浩洲 传媒大观察


“媒介军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喻国明(题图)

陈浩洲/观媒


编者按:近日,媒体业界掀起“中央厨房”实践讨论,观媒10月9日发布6位媒体高管、学界专家观点引发业界关注。今天,观媒对话“媒介军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先生,畅谈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中央厨房会给媒体转型带来哪些改变?

 

现在各地纷纷建设中央厨房,到底有没有必要?喻国明认为,现在建设的中央厨房意义有限,因为中央厨房是一种规模化的资源配置中心,它体现的是一种规模经济逻辑,只有拥有众多的共性需求的使用者,它才会产生显著作用。还有一个问题是,互联网所造就的最大市场是分众化、个性化需求的市场,而中央厨房的模式还停留在过去的那种满足普遍需要的共性内容生产的层面上。

中央厨房的模式是否是一种创新?喻国明认为,在没有中央厨房前,这种模式其实就已经存在了,例如现在的通讯社就是一种,通讯社可以利用全社的资源,实现满足普遍需要的规模效应。

 

中央厨房其实并不是一种非常适合媒体转型的路径,这种大而化之的模式,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喻国明表示,如果中央厨房要满足个性化需求,那么内容生产成本就会成倍的增加,而这又是现实情况所不允许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的“小厨房”更了解市场环境和个性需求。

 

换句话说,其实中央厨房并没有解决个性化需求的资源配置和生产供应问题,它带来的只是共性内容规模化供应的效率改善和提升,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原有的模式,这也就是它的劣势所在。

 

中央厨房其实还是“千人一面”的一种重现,使用中央厨房进行大型的社会化报道,其前提和基础,就是统一舆论、统一管理,它不可能实现“一人一面”。


有一个现象或者说是指标值得我们关注,如果社会越来越市场化,活跃度越来越高,那么个性化的需求也就会越来越旺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会集权化,对内容生产进行严格控制和要求,这更适合意识形态的管理要求。

 

传统的宣传模式下,我们的新闻报道省略了很多个性化的东西,强调了很多所谓主流与共性的东西,其实这并不符合基于互联网的传播生产规律。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我们就是要突破和改变千人一面、千报一面的局面。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可以极大的丰富我们的内容供应,实现全方位的多元化定制,个性化的加工,目前的中央厨房技术化对这些不可能改变。

 

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移动互联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已经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谈到互联网带来的作用,喻国明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是构建今天传播的决定性因素,从内容生产的基本逻辑上来说,它带来的是决定性的改变。

 

目前也有地方媒体开发了大平台,开放部分接口让其它媒体和机构入驻,对于这种模式,喻国明认为,这只是对中央厨房做了些技术性的改造,仍然停留在技术手段层面,没有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还是不能突破旧有模式。

 

互联网的生产,如果不能考虑它对个人生活的激活,如果不能把基于个人的内容生产纳入到互联网内容生产的生态型平台中,还是沿袭原有的精英控制,就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喻国明认为,我们对草根与精英都应该更加开放,即使不能纳入现有的内容生产体系,也应该尝试营造一种和而不同,适宜内容生产的生态环境。


媒体转型发展,管理机制的变革很关键,喻国明认为,目前媒介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亟需提高。要进行渐进式改革,不能管的太多太死。如果远离互联网逻辑,拒绝多元声音,那么媒体转型就是一句空话。


本文已录入观媒智库。


[观媒推荐]

“中央厨房”究竟能否常态化

慎海雄访遍纽约主流媒体

春雨医生创始人因心梗去世

成都媒体因涉房报道被惩戒

各大卫视国庆长假放起动画片


版权声明:传媒大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本公众号部分使用图片、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敬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姜璇   jiangxuan@guanmedia.com



观媒(传媒大观察)成立于2011年2月15日,是受到主管部门、媒体总编、传媒学子等关注的"媒中媒"。

bigmedianews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投稿、爆料、合作、加入观媒村请联络
微信id:guanmedi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