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ZAKER李森和:优质内容是突破口 融合的关键是生态思维

2017-06-28 李森和 传媒大观察

ZAKER CEO李森和(题图)


编者按:近几年移动资讯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在这个赛道上涌入了大量的资本和玩家,而随着红利逐渐消退和用户对于内容升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有人预测,2017年是这个行业终将回归理性的下半场的开端。


从2010年成立到现在7年的时间里,ZAKER似乎给人一种低调和高冷的感觉,CEO李森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ZAKER一开始就坚持自己的调性,不浪费用户的时间,给用户思考的空间,这其中不免会有流量的牺牲,但这个行业的竞争焦点会回归到优质内容上。


 流量评价体系需要重构


行业里都在拿10万+爆款文章做标杆,这也折射出当下以点击量、阅读量等维度为标准的流量评价体系,而这种评价体系容易让标题党、低俗化的资讯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抢食用户的时间。


现在很多人都在客户端上获取资讯,什么人看、看什么是最重要的。这就如同一个小广告贴在电线杆上,确实有很多人看,那么在一个高端商场里的品牌广告,看的人不一定比电线杆广告多,那么谁的价值更大呢?高端商场的这部分人在整个全民的比例不是大多数,但却能够触及到一些决策层的人,而且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向。


而把他们区隔出来,技术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用户浏览科技类文章的时候,有一条美女的推送,人性的驱动会迫使你去点击,然后不停推荐同类型的资讯,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过去了。在当下焦虑和浮躁的环境下,我们更要给用户留出一些空间去思考。这也是ZAKER继续保留订阅功能的原因,订阅虽然不是用户量最大的使用产品,但恰恰能够沉淀用户,让用户的思维方式有了连续性。


我认为价值越来越重要,它将是流量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我们也一直坚持这种理念,所以很多跟我们的定位不同的内容源,我们是舍弃的,即便是能够带来大量流量的。


未来线下有巨大潜力


目前,互联网红利在逐渐消失,而线下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做线下是模式是很重的,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相对轻的方式让它重新落地呢?我们的区域融媒体战略也在线下做了尝试和探索。


我们之前在ZAKER后台数据发现,在本地资讯里,除了新闻,有关美食、旅游、娱乐等生活服务类的资讯排名很靠前。这正说明了用户对于生活服务的需求,然而每个城市有各自的文化,对于这些需求都不尽相同。同样是美食,广州人和南京人的口味和喜好肯定是不一样的,平台很难以一己之力把每个城市都做好。如果只靠转载和聚合资讯,或者找代理,对于区域用户的体验一定是不足的。而机构媒体在地方深耕最久,在内容生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在线下运营和地方资源整合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更好的服务用户,所以我们首选和当地机构媒体合作,通过深度的融合,满足用户不同场景需求,挖掘并激活线下的机会。


媒体融合的生态思维很重要


在传统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技术和思维应该说是最为困难的。尽管让机构媒体从内容风格、理念和思维方式进行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机构媒体的空间很大,只是没有一个新的工具和新的平台,这需要我们去推动,用技术帮助他们绽放优势。


在内容上,ZAKER的融媒体战略和让机构媒体在平台上开一个号的最大差异,可以说是内容运营和内容生产的区别。我们让合作伙伴负责ZAKER地方频道的运营体系,包括内容的生产,用户的运营,商业变现等,给到他足够的空间,并且我们一个城市只会找一个独家合作伙伴,这也体现了大家对内容的尊重。


互联网的技术更新迭代很快,作为没有技术沉淀的机构媒体面对这些变化的时候也乱了阵脚,我们为他们提供所有的技术支撑。比如直播,让合作伙伴把直播用在新闻现场的报道,因为记者是遍布在每个城市的各个角落的,那么我们就能给用户传达最迅速最直观的信息。接下来我们会布局短视频,我们提供技术服务,把整个拍摄工具做得更加简单便捷,给到合作伙伴,让记者成为短视频的生产者。而这种融合,是包含了开放和共赢的理念,共同去构建一个融合的生态系统,实现1+1远远大于2的效应。



[观媒推荐]

观媒与东北网签署版权协议

解读当事网站就总局通报表态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PK落幕

刘洪斌走红打脸了各大卫视

纸媒官网评论审核员要下岗

版权声明:传媒大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本公众号部分使用图片、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敬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  陈浩洲 haozhou@guanmedia.com



观媒(传媒大观察)成立于2011年2月15日,是受到主管部门、媒体总编、传媒学子等关注的"媒中媒"。

bigmedianews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