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经常收到这样的私信:
“如果以后大家都开电车
小石头你是不是就失业了?”
对于这样的暖心问候 小石头真的栓Q
大家可能不了解
其实汽油、柴油等燃料
仅仅是石油产品中的一部分
以石油为原料
生产的化工品极多
应用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请戳科普>>>这油,咋烧不着呢?!
其中一个存在感很高的产品就是
塑 料
可以说你看到的绝大多数
外卖餐盒、快递膜料、饮料瓶、包装袋……
都是由石油制成的
为了让塑料制品
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
对环境也更加友好
近几年中国石化一直致力于
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在多年的科技攻关之下
我们成功地让某些塑料制品
在使用完成之后
实现彻底
“消失”
2019年
中国石化成为首家
加入终止塑料废弃物联盟(AEPW)
的中国大陆企业
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可降解塑料
PGA(聚乙醇酸)在自然环境下就可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甚至在海水中也可以得到有效分解。PGA可应用于各类饮料和防腐食品包装、可吸收手术缝合线、农业地膜、油气开采等领域。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PGA模试装置一套,自制 PGA 各项性能达到了进口医用级 PGA 的要求。此外,2021年7月6日,中国石化贵州50万吨/年PGA项目一期20万吨/年工程开工,建成后将大力推进可降解塑料下游应用加工产业的发展。
可实现 100%生物降解的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是包装、餐具、化妆品瓶及药品瓶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最佳替代品。丁二酸是PBS系列可降解材料的重要合成原料,但目前,丁二酸的制备工艺一直是业内头疼的问题。经过十几年的科研攻关,2021年,由大连院开发、上海工程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套“10万吨/年顺酐加氢水解制丁二酸工艺包”,北化院自主研发的顺酐加氢催化剂及 2万吨/年顺酐加氢制丁二酸成套技术工艺包,接连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审查。至此中国石化解决生物可降解材料关键原料问题,进而形成了该领域完整技术研发链和价值链。中国石化仪征化纤通过多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工艺技术和产品配方,生物可降解“三姊妹”——PBST、PBAT、PBSA面市,并培育了一个具有技术创新特点和行业影响力的中国石化生物可降解材料品牌——“善解”(Ecorigin)。戳这里,了解更多>>>“善解”,中国石化推出可降解塑料品牌!
除了可完全降解外,如果塑料制品能做到“易回收”,是不是也更加环保呢?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地膜产量和使用量都居世界第一,年使用量超过140万吨。然而,地膜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新疆当地专家呼吁,地膜残留问题如果不解决,再过 5~10 年,新疆将无地可种。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地膜治理工作,提出到 2025年基本实现地膜全回收。中国石化勇担职责,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高强度长耐候的地膜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棉田成功应用——北化院与中天合创、化销华北分公司和阿克苏光明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生产耐候地膜专用料EGF-34GL。截至今年春耕季,该专用料已累计产销超1万吨,铺膜面积超过200万亩。▲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出既薄又耐破的高强耐候地膜专用料。2021年,采用该专用料生产的10微米地膜在新疆棉田完成270天的棉田覆地试验,机械回收率高达90%,生产出的耐候地膜各项指标优良,物理机械性能高于国家标准。
通过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两种循环方式,将废塑料变废为宝,成为当下最理想的处置方式。
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推动建立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链和产业链。
在回收中,将塑料中的高分子碳链转化为小分子,此后既可以用于生产燃油、化工产品,也可以重新用于生产塑料,实现“从塑料到塑料”的闭环。
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链需要回收、分拣、加工、生产等多个环节的多家企业密切配合方可顺利运转(如下图)。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出废塑料连续热解(RPCC)技术,成为同类技术中的佼佼者。
神奇的RPCC
RPCC 技术是废塑料化学循环的关键核心技术。废塑料热解技术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使塑料的大分子链断裂,使固态的废塑料变身为液态的“热解油”。然后,通过对热解油进行催化裂化后加工,高效、低排放地生产塑料单体,形成烯烃—塑料—废塑料—烯烃的闭合回路,实现塑料的再生利用。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全球生产的超过100亿吨的废塑料中
仅有9%能够被回收
以塑料包装为例,如果不施加约束
到2050年
海洋中塑料垃圾的重量将超过鱼类
塑料
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
如果我们能更好地应对塑料制品
在降解、回收、循环利用方面的问题
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这也是一个关乎全球环境的重要命题
中国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
一直在付诸行动!
通联 | 郭 鑫 陈子佩 甄栋兴 潘亚楠 周梦瑾 孙宝翔 翟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