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享单车终于来新西兰了!这一切的背后,是华人的共享梦……

2017-07-29 新华社 新西兰中文先驱


“找到一辆小绿车,看来共享单车终于来到新西兰了!”当地时间25日晚,尼克·凯皮卡在社交网站上如是说。他同时张贴了一张图片,绿色的单车上写着“让我们享受共享”的英文字样。


华人青年二胡看到这则帖子十分开心,那辆“小绿车”正是他所在的创业团队23日投放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海滨的。在新西兰,当地人还不太熟悉“共享单车”的概念,二胡和他的朋友们希望能够填补这个空。几天前,他和朋友把第一批18辆“小绿车”放置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和惠灵顿火车站,供当地居民免费试骑,迈出共享单车第一步。



类似国内的共享单车,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寻找“小绿车”位置,并进行开锁和结束骑行的操作。


“小绿车”广受欢迎


二胡的手机里有一个“小绿车”用户测试群,他希望获得熟悉共享单车概念的华人用户反馈,在试骑阶段测试系统稳定性。这几天,二胡发现,不仅华人使用共享单车,其他族裔的新西兰人也注意到“小绿车”,并乐于体验这种新的出行方式。


新西兰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流入、流出频繁。不少在欧美生活、工作过的新西兰人都熟悉共享单车的概念,一些本地人对于共享单车的概念也易于接受,很欢迎这一“新鲜事物”。


二胡告诉新华社记者,“小绿车”上路几天,已经得到惠灵顿市政府的关注,正与团队接洽,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


“共享”需因地制宜


共享单车在中国不算新鲜事,但要把共享单车“移植”到新西兰,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二胡告诉记者,他们团队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满足当地对于单车出行法律法规要求。在新西兰,骑单车一定要戴头盔,车灯的安装也有明确的要求。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有了每辆车都配有头盔、能在新西兰顺利上路的“小绿车”。



更为重要的是,在海外推行共享单车的理念,创业团队也在积极地和当地政府接洽。选择惠灵顿作为第一站,二胡认为,一方面,惠灵顿市政府一直倡导环保的单车出行方式,相关设施相对完善;另一方面,在一个城市的成功实践,也为以后推广到其他城市打下基础。


“小绿车”的品牌名叫做MTshare,取英文“大分享”的概念。二胡告诉记者,这个名称蕴藏了团队今后发展的雄心,如果单车分享能够成功,团队未来希望在新西兰发展其他共享经济项目,把共享的理念做大。


本地经验助力推广


二胡今年36岁,在新西兰学习、工作了14年。此次涉足共享单车,他们核心团队由5人组成,都是过去的校友、朋友。他们分别居住在几个不同国家,把各自拥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完成产品开发。


核心团队外,他们还充分发动“朋友圈”,联络其他国家的朋友一起行动。二胡透露,他们的团队不久后就会在澳大利亚的一座城市推出“升级版”共享单车。



不少小伙伴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看好中国共享单车的理念和实践,对在当地开展这样的项目热情满满。


二胡告诉记者,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学有所成,留在当地工作、居住。他们对所在国的了解相对更加深入,能够让中国理念和项目在当地更好地落地。展望未来,二胡希望他所在的团队能够树立一个共享单车在海外成功生存的案例。



近期热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