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专栏|犁原来是这么来的~

太行日报 2021-10-21



神农炎帝制作的耕播工具

“耒耜”

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成

我们现在见到的”的?

神农炎帝是如何教民耕种的?

……





今天推出

《神农炎帝功绩与高平文化遗存》

系列文章③

《始作耒耜,教民耕种》



作者:申小锋



《易·系辞下》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礼·含文嘉》载: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


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炎帝陵碑


最先开始的原始的刀耕火种,只能是广种薄收,而且当初仅仅是播撒在土地的表面,种子在发芽以前往往被日晒风干、难以发芽,有的被鸟鼠虫蚁啃噬,造成损失。实践中,炎帝部落最早探索了用土掩盖种子的做法,这就需要制造相应的播种工具来完成,这就是神农炎帝制作的耕播工具——耒耜。


传说,炎帝和大家一起围猎野猪,来到一片林地。林地里,凶猛的野猪正在拱土,长长的嘴巴伸进泥土,一撅一撅地把土拱起。一路拱过,留下一片被翻过的松土。野猪拱土的情形,给炎帝留下很深的印象。能不能做一件工具,依照这个方法翻松土地呢?经过反复琢磨,炎帝在刺穴用的尖木棒下部横着绑上一段短木,先将尖木棒插在地上。再用脚踩在横木上加力,让木尖插入泥土,然后将木柄往身边扳,尖木随之将土块撬起。这样连续操作,便耕翻出一片松地。


炎帝中庙


这一改进不仅深翻了土地,改善了地力,而且将种植由穴播变为条播,使谷物产量大大增加。这种加上横木的工具,史籍上称之为“耒”。在翻土过程中,炎帝发现弯曲的耒柄比直直的耒柄用起来更省力,于是他将“耒”的木柄用火烤成省力的弯度,成为曲柄,使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为了多翻土地,后来又将木“耒”的一个尖头改为两个,成为“双齿耒”。


经过不断改进,在松软土地上翻地的木耒,尖头又被做成扁形,成为板状刃,叫“木耜”。“木耜”的刃口在前,破土的阻力大为减小,还可以连续推进。木制板刃不耐磨,容易损坏。人们又逐步将它改成石质、骨质或陶质,有的制成耐磨的板刃外壳,损坏后,可以更换,这就是犁的雏形了。


以上传说虽然更多是猜想,却大体反映出了古人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根据中外史学界的共识,我们是以工具来划分历史时代的,基本是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神农时代是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时代,他们使用的工具并不是凭空制造而是在旧有工具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来的。旧石器时代基本处于采集农业,不需要去翻动土地,采摘回的植物果实大多采取打砸去壳、搓磨去皮的加工方式,从事这样的加工大多是或蹲或坐,因此工具多为打砸的石刀、石铲之类,较短小、握在手中使用。而发展到刀耕火种甚至锄耕农业之后,人们往往需要站立劳作,短小的石器不能满足需要,这个时候,原始人开始用长木棍捆绑石器作为工具,这就是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后来随着加工工艺的发展,捆绑又发展为钻孔连接。耒耜的使用是原始农业的一大进步,提高了粮食产量,也使得耕种逐步取代了采集。


炎帝功绩——教民稼穑


神农时代并非是单线发展的。中国整体是个包括许多小农业区的大农业区,古代的部落分别在这些小农业区生活发展。这些小农业区又多有自然条件如高山峻岭使它们互相划分开来但又不局限他们间的交往。小区域发展起来之后又彼此联合成大农业区,逐步联合逐步扩大到整个黄河中下游,然后又推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合为一体。在众多的文明中,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农神,随着秦朝的统一,黄河文明合并长江文明,官方的“书同文”对各个地方的文化进行了统一规范和融合,这也是古籍记述中关于神农氏记载存在多种论述甚至互相矛盾的原因。而在高平活动的炎帝应该是榆罔或者烈山氏。高平市域内羊头山曾有碑刻记载“柱出兹山”,《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这个“柱”是不是就是出生在羊头山的“柱”呢?当然,也有专家指出,烈山氏、柱其实是农神崇拜的一个范畴,烈山指的是“刀耕火种”,柱则是“点种棒”,但反过来说,根据上古时期以历史贡献命名的规则,比如人工取火的“燧人氏”,构筑房屋的“有巢氏”,用火加工食物的“庖牺氏”,是不是最早人工撒种的是神农氏,用火烧荒大面积推广的是“烈山氏”,制造了点种棒开始点穴式播种的是“柱”呢?这些相互印证的记载也为“高平是炎帝农耕文明最早传播的核心区域”提供了旁证。

图片说明:古籍中的神农氏持耜耕作




长图

领略古人生活


是不是很震撼?


明天我们将推出

系列文章第四篇

《治麻为布,织作衣裳》

敬请期待




关注太行日报微信平台

重磅权威信息

您才不会错过

太行日报头条特选(戳下方标题)

• 牢记领袖殷殷嘱托 只争朝夕乘势而上 
• 两会日历来了——5月22日

• 速看!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公开引进10名高层次人才

作者:申小锋

编辑:裴楠 / 责编:王伟

版权声明


本微信号中记者采写的新闻,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取得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的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转载内容的,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单位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190021


微信广告合作

13903568008、13663561666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