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生殿》:一个美丽动人的幻象

南大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11-06




洪昇(1645—1704)的《长生殿》(约定稿于1688)是对“情”的辩护。在很多层意义上,它也是对“诗意”和浪漫风格的最后一次精彩辩护,试图把它们从反讽中拯救出来。这场辩护是复杂的,也是非常不安的,依靠超自然因素创造出一个分离的空间,在那里,诗意可以脱离反讽的语境而存在。它不是任何在人间意义上可信的辩护,它是一个寓言。我们的剧作家在开场第一出里提出“情”的绝对价值,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对于他来说恰好合适: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

“精诚不散”:对爱情的威胁是“诚”的丧失(就好像在新儒家学派里,丧失诚心是对道德完美的威胁一样),相互矛盾的动机和多重视角的半心半意。

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里,情和公共职责形成尖锐的冲突,或者,可以像在一般的传奇里面那样两相妥协。洪昇利用传奇一幕一幕的场景形式,把相互冲突的成分逐渐分离开,使矛盾的张力得以分散,而没有真的使它们妥协。情和诗意有它们的地位,它们的绝对价值,但是那地位在于他方。如那山西客人在“弹词”一场所说:“只要唱得好听,管他谎不谎!”那么,我们至少可以识别一个关于至高无上的“情”的故事究为何物:一个美丽动人的幻象。

《长生殿》是一出精心结构的戏剧。反讽有赖于差异,把不同层次、不同观点混合在一起,使人不能全心全意地沉浸于高等的文化体验。 既然不能创造出一个天真沉湎的世界(更不用说要维持它达五十出戏之久),它便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差异的世界,从越界,到复原等级区分,最终到一个自决的私人空间。越界成为界限的保证,就好比在游戏当中,欺骗犯规对于游戏规则来说乃是必要的一样。但是一旦剧中主要人物升入天界,也就是诗意所统治的领域,越界也就停止了,因为充满差异的语境被摧毁了。

在剧中,除了末尾几出之外,我们不断地在不同的等级层次之间来回。有时,这种跨越等级界限是越轨,有时则代表了上天的恩慈。杨国忠和安禄山的骤然富贵和他们对皇恩的滥用显然是越轨之举,因为他们处在不属于他们的地位。在“禊游”一出戏里,三国夫人在去曲江赴宴时掉落在路上的珠宝被普通百姓捡拾起来,他们的无知也创造出类似的越轨情形。

在逾越等级差异时,即使是一种恩慈行为,也仍然唤起我们对于等级差异的注意,例如在“献饭”一出戏中,老农在明皇逃往蜀地的途中给饥饿的皇帝献上麦饭。这一出戏和“进果”一折恰好形成对照:为贵妃送荔枝的使臣不仅逾越了田界,践坏了田禾,而且还踏死了一个老汉。

这样的对照、穿插、交织造成了多重视角,在“进果”的下一出戏“舞盘”表现得尤为明显。荔枝离开了外界充满竞争与暴力的空间,被使者带进长生殿,在贵妃生日那一天献上,突然之间,荔枝成了皇帝的爱情的象征,一个温情脉脉的手势:“妃子,朕因你爱食此果,特敕地方飞驰进贡。今日寿宴初开,佳果适至,当为妃子再进一觞。”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前一出戏的语境。同样,我们可以送给情人某种用象牙做成的礼物或者一样古董,而与此同时掠过我们脑海的,是死象的尸体和被盗的古墓。下面的唱词,试图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荔枝果本身:它“浓染红绡,薄裹晶丸”,在杨贵妃的唇齿之间仿佛清凉的“琼浆”。这番描写抵制了,同时也就增强了,前一折戏里荔枝带给百姓的痛苦造成的语境。

《华宴:宇文所安自选集》
(美)宇文所安 著
定价:68元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瀚清堂  摄


也许剧中最有意味的交织在于杨贵妃的《霓裳羽衣曲》和她的锦袜。著名的“看袜”一折是另一个好例,给我们看在同一折戏之内,作者如何以不同视角构成语境。杨贵妃遗留下来的锦袜被不同的人观看,因此也就成为不同诠释的对象。每一种诠释都有其道理,有其真实。对酒家店王嬷嬷来说,锦袜是赚钱的商品;对老汉郭从谨(献饭者)来说,它不过是一只“遗臭之物”, 令人想起皇帝因宠爱贵妃而带给天下百姓的苦难;对于道姑来说,它提醒人们荣华富贵的易逝(而且也可以给她的道观增光);对于书生和乐师李谟来说,它则充满诗意,展现了消逝的昔日繁华:

看薄衬香绵,似一朵仙云轻又软。昔在黄金殿,小步无人见;怜今日酒垆边,等闲携展。只见线迹针痕,都砌就伤心怨。可惜了绝代佳人绝代冤,空留得千古芳踪千古传。

人间诗意,被赋予一个语境,却原来只是众多真实当中的一种而已,很容易受到缺乏诗意的目光的侵犯(“怜今日酒垆边,等闲携展”)。来自较高等级的事物,总是有渗透到下层、被“等闲”看待的危险。但是李谟当然还不知道,皇帝与贵妃的恋情不会消失,它只是要改去另外一个地方而已。

是剧作家洪昇的责任,从拥挤而繁杂的“此处”,引我们走向受到保护的“彼处”。在第二出“定情”里,内侍宫女们在引导皇帝和贵妃走向寝宫时,一起如是宣告浪漫爱情:

辉煌,簇拥银烛影千行。回看处珠箔斜开,银河微亮。复道、回廊,到处有香尘飘扬。夜色如何?月高仙掌。今宵占断好风光,红遮翠障,锦云中一对鸾凰。《琼花》《玉树》《春江夜月》,声声齐唱,月影过宫墙。褰罗幌,好扶残醉入兰房。

奇怪的是,在这开头的一折戏里,我们看到的竟是一出传统的“尾声”应有尽有的一切仪式化因素,一幕典型的大团圆结局。只不过在这里,一对情人走向婚床没有发生在结尾,而发生在开端。正如第一出“传概”所告诉我们的,此剧是关于爱情的延续,而不是爱情的实现。延续成为神仙眷属的永恒,它把“情”提高到了另外一个境界,超越了语境。它脱离了“可笑”的阶段,仅仅依靠它的持久力而超越了“可笑”的境地。最后一场戏不是“团圆”,而叫作“重圆”:第二次尾声。

我们被允许看到一幕传统的浪漫场景,但随即它就被吞没在重重叠叠的语境当中。在“贿权”里,我们看到失误军机的安禄山向杨国忠寻求生路,这已经为后来皇帝沉浸私人情感、不顾国家法纪做了铺垫。几场戏之后,我们看到,玄宗因为和贵妃的姊妹调情而导致了情人之间的争吵,以皇帝急于和好告终。玄宗从君王一变而为被爱情弄得神魂颠倒的普通人,这里的政治讽刺不容忽视;同时它起到的作用则是保证了皇帝用情的专一。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场景让爱情显得有些滑稽:玄宗的情,好像只是盲目而过分的宠爱而已。

在情人相互道歉之后,我们看到一个全新的语境。在“疑谶”一场,郭子仪来到长安,在一家酒铺子里,看到杨家和安禄山僭越豪奢的举止,感到义愤填膺。他还看到一首题壁诗,预示了安禄山叛变和贵妃之死。郭子仪的“诗意”表现为辛弃疾式的忠肝义胆、慷慨激昂。他这一场戏安排在官场腐败与皇帝贵妃小小的爱情游戏之后,而他那种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在此之前一直很缺乏的,立刻得到了我们全心全意的赞同。这场戏以下面的唱词结束:

且喜奋云霄有分上天衢。直待的把乾坤重整顿,将百千秋第一等勋业图。纵有妖氛孽蛊,少不得肩担日月,手把大唐扶。

从全剧开始时动人而浪漫的“定情”直到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但是紧接着,下一出“闻乐”把我们带到月宫,在这里,嫦娥的唱段没有任何反讽意味,和“定情”中的诗意语言极为相似,而这种诗意语言是刚刚被郭子仪的出现颠覆了的。这种浪漫诗意爱情本来已经被揭破,使观众意识到它是一种盲目宠爱,只会导致腐败和蠢行。把那份诗意(虽然还不是爱情本身)带到月宫世界,它就可以保持其动人魅力而不致产生任何腐败的后果:也就是说,诗意的语境被取消了。嫦娥唱道:

清光独把良宵占,经万古纤尘不染。散瑶空,风露洒银蟾,一派仙音微飐。

剧作家这样的安排,使性质不同的场景错置交织,是传奇在形式上的传统手段,这里被用来创造独立自治的境界,每种境界都有其内在的合法性。洪昇为了抗拒语境对诗意的吞没和消解,利用了强有力的“戏中梦”主题,试图以其独有的方式消解下界发生的一切。这正是在全剧中占据了中心地位的“霓裳羽衣曲”的内容。仙女们唱道:

纵吹弹舌尖、玉纤,韵添;惊不醒人间梦魇,停不驻天宫漏签。

这是十分巧妙的手法,也是时代的特色:杨贵妃在梦中访问月宫,却听到仙乐告诉她说:这才是真实的世界,人间只是梦境而已。


“霓裳羽衣曲”所传达的信息控制住了非诗意的因素,它在剧中扮演了中心角色:跨越不同境界,言说它们的区别,保证它们相互之间的分离。杨贵妃记住“霓裳羽衣”的曲调,把它带回人间,并用乐谱把它记录下来。她随即把它教给宫女永新和念奴,她们又把它传授给李龟年指导下的梨园子弟。当梨园子弟演奏它时,这原本来自上界的仙乐再次越界,被华清宫外年轻的李谟听到和记住,在他的铁笛上吹奏出来(“偷曲”)。音乐最终沦落到等级制度的最低层:安禄山在夺取京城之后,命梨园子弟为他演奏的正是此曲(“骂贼”)。叛乱之后,李谟在江南遇到衰迈的李龟年,“霓裳羽衣曲”在一个哀伤的语境里出现(“弹词”)。大概要算最奇特的是在“仙忆”一折中,嫦娥派她的侍儿寒簧向此时已经成仙的杨玉环索取“霓裳”的曲谱——而这本来是月宫的仙乐,杨玉环凭记忆在唐宫写出,现在又须凭记忆在仙界重写一遍。乐曲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重圆”一折,嫦娥命天女为玄宗和杨玉环的重逢演奏此曲。当我们把这一乐曲不曾中断过的传授和表演过程一一叙来,它仿佛一幕微型戏剧,呈现的是《长生殿》的自我指认:“霓裳羽衣曲”来自另一个世界,因为偶然,因为上天的恩慈,被允许“出现”在人世,而不被人世所干扰和败坏,它随即回到上天,甚至变得更好了。我们偷听到它,或者偷觑它的表演,就像在“窥浴”一出戏里,低等角色偷看皇室情人的入浴。

在此剧中,天宫人物——牛郎,织女,嫦娥,还有成仙的杨玉环——都能够以最纯粹的形式来表现浪漫诗意。牛郎、织女,这对星界情人,既是下界事件的观众,也是管理者,他们是“爱情”的神仙化身。我想,要想描述他们所达到的所谓神仙眷属境界,大概莫过于说他们是一对没有仆人和家累的情人(织女有一些侍儿,但是她们构成了合唱队,而不是有任何个人观点的评论者):社会等级,连同它的一切语境,都被抹杀了。

虽然玄宗发过一些不够诗意的脾气,他的诗意也不断被语境所打断和破坏,但是玄宗从来没有放弃过诗意。在“定情”一场,我们看见数段几乎属于天界的诗意唱词,但是我们很快发现,过分的投入连累到了周围的世界,直到这个世界最终侵蚀和击碎了爱情之歌。玄宗的浪漫诗意几乎毫无痕迹地从庆祝转为丧失,从在场变为缺席,比如当他在“闻铃”一场中哀悼杨贵妃之死和他的孤独。他坚持使用爱的语言,因此,剧目安排他升入天界,在那里,他可以继续使用浪漫诗意语言,直到永恒。

被上界仙乐所感染,李谟成为剧中代表“诗意”的最有趣和最复杂的角色之一。李谟的诗意,与皇帝、贵妃和神仙们相比,是沉思性的,挽歌式的,一句话,是近代的。他是曲中“情”的见证人。他一边口吐浪漫的唱词,一边在华清宫墙外倾听,到得后来,他自己心目中的浪漫诗意,总是弥漫着对丧失的悲伤。他也许和玄宗一样被情驱使,但是,就像是近代的诗歌评论家,他的激情不是为了一个女子本身,而是为了对她的艺术再现,她留下的痕迹。他长途跋涉,去看杨贵妃的罗袜,他也总是在追寻“霓裳羽衣曲”。而作为对痕迹和再现钟情的情人,李谟不能升入天界。

我们可以把《长生殿》解读为诗意的寓言,也可以把它解读为爱情之沉迷的寓言。寓言在“尾声”里得到表现。忠贞不渝的情人最终和音乐密不可分,虽然无论是音乐还是两个情人都曾单独地漂流过。情人可以犯错误,可以被置于语境之中,音乐也可以甚至为像安禄山这样的人表演而不至于被败坏。情人经过种种考验,最终达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因此,也只有那曾流入人世、被凡人录入乐谱的“霓裳羽衣曲”,最适合在他们重圆时演奏。

旧霓裳,新翻弄。唱与知音心自懂,要使情留万古无穷。


(本文选摘《华宴:宇文所安自选集》)


你可能还会喜欢:

宇文所安 | 《华宴》
田晓菲 | 影子与水文
康达维 | 赋学与选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