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永恒追问的格式塔视角
原书《序》
这本书的特殊性,也是可能吸引格式塔治疗师的地方在于,它将一位聪明而有思想的贡献者的成熟观点,应用于理论海洋的持续辩论之中。它极大地受益于皮尔斯、赫弗莱恩(Hefferline)和古德曼(Goodman)的独创性文字——他们的著作《格式塔治疗》(Gestalt Therapy),受益于皮尔斯的独创性著作,并不打算取而代之或是将其打入冷宫。但是,这本书不是对埃尔温·波尔斯特、米丽娅姆·波尔斯特(Erving and Miriam Polster)和乔·拉特纳(Joel Latner)的理论传统的基本介绍,也不是就格式塔治疗概念基础的某些突出论点进行扩展,尽管它将注意力转向了“场”(field)的概念和场取向的各个分支。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人对这一理论,以及近年来围绕该理论的发展的解读。
如作者所说,这本书的主旨是这样的:“从格式塔治疗最初的哲学原则到它在具体心理治疗方法中的表达方式,我[在]这里呈现我自己的格式塔地图。这……尤其适合格式塔治疗师,他们希望了解我在格式塔理论各方面的立场。我也热切地鼓励其他人制作自己的‘地图’,来展示对他们来说,这一理论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p. 217)
作者的地图覆盖范围很广泛。他论述了各式各样的话题:格式塔疗法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和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区别;自体的关系式观点;与系统截然不同的场;未分化状态转向稳定结构的脉动;可预测性和复杂性;创造性调整(creative adjustment);接触中断;性虐待;对话;不同话题中的团体本质与过程;等等。他的兴趣范围很广。
每个理论家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因此也是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写作的。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倾向于一种对关系中自体的深刻建构。他的观点很像弗里茨·皮尔斯的观点,也接近皮尔斯的个人风格。在他对对话的分析、对场的看法、对团体的思考,以及接待来访者时对自体的临床运用中,这种倾向表现得最为明显。他有意地避开那个放弃治疗师独立性、尽量与来访者融合的共情性调谐(empathic attunement)。为了促进有效对话,他让自己成为一个强劲的“他者”,请来访者与之建立联系,有时他是一个有吸引力或好奇的他者,有时当来访者太快或太武断地想要融合时,他是一个让人感到挫败的他者。
他关注场中的混沌、无序、不可预测性与有序、稳定性、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在这出对手戏中,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同时加强双方,这正是他的特别偏好。因此,在对团体的关注中,他青睐“街区”(street)的构想,这让城市枯燥无味生活中的无序有机会形成关系的模式和舞蹈。他对接触中断的特定描述——对我来说太有普遍性了——也遵循了这种辩证法。
通过他对自己临床工作方式的讨论,包括对个案的综合描述,可以看出他擅长保持做一个生动、直接、独特的个体,向来访者提出挑战。反过来,来访者需要创造他们自己的自体形式,与这个咨询师进行连接,而后者清晰地表达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他者。如果对个体性的偏爱超过群体,那会有点不同,因此而产生的是一个丰富有趣的个体和一个有深刻可能性的——如果是临时的——群体。
不管是否同意书中的观点,格式塔治疗师都会在阅读这本书中大大获益,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偏好和倾向性。也许他们自己的“地图”会变得更清晰。不管怎样,他们都会发现投入其中的精力是值得的。
菲利普·利希滕伯格(Philip Lichtenberg)
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Bryn Mawr)
2001年7月30日
《格式塔治疗实录》为皮尔斯的代表作之一,收入1966—1968年间,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苏尔伊萨兰学院一系列研讨会和密集工作坊的文字实录。这些珍贵的文字,记录了皮尔斯对格式塔治疗的哲学与方法论基础简洁而明晰的介绍,展现了皮尔斯运用格式塔治疗技术与梦工作的全过程。
完整、翔实的文字记录让当代读者既能见识皮尔斯独特的魅力与智慧,也能一窥格式塔治疗的精妙幽微之处。
《弗里茨·皮尔斯:格式塔治疗之父》
格式塔治疗丛书
[英]彼特鲁斯卡·克拉克森
[英]珍妮弗·麦丘恩 著
吴艳敏 译
弗里茨·皮尔斯,格式塔治疗的创立者之一。格式塔治疗整合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有机体理论、场理论、存在主义、整体论、心理剧等理论,结合戏剧、舞蹈、身体运动,并吸纳东方哲学思想,从现象学视角出发,主张在对“我”和场的充分觉察中体验、理解和行动,挑战并彻底革新了正统的精神分析理论,成为当今深具影响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之一,其诸多创新技术和理念已经为其他治疗流派所吸收。
本书对弗里茨·皮尔斯这位备受欢迎又充满争议的心理治疗大师的多彩人生进行了清晰易懂的描述,对其理论思想进行了简明透彻的探讨,并从皮尔斯演示工作坊的文字稿和影片中选取案例,对皮尔斯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独特的阐释和公允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