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体验”中,感受“对抗的乐趣”

南大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3-03-23



文化,可以说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是所有生活领域中人类创造的整体。


每种社会结构都是一种文化结构,每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研究不同的“生活秩序”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融合,并进而探索当今的文化塑造,这样一种社会学不是由自然科学的范例和标准制定的,而是由文化学的概念、模式和假设引领的。



文化与体验

在流行文化中,体验一直居于中心地位

 

体验以及对体验的追寻研究的是休闲时光研究领域中人们的想象和经常性无休止的活动。


希望拥有多次的、深入的体验的愿望主导着个体的生活方式,这导致了社会个性化的增强。体验公园、购物中心、博物馆、轰动性展览、体验游、狂欢、滑雪运动、城市庆典……



些文化与体育主题和活动创造了一种体验市场,它的目录可以无限制地延伸下去。文化愈来愈被当作事件、当作体验来策划和消费,人们在新近的文化社会学研究中对此进行了探索。

 

人类成了其内心生活的操纵者


格哈德·舒尔策在其《当代文化社会学》(1992)一书中因当代社会生活体验的相对重要意义提出了“体验社会”的论断。体验社会中个性化活动者的思想和行动都是以体验为导向的,这对于舒尔策来说与策略性的行为是融会贯通的:

 

体验理性是体验导向的系统化。主体为了体验目的而利用情境,从而成为本身的客体。体验理性是一种尝试,它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触发所期望的主体进程。人类成了其自身主体性的管理者,成了其内心生活的操纵者。

 

体验市场的商品在舒尔策的解读方式中成为心理物理学进程的触发器,个体必须对这一进程做出评判。此外,共同的体验比如对大事件的参与也创造了集体自我经验可能性。



《文化学研究导论:理论基础·方法思路·研究视角》

(德)安斯加·纽宁(德)维拉·纽宁  主编

闵志荣 译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以集体性简化的体验模式为导向的主体选择行为使得阶层产生了,它们是根据年龄和受教育程度进行划分的群体,在体验的过程中鲜明地形成了特别的取向和风格。只是舒尔策在其文化社会学的理念中对大众文化的感知并不非常精确,他对日常美学进行典型化操作,如提出“普通模式和紧张模式”。


这种典型化会向行为者告知体验程序,因而他无心地遮盖住了大众文化的生机、活力和创造性。由此,他含蓄地再次贬低了为德国学术界所不屑的流行元素。而且,他还忽略了大众文化的体验也具有固定于社会权力关系的意义维度。在流行元素这一场所中,意义发生偏移,新的意义被创造出来,现存的东西被超越。

 

大众体验威胁着主导秩序


在流行文化中,体验一直居于中心地位。对“现时”的深入体验可能会过度地、狂欢式地跨越边界和等级,消除与其他集体经验之间的距离,是大众娱乐的本质元素。流行体验或多或少也受到对现有权力关系和支配关系的批评,受到“对抗的乐趣”的影响,文化研究已经指出了这一点。



费斯克认为,人们必须把大众的娱乐和体验与霸权的娱乐和体验区分开来。因为大众娱乐是在与权力的对立中产生的,无论这种权力是社会性的、伦理性的、美学性的还是文本性的。权力试图控制、规诫大众娱乐,试图从政治和商业角度去收纳大众娱乐。根据费斯克的观点,大众体验存在于与主导秩序的对抗关系中,它们威胁着主导秩序,象征着无秩序和反抗。文化被视为具有反抗性质。

 


文化与全球化

空闲时间领域中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官僚机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学领域中的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根据一些评论家的观点,资本、商品、符号、图像、移民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导致了文化领域的自主性,不过也同时导致了上文提及的去差异化现象。这一进程的推进力是商品,被跨国界的法人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语境中进行售卖。詹姆逊指出,与商品关联在一起的图像导致了“市场的欲望性占有”因此,商品成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


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单一,生活质量日益下降


现如今,文化社会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文化变迁是否会导致日益增长的同质化,或者说,人们是否也可以辨认出异质化过程。特别是乔治·里兹对如今的跨国消费文化进行了批判性解读。从麦当劳快餐店的最优化改革出发,他认识到了一种基于可计算性和效率的当代文化。


空闲时间领域中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官僚机构——从快餐到包价旅行到节庆文化,其标准化的商品具有有效地满足需求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领域被组织及其技术收服。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单一,生活质量日益下降。



麦当劳社会的标准化承诺加固了“顺从的外壳”,马克斯·韦伯已经看到了这一点。现在,连空闲时间都被进行了优化改革。罗兰·罗伯森也认为,文化成为商品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对于全球化进程而言具有核心意义。不过,借助全球化本土性调整这一概念,他强调存在相同中的不同,一方面因为全球化营销必须根据当地的情况、方法和认同去传播其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变迁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进行持续性相互渗透的特点。


通过差异、多元和杂交确立“全球后现代性”


全球化因此展现出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复杂结合。许多新近的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文化元素在当地获得了新的表达方式,迎来了去领土化、混合和杂交进程。象征、符号和意识形态被从它们本源的语境中析取出来,在与其他文化元素混合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意义。


因此,说唱在拉丁美洲被艺术家们与萨尔萨舞曲、雷鬼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象征形式及其含义一直在经历着变化。世界各地都创造出了空间上距离遥远的文化的特有版本。因此,全球化总是暗含着翻译和再领土化进程。通过对全球资源的创造性使用,文化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状态。符号流和图像流并未带来统一的文化,“全球后现代性”正是通过差异、多元和杂交而获得确立的。

 

你可能还会喜欢:

杜尚,一个康德主义者

在我们的文化使命中,共享着一个人类社会的生命

我们来谈谈人已然从中消失的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