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拙、大——青年编辑的三重境界

李亭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3-03-23


7月11日,第十一届江苏书展落下帷幕。据统计,书展五天时间里,共有1.12亿人次在线上和线下参与了书展。


开幕首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第二届江苏青年出版编辑人才论坛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7位青年出版编辑人才代表围绕“新时代青年编辑的使命与担当”进行深入交流,南京大学出版社古籍编辑室主任李亭以“青年编辑的三重境界”为题发表了演讲。



重、拙、大——青年编辑的三重境界

 

李亭

 

晚清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借三首词谈“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的三重境界,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文学既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反过来对人生产生启示。



其实,晚清尚有另一位词学大家况周颐,他的《蕙风词话》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一起被誉为晚清词坛“双璧”。他也有一段著名的词论:“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轻者重之反,巧者拙之反,纤者大之反,当知所戒矣。”(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 “重、拙、大”,不仅是晚清词学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在我看来,也恰好可以对应青年编辑必经的三重境界。


重者轻之反

——沉潜积累,从容不迫


“重者,沉着之谓。”在词学范畴,它可以解释为凝重而有神韵,“掷地作金石声”。需“读书多,学力日进”,方能达成。尤其“天分聪明人最宜学凝重一路”。(《蕙风词话》卷一)当我们把它引入编辑工作,则可以理解为沉着稳重,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相同之处在于,都要重视学识的积累,不耍小聪明,愿意下笨功夫。


青年编辑首先需有一段沉潜期,吸收各种养分,扩大知识面,培养编校敏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尽可能使编校能力达到专精的水准,加固精品出版链条中编校这一环。根基不牢则建筑不稳,学养不足则贻误读者。编校能力是一个编辑最值得自豪的底气,专业使你能与作者平等对话,从而拥有从容不迫的气度。此为青年编辑的第一重境界。


拙者巧之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老子》说:“大巧若拙。”况周颐进一步说:“巧不如拙。” “拙”在文学批评里是一种近似天真自然的状态,在况氏词论中,以一言蔽之,“若赤子之笑啼然,看似至易,而实至难者也”。(《蕙风词话》卷五)不同于前文提到的下笨功夫,对于编辑工作来说,“拙”更近于保有对这份职业的赤子之心。


我们曾经凭着一腔爱书的热情选择进入这个行业,尽管时代的大环境和出版社的小环境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只要时时能想起自己对书的热爱,排除干扰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以此为准则,或许显得不那么讨巧,却会帮助你做出更正确的决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此为青年编辑的第二重境界。


大者纤之反

——拈大题目,出大意义


作为纤巧的反面,大的意义尤为丰富。有学者对此作出引申:“大就是寄托邦国大事。”清人词论里还有一句话正可作为“大”的注解:作词要敢于“拈大题目,出大意义”。(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八)词这一文体,一度被视为小道艳科,不受重视,清代的词人却敢于发出这样具有大气魄的声音。对于编辑来说,同样应该不惮于承担大项目、策划大项目。尽管大家更常听到的是,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在工作中,我们反而不应被这样的说法束缚住思维、捆绑住手脚。编辑的成长不应止步于案头,而当拥有更为高远的追求。


出版工作的意义在于打造精品出版物,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为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提供智力支持。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主题出版,到中国文化走出去,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典籍整理,从知识普及到学术传承,这正是出版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编辑努力的方向。我们应当主动承担传承经典文化、传播创新成果的使命与责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为青年编辑的第三重境界。


一书一世界

——立足专业,深耕细作


我从2007年进入南京大学出版社,十多年来,一直以一部书——《全清词》为工作重心。《全清词》是词学领域内我国古代典籍整理的一项大型总集类项目,早在1982年就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立项,至今已有近40年的时间,全部编纂完成将达100册~120册,收词作30万首以上,凡4000余万言。编纂时间长,跨度大,且头绪繁多。


从最初只承担最基础的排版、校对工作,到不断深入、全面系统地参与到整个项目的编纂、统筹工作中,我获得了快速的成长,认识到编辑工作的复杂性。承担这样的大项目,既应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储备大量的专业知识,还需与作者团队随时保持密切的沟通,完善与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


也正是在日复一日繁琐细碎、单调重复的工作中,我渐次体会到了重、拙、大这三重境界的意义与关联。这三重境界分开看各有深意,合而观之,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留心积累方能富于学养,具备承担大项目的能力;而学养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又有赖于大项目的锻炼。不忘初心才可不计一时得失,具备承担大项目的勇气;而勇气又不能凭空而来,蓦然回首,它仍扎根于你最初的热情。对晚清词坛来说,况氏提出的“重拙大”是振衰起敝之论;对从事编辑工作的我们来说,它启示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奋发向上的同时仍能永葆初心。


我所在的古籍部尽管成立时间不久,规模不大,但部门里的每一位编辑都是出于对古籍的热爱走到一起。在部门成立之初,金鑫荣社长就为我们确立了小而精的出版方向,凝聚团队力量,发挥团队优势,始终树立精品意识,坚守精品出版,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本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



如今,以《全清词》为基础,我们又进一步深耕细作,以学术视野规划词籍文献整理,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学术价值的清代词籍与词学史料进行系统、深度的挖掘与开发。除了进行中的《全清词·咸同卷》《光宣卷》外,去年开始,我们又启动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词籍选本珍稀版本汇刊》《清代词学编年史》的编辑出版工作,力求为学界提供更为丰富的词学文献资源,也为大众读者阅读清词、了解清词提供方便。与此同时,又以文献整理推进学术出版,分批推出以汇集清词研究最新成果、展示清词研究整体风貌为特色的《清词研究新境域丛书》。将整理与研究相结合,以形成南大社在清词领域的出版特色与专业优势,助力清词研究新时代的开启。


值得高兴的是,《全清词·嘉道卷》最近获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这对我们《全清词》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莫大的肯定与鼓励。编辑可以坐冷板凳,但我们编的好书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看到。


青年编辑的成长需要经历较长的积累期,编辑工作的繁琐细碎、需要承受的压力与委屈常常给我们带来困惑与迷茫,编辑满足感的获得却又那样容易,编到喜欢的书稿,寻找到合适的封面设计,甚至只是拿到刚出厂的责编样书。时间的磨洗如大浪淘沙,每一份带有温度的收获,无论大小,都足以给予我们重新出发的勇气。穿过长长的隧道,愿大家都能迎来豁然开朗的明天。


你可能还会喜欢:

“三变”柳永与起舞的仁宗
田晓菲 | 影子与水文
张宏生 | 清词研究,期待下一个十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