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青年 | 我从战地来——90后战地记者杨臻

2018-01-15 新华社


有人说,

足球是一场战争。



对叙利亚人来说,

这个比喻太残酷,

因为它就是现实。



在过去近七年中,

很多叙利亚球员被剥下球衣,

换上军装,奔赴战场。



或是穿上救生衣,

穿越冰冷的海水,

落难他乡。



战争一旦开始,

哪有胜利可言。

活下去,

就意味着一切。



“新青年”第3期

邀请到90后战地记者

杨臻

分享叙利亚的远方故事


《我从战地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33cqcn5f&width=500&height=375&auto=0

演讲实录

大家好!

我是新青年杨臻。


我是一名记者,

在叙利亚呆了两年半的时间,

半年多前,刚刚回到国内。


说起叙利亚,

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想到战乱,

但人们往往忽略了,

她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

叙利亚就有6个。


三年前,

我第一次去叙利亚的难民营采访,

那是政府军刚刚收复的一个小镇,

在大马士革郊区。

此前被围困在那个小镇里的平民,

都被临时安顿在这个难民营当中。


我看到一位小女孩儿,

大概就三四岁的样子,

瘦得皮包骨头,

但是眼睛很大、很漂亮。


她刚刚到难民营,

看到水和大饼后说的第一句话,

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

她说:

“妈妈,我们这是到天堂了吗?”


我把一粒从国内带过去的大白兔奶糖递给她,

她拿着端详了半天,

然后把它含在嘴里,

突然躲到她妈妈身后大哭起来。


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

后来,她的妈妈告诉我说:


“你知道吗?

在交战区里,

一包白砂糖标价超过100美元,

我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

还不知道甜是什么滋味


“饥饿”和“绝望”,

是我听到最多的词。

就是一粒我们司空见惯的大白兔奶糖,

那天却让我尝到了一种浓得化不开的苦涩。


但叙利亚也不只有苦涩,

也有很多快乐,

也有梦想。


比如,

让人印象深刻的叙利亚国家足球队。


去年,中国队在西安迎战叙利亚。

那天,我们在大马士革一家咖啡馆,

看了这场比赛。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咱们在主场0:1输了。

我很郁闷,

坐我边上一位叙利亚朋友,

半开玩笑地安慰我说:

“我们啥都输了,总该赢场球吧?”


后来,

叙利亚又爆冷赢了亚洲劲旅乌兹别克斯坦,

主教练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泣不成声,

他说:

“这不是我的胜利,

而是整个国家的胜利,

是叙利亚人民的胜利。”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主教练眼泪背后的心酸,

可能只有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叙利亚的人,

才会深刻地体会到——


在过去的将近七年当中,

多少球员被战争剥下了身上的球衣,

换上军装,奔赴战场;

又或是穿上救生衣,

穿越冰冷的海水,落难他乡。


最后,这支战乱中的球队,

在附加赛惜败给了澳大利亚,

但是他们已经创造了国家队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有人说,足球就是一场战争。

对于叙利亚人来说,

这个比喻实在是太残酷了,

因为它就是现实。


他们进了世界杯又能怎么样呢?


这些年,

他们已经输掉了生命,

输掉了亲人,输掉了家园。


眼下,这场残酷的“足球比赛”,

仍在旷日持久地进行着,

谁也不知道终场哨声什么时候才会吹响。


有一次,我们去叙利亚东部采访,

抗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德鲁兹民兵。


在距离前线最近的一个村庄,

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已经逃走了。

但在一个已经塌了一半的房子里,

我们遇到了一个老人,

独自坐在家里。


他空荡荡的客厅里只摆着两排沙发,

房间的一角挂着一幅年轻人的照片。

那个老人带着一顶黑色的、

普普通通的鸭舌帽。


但我注意到帽子上,

有一个小小的破洞。

老人告诉我说:

“那个洞是弹孔。

而那颗子弹,

永远地留在了我儿子的脑壳里。”


墙上的那张照片就是他的儿子的遗像。

老人把那顶帽子,

每天形影不离地戴在自己的头上。


那个老人的画面久久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它就像一个黑色的眼睛,

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残酷。

 

战争所带来的,

不只是冷冰冰的伤亡数字,

是无数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是无数个本该像我们一样有温度的人。


所以每次采访,

我都从来没考虑过自己是否勇敢这件事,

我只是害怕,

我所做的配不上他们的苦难。


很多时候,

我也会感到无力和迷茫。

因为我所做的,

并没有改变这场战争的走向,

也无法改变叙利亚人生离死别、

流离失所的命运。


战争一旦开始,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

活下去,

就意味着一切。


虽然说战争总有一天会以某种方式结束,

不管哪一方最后赢得这场战争,

但最大的输家永远是这些无辜的平民。


这是我在叙利亚所看到的故事,

我是新青年杨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战地是一个场所,

更是一种选择。

致敬战地记者,

祈祷世界和平。



推荐演讲嘉宾请发送邮件至:

YouthTalks@qq.com



“新青年YouthTalks”

新华社创新项目

分享新时代的青年故事


— 新华社新青年工作室出品 —


往期链接:
第1期:彭凯《国旗的故事》

第2期:黄俊鹏《心越急,红越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