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的发展及选购策略
让天下没有难找的医疗器械服务信息!
“医疗器械助手” 让一切触手可及!
点击图片
现今,医疗仪器已经成为医院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的物质基础和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各医疗单位为了提高其诊疗水平、医疗质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纷纷购置和更换检查设备,其中CT设备的购置和更换最为突出。CT技术发展迅速,虽然国际市场品牌比较固定,但产品的档次和型号有很多,不合理地购置和更换CT设备,不仅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也会增加病人的医疗费用。本文就CT技术的发展及在当今CT发展形势下如何选择采购CT设备, 浅谈一下看法和意见。
一、CT技术的发展
CT机自1972年由Hounsfield发明制造以来,从最初的单排平扫CT,到基于滑环技术的螺旋CT,最终发展到现在的多层螺旋CT,经历了第一代到第五代的代次更替。CT机的发展都是围绕着其核心技术的革新而展开的,包括X线管、探测器、机架转速及图像重建,具体如下:
1、X线球管。作为CT的射线发射源,X线球管是CT机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CT使用过程中的最大耗材,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CT机的性能和稳定性。球管技术的发展包括热容量的增加、动态焦点技术、动态电流调节技术和稳定性设计等。
1)球管热容量:在CT的排数不断增加的同时,球管的热容量也随着增加,从2M发展到现在的8M。球管的热容量需要和CT的排数相对应。一般而言,16排CT的球管热容量在5M左右可以满足使用的要求,但在64排及以上的CT中,球管的热容量必须达到8M。在飞利浦、GE等主流厂商,高端的64排及以上CT上的球管都是配备8M的球管。西门子公司有一款“0”M球管,装到其64排及双源CT上。这个“0”M的概念是指球管的本身不储存热量,而是通过另设一个水冷机,将热量直接带走。从设计的理念来讲,这个技术比较先进,但在该技术使用的前期,球管的爆破率较高,近期有所好转。
2)动态焦点技术:以前的CT都是采用单焦点技术,现在高端CT为了获得更多的采样率,采用了动态焦点技术。飞利浦公司在其256 ICT上采用了动态四焦点技术,相比以前的单焦点技术,采样率增加了4倍;西门子在双源上也采取了类似的动态双焦点,采样率可增加2倍;GE采用的则是动态变焦的设计,在扫描过程中大小焦点动态切换,以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评价球管焦点的参数中,最重要的是看采样率、大焦点的大小、小焦点的大小。
3)动态电流调节技术:由于人体各个部位对于放射线吸收明显不同(如图1),当扫描对X线吸收较强的部位时应用满功率球管曝光以保证图像质量,而当扫描对X线吸收较弱的部位或者非本次检查主要观察部位时,球管应自动降低电流以降低剂量。球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最早于1981年由Haaga等人提出,且1994年由GE医疗最先推向市场。球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包括X-Y平面调节Z轴调节(如图2、3),目前各个厂家的球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都包含两个方向的自动调节(如表1)。通过球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可以使全身各个部位的CT检查剂量得到不同程度的减低。
4)球管的稳定性设计;球管的稳定性设计旨在提高球管的使用寿命。除了前文提到的球管热容量外,还有球管的冷却设计和防止靶面龟裂技术。GE和飞利浦在球管的冷却技术上均采用冷却液直冷技术,使球管的冷却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飞利浦的MRC球管将阳极靶面切割为多个节段,解决了传统靶面对单位面积高热量聚集容易导致阳极变形、龟裂的问题,提高了球管的使用寿命。
2、探测器。从某种意义上讲,CT的发展即为探测器的发展。CT从单排到64排再到后64排,都是探测器排数的增加,CT档次的划分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探测器不同。与此同时,随着探测器排列的增加,传统探测器结构及数据采集系统(DAS)正面临难以解决的难题——探测器内部数据传输线过长导致信号损耗增加、探测器单元增加使探测器间隙数量增加引起X射线接受效率降低。针对这两个问题,现今都有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将传统探测器及DAS长达数公里的引线数据传输距离缩短为“零”,最大程度上减少引线的数量和传输距离,大幅度降低电阻、发热、电磁干扰等减低信噪比的痼疾,实现“0”信号损耗。这个技术叫做探测器的芯片化,已经在西门子的光子探测器和飞利浦的微平板探测器上得到了应用。GE在解决传输速度上采用了另外的途径,通过在普通的稀土陶瓷探测器材料中添加一些稀有元素,使得探测器本身的反应速度变快,称之为宝石探测器,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已经应用到了64排CT中。另一方面,将每256个传统CT探测器单元集成为一个探测器模块,只需要4块探测器模块无缝拼接即可达到传统64排探测器才能完成的覆盖,实现接近100%的X线接收面积。这种技术叫做探测器的平板化,目前只有在飞利浦的微平板探测器上得以实现。芯片化和平板化技术的结合,可以使CT仅需常规CT约20%的辐射剂量,即可获得高质量图像。
探测器的增加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锥形束伪影。当探测器小于或等于100px时,X射线到每个探测器的距离可以看成是相等的。但是当探测器进一步增加到200px甚至400px时,X线到探测器中间的距离和到边缘的距离就不能简单地看成相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前期的东芝320排CT会出现屋顶效应的原因。要消除探测器增宽所带来的影响,就需要使得X线到每个探测器单元的距离是相等的。飞利浦率先研发出了球面探测器,其在X-Y和Z轴上都为弧形结构,整个探测器为一个球面结构,所以,以球管为圆心到探测器各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从而有效地消除了锥形束伪影的问题。
3、机架转速。 CT的发展在排数增加的同时,转速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16排转速0.5s到后64排的0.27s。在64排及以下CT的驱动方式采用的都是滚珠轴承和钢带驱动(或类似),这种驱动方式由于机械稳定的局限性,转速也受到限制。在后64排CT上,驱动方式发生了改进,比如,飞利浦的iCT使用了气垫轴承技术,机架在旋转时无摩擦,在较原有的滚珠轴承提高了精度的同时,机架速度达到了0.27秒。西门子的双源FLASH使用磁悬浮技术,转速达到了0.28s。GE的宝石CT Discovery 750HD和东芝的Aquilion One为0.35s。但是,GE的128排CT Revolution和东芝的Aquilion One Vision缩减到了0.27s。
4、重建技术。 目前各厂家相继推出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IR)算法,它并不是一种全新发现的算法,最早的CT应用的就是此算法。相比较传统的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迭代技术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甚至可以提高图像质量。表2为各主流品牌CT运用迭代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效果对比,可见各大公司的迭代技术水平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细微差别,有研究发现飞利浦的iDose4 在降低剂量方面略胜一筹。
二、CT的档次分型及选购策略
在购买CT设备的过程中,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档次的选择。有些医疗单位把拥有高档CT机看作是提高医院档次、地位的首要方法,并将其视为创收的方法之一,但往往在购置后的日常工作中, 并不能充分发挥该CT设备的价值, 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即使是同一档次的设备,由于其技术和功能不一样,也有较大的差别,需对产品做充分的调研。采购时, 医疗单位还应综合本单位的经济实力、技术力量以及周边医疗单位的师资力量和设备状态, 并考虑到该设备的维护费用和当地的经济状况,合理购置CT设备。
卫生部对CT的档次分型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将CT划分如下:
1、临床实用型;16排及以下;
2、临床科研型;64排及以下;
3、科学研究型;128排及以上、双源CT和能谱成像CT。
临床实用型的16层螺旋CT可实现各向同性的图像采集, 超薄切面和微体素采集, 能够产生多达数百层的横断面图像, 图像后处理软件也较为丰富,能够基本满足普通的临床需求,如平扫、增强及外周血管成像等。二级医院或CT 日工作量在20~ 60人次的单位,如无特殊需求的重点专科, 可考虑购置配备相应配置( 相应的后处理功能软件: 3D、MIP、MPR、图像叠加复合功能及仿真腔镜功能等)的16排螺旋CT。由于目前主流厂家16排的技术比较成熟,在选择产品型号时对产品本身的考虑比较少,除考察机架转速、球管的热容量和使用寿命等最主要的参数外,更多的是考虑售后服务、品牌和价格,及该机型在其他医院的应用情况, 机器配件的供应及价格, 机器的维修和运营成本等。
临床研究型指的是64排层面的CT。三级医院、CT日工作量在60人次以上的医疗单位或本单位的规划内重点专科建设有心胸外科、神经内外科,可以考虑购置64排螺旋CT以上档次, 并配备当前所有的后处理功能软件,如心脏CT成像、肺、脑灌注成像等。根据探测器技术及影像链的不同,临床研究型CT又分为先进型和实用型两档。
实用型采用的是传统探测器,在2012年以前推出的64排产品基本属于这个类型,包括GE的VCT、飞利浦的纳米CT Brilliance 128、西门子的AS+、东芝的Aquilion CX 等。在这档CT中,主张采用大球管和高压发生器,在采购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球管热容量的大小和高压发生器的功率;由于64排属于高档设备范畴,对图像质量也有新的要求,主要关注X-Y轴空间分辨率、Z轴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等。64排区别16排最大的功能就是心脏成像,所以64排CT的心脏成像时间分辨率就尤为重要。近10年的临床实践表明,64排做心脏必须要控制心率,最好在65次/分以下,控制的方法为病人在扫描之前口服倍他乐克或硝酸甘油,也有医院让病人吸氧以控制心率。在64排CT硬件的基础上,也有厂家为了提高心脏成像的心率适应范围,通过一些扫描和编辑的软件,来提高时间分辨率。比如GE的冠脉追踪技术-自由之心和飞利浦的iPatient量体成像技术,可以使时间分辨率提高到30ms左右。由于是新的技术,实际的临床效果有待验证,有时厂家会将这些软件功能列为选件,选购时需注意。
先进型是基于探测器而言的,是指在这档CT中采用不同于与传统CT的探测器。飞利浦在先进型64排CT中使用了微平板探测器,对应的产品为微平板Ingenuity CT;西门子使用的是光子探测器,对应的产品为Edge;GE为宝石探测器,对应的产品为宝石CT。这些探测器也同时应用到其各自的后64排产品中,后文会有专门的阐述。这类CT的共同点都是加快探测器的传输速度,降低电子噪音,以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噪音和降低剂量。在这类产品的采购中需重点关注的是探测器芯片化和模块化的程度、噪音指数、采样率和剂量。在关注剂量时,除了探测器本身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低剂量的迭代技术,具体见前文所述。对于比较关注剂量和有一定科研要求的医院,先进型的64排CT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在64排CT的采购过程中还会遇到能量功能是否需要的问题。能量成像是近年兴起的一个诊断方法,希望通过CT分析出病灶的性质,比如肿瘤良恶性的判定,通风结石的成分分析等,实际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目前主流的四大厂家都能够实现能量成像,然而,选用这个功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自从能量成像出现以来,业界是带着一种怀疑和新鲜的态度去关注它的。能量成像的理论基础是必须要有同时同源同向的高低两组射线,而目前并没有设备能够达到这个要求,所以其临床应用也只是一种模仿性质,实际临床应用较少。总体而言,能量成像是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方法,但仍需要完善。
科学研究型是指后64排CT,从技术特点上可以看出,这类设备的主要特点是转速加快,探测器加宽,主要目的为实现无限制的心脏成像。这类设备适合大型的三甲医院,对科研有比较高的要求和对心脏成像的速度和诊断准确度期望较大的医院可以考虑选购,但这类设备价格昂贵,需结合医院自身的发展和财务状况。
以上为各个档次设备的主要特点及在采购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当然在CT采购中还有一些所有机型要关注的参数,如孔径、机架倾角、探测器数目、滑环类型、机架倾斜扫描、冷却方式、最薄探测器宽度、探测器长轴宽度、探测器光子转换效率。扫描床系统要评价的项目是扫描床最大承重、扫描床水平移动范围、移动速度、移动高度、垂直升降范围。高压发生器主要评价发生器功率、球管热容量、管电压、管电流范围、球管大小焦点、球管保用圈次数、采样率、数据信号传输方式、最大扫描时间。操作台主要评价主频、内存大小、原始数据图像硬盘容量、图像存储量、DICOM 接口、显示器等。高级独立工作站主要评价其内存、硬盘大小、图像存储量、CPU 主频、工作站与其它影像设备(CT、DSA、MR、CR)共享功能、DICOM接口、图像从操作台到工作站的传输速度、后处理的处理速度和便捷性等。
在购买CT时还需考虑的是设备的流程控制问题。随着螺旋CT转速的加快,每个患者的检查时间主要不是消耗在扫描本身上, 而是在扫描前的准备和扫描后的处理上, 如位置的摆放、扫描程序的设定和修正、患者屏息的训练、扫描完毕后的照相等。单纯扫描时间在整个检查时间中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西门子和飞利浦在流程控制方面有专门的软件进行协助管理,在采购CT的时候可以让厂家赠送。
三、合同的签订与验收
大型医疗设备的订购,包括很多软硬件设备,其中有些是必备的,有些是可任选的,此外还有备件、维修仪表、技术资料、工具等等。因此,订购合同必须要详尽完备。在签订合同时, 我们应注意确认以下问题:
1、设备的性能指标。
2、基本系统中包括的硬件设备清单、软件清单、备件清单、任选设备清单,以及厂家必须保证提供的全部技术资料、手册( 如不能提供的资料应该特殊说明)。
3、售后服务以及技术支持的保证( 包括软件的支持)。
完备的合同将大大有利于今后CT设备的应用、管理和维护,而合同条款不明确、不详细完备,则会给验收带来困难,以至在经济上遭受损失。
CT设备到达医院后,是由生产厂家派人来进行安装的。为了保证CT能迅速地安装并投入使用, 必须做好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在安装过程中我方工程人员除需注意掌握设备性能,学习安装技术外,还要做好安装的原始记录( 包括测试记录),保存好原始的扫描图像照片等,以便今后维修设备时加以比较。CT的验收必须严格,一方面外国厂家急于交付使用, 另一方面我方不太明确验收条款和方法,因此,我们要根据产品的技术条件提出具体验收方案( 需得到厂方认可),其中包括验收项目、方法、测试手段、使用仪器等等。
四、维修与保养[8]
设备采购完后除了设备的性能外,售后与维修也非常重要。维修包括维护与修理, 需要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和修理人员协作完成。有条件的医院, 最好配备专职维修人员,以确保CT优质、高效、低耗运行,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指定CT管理、操作、维修规程, 按章管理。
2、采用专用供电回路( 或专用变压器) 供电,确保稳定可靠。工作中不得突然停电,否则会造成CT故障或损坏。
3、保持机房环境、设备干净, 温度、湿度稳定。
4、保持接地系统良好、可靠。
5、做好定期维护、检测、校正, 特别是滑环、碳刷、高压发生器和球管等部件。
6、发现异常及故障, 及时报告维修人员检修, 或联系厂商维修部解决。
7、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养, 合同约定厂商认真进行维修技术培训,支持鼓励维修人员积极参与有关的技术培训、学术交流和他院CT的故障维修,不断提高维修水平,保证CT 优质、高效、低耗运行。
8、购置适当的易损配件备用,以减少停机时间。
9、做好运行、维修记录。
结语
目前国际CT机市场竞争激烈,CT机改型换代较快,档次、系列、规格型号各异,技术性能指标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评价CT机质量及性能,择优、合理引进适宜的CT机是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就CT技术的发展及选购的型号选择、注意事项、维修保养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仅供参考。
作者简介:杨玉志
2005.4-2011.3南京市鼓楼医院设备处 工程师
2011年-南京市鼓楼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处 处长助理
奖励状况:
2005年9月荣获中国首批国际临床工程师认证
2005年起至今,每年鼓楼医院先进工作者
2009、2010、2011、2012年度鼓楼医院优秀共产党员
来源:必联网医疗设备采购交流
首届面向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医疗器械质控培训(认证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