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仰的力量 | 杨芙清:爱国是本分 奋斗是幸福

北大融媒体中心​ 北大发布 2022-03-23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官方发布平台

 



《信仰的力量》第4集


 杨芙清:爱国是本分 奋斗是幸福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无锡城,宣告了无锡的解放。17岁的杨芙清也兴奋地跑出家门,加入了庆祝解放的队伍中,从此开启了她与祖国同行的七十年奋斗历程。


“所以那时候就好像鸟飞出了笼子一样,到街上去,特别地兴奋,参加了庆祝解放的各种活动。”


“他们给我起的名字叫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那时候就感觉到天是亮的,所以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从此,爱国和奋斗,成为她一生的信条。怀着建设新中国的志向,她来到了北京大学,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计算机软件科学研究者。


“那时候一股爱国的精神,总要觉得为国家做点什么,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我们年轻人起来做支撑,老一辈打出江山了,我们要建设,就是这样一种思想。”


大学时期的杨芙清


国之所需,我之所向,是她矢志不渝的信仰。1962年,国家需要再次派遣杨芙清再度赴苏联做研究。那时候中苏关系恶化,外部环境很危险;而杨芙清的孩子尚未满周岁。然而面对国家的需要,她义无反顾,踏上征程。


“学校就找我去,告诉我,现在中苏关系恶化,环境很艰苦,也有危险性,问我们怎么样。我说我是共产党员,党要我到哪去,我就到哪。


杨芙清在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使用箭牌计算机


六十年代,杨芙清参与研制我国首台每秒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计算机——150机,担任操作系统组组长,带着一群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的青年人,仅凭着一腔爱国热情攻克难关。


“每个人每天就睡二三个小时,轮流上机,用二十来天时间,百万条的操作指令调试成功,而且还与别的系统联调,打着背包凯旋而归,觉得特别有豪气。”


杨芙清与同事操作150机


150机之后,她又负责了200系列240机操作系统设计,组织团队开启“青鸟工程”,推动国家设置软件工程学科和工程博士,为中国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贯穿其中的就是她的爱国情、奋斗志。


“所以要有志气,有一颗爱国的心,有担当,然后你就有奋斗的勇气,就会开发你的脑力,发挥你的创造性。所以我说爱国是本分,有担当才会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会奋斗,奋斗才会激发你的能量,去解决问题,才会去创新。”


 “立德树人,一个人不能是自私的,是要为了国家的,解放了,我们有了自己的祖国了,要为国家的需求去做,实际上就是‘德’。德不是考虑你自己,而是考虑国家的需求,有德之才才是有用之才。”


杨芙清与北大软微学院第一届学生亲切交谈


爱国、奋斗、奉献,是杨芙清院士坚守一生的信念,也是她对青年学子的殷殷期待。


“怎么理解未名湖的灵气,我说三条:第一条祖国的阳光雨露,党的领导;第二条,老一辈的勤奋与孜孜探索,卓越的成就和爱国的情怀;第三条,学子们的青春活力、追求理想,薪火相传;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所以我们希望每个年轻人要承担起自己历史的责任,要担当起,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传下去。”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与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的《信仰的力量——北京大学老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专题片》于3月8日在北京大学电视台“博雅银龄”专栏开播,每周一集,并在各主要视频平台同步上线。


该系列历时3年,采访拍摄了100位老同志。通过老同志讲述个人成长故事、介绍为人治学经验、分享人生感悟心得,记录了北大老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历程,展现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和爱国爱校、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相关阅读


《信仰的力量》第2集 | 陈堃銶: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

《信仰的力量》第3集 | 潘文石:守护绿水青山



视频/文字来源: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融媒体中心

推送责编:麦佳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