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爵论坛 | 网络时代的个性化发行

作者/陈艳 导演帮 2021-03-21


近些年,随着资本不断融入电影市场,电影工业的话语权已经被出品、制片、发行、电商售票等方面瓜分殆尽。


网络时代电影发行上的变革,极大缩短了影院的发行窗口期,网络观影、点播院线、点映、线下观影会等新电影发行渠道兴起,电影院线的生存状态越发艰难,虽然中国电影的屏幕数字一直能加,但院线也随时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5月Netflix网络发行后,引起了巨大的讨论。虽然Netflix还未进军中国,但其实Netflix付费观看模式早已在中国主流视频网站上试行,腾讯、爱奇艺、优酷都有自己的线上付费观影服务。艺术院线联盟、新片场、大象点映等公司探索的模式,也是极被看好的。


从目前国产电影发行行业的现状来看,从发行介质、发行功能、发行主体、发行渠道、发行模式到发行窗口期,确实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特征。


 

今天(6月21日),金爵电影发行论坛,邀请到了上海艺术电影联盟负责人金辉,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刘开珞,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大象点映(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导演吴飞跃,国家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研发部主任刘翼光几位对电影发行深有研究业内人士共同对“消费新形势下的电影发行模式革新”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度讨论。

 

 

发行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思考

 

 

电影发行进入网络时代,电影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网络电影的出现是电影行业应对网络观众自发形成的一个类别。我们看到的是,无论形式如何变,网络电影、短剧、短视频都一样,不变的是观众对内容的要求。而未来电影发行同样如此,变得只是对内容发行的渠道拓展。电影长片、短片、以及各种类型的影片都该被纳入范围内。

 

那么未来电影发行,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和机遇呢?


金辉 | 上海艺术电影联盟负责人


论坛上,金辉表示,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是5年前成立的区别于商业片放映的一个渠道,成立的目的是想让影迷在观影时,不单单在银幕上只看商业大片,也看不到小众电影。同时,也希望一些导演能在大银幕上进行展示。目前已经做了一些海外电影策展,同时对外输出中国的艺术片,而且目前已经去到十几个国家做过展映。

 

刘开骆表示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他看到最多的就是“新”,对于发行而言,今年优酷电影也有新策略,就是“新发行、新视听、新制作、新能量”这“四新”原则。


刘开珞 |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


聊到“新发行”,刘开骆直言此前电影和网络电影都是分开发行的,电影上过原先之后,才会出现在网络端。但是近几年优酷发现了新的可能,这给了例如《完美陌生人》这样在网络上已流行一两年的电影,重新上院线的开会。优酷曾做过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同步发行的尝试,也看好网络、院线联动的可能性,打破先院线再网络的时间顺序、空间维度,针对不同的电影策划不同的上映形式,提高影片整体的收益,用不同的收费分成模式,例如时长计费、单次点播等等模式,最终给电影市场带来增量。


 杨向华 |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


爱奇艺对网络发行的布局较早,再影业成立后,更是再艺术电影的线上发行上做了很多投入。杨向华在论坛上提到,最近爱奇艺影业正在做的《北方一片苍茫》、《冥王星时刻》都是获得过国际电影节奖项和赞誉的作品。并且评价视频端,讲《三块广告牌》《犬之岛》《水形物语》等多个奥斯卡提名作品收入囊中,做独家播出。他直言,网络发行其实是对艺术电影比较好的,也是较 低成本的放映渠道。

 

吴飞跃 | 大象点映(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导演


而大象点映的吴飞跃则为电影发行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点映模式,通过大象点映的app端,用 影迷发起的模式,通过垂直传播提供影片和影迷最终见面的渠道。“我们讲排片权过渡给观众,我们关注的事观众的心声,他们想要看什么?”通过这种模式,吴飞跃为很多不同类型影片的创作者提供服务,而且他为电影发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行模式。


刘翼光 | 国家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研发部主任


论坛上,很早开始接触电影数字发行的刘翼光表示,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成力40多年,从农村数字放映,到电影发行平台的建立,以及电影数字拷贝密钥传输、院线卫星接收发行网络,都有他们的身影。目前他们为全国5万多家电影院线服务,累计了超过4000多部影片的版权。点映这个模式他们也做过尝试,并且面对即将成为新兴发行渠道对点播院线,他们同样做好了合作的准备。可以说,是电影发行服务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网络时代电影的个性化发行

 

 

目前和传统院线电影发行相对应的就是电影网络发行渠道,而且影片的网络发行分账表现也越来越好,已经达到了总收益的三分之一左右,而Netflix对线上视频付费的布局,也加速了网络发行模式的革新。其实国内视频网络平台,已经很在开始 付费观看的试行,但点播付费的模式,依旧还在萌芽阶段。

 

面对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的双向转换,该如何做发行策略促进票房增量呢?


 

在刘开骆看来,无论是网络电影还是院线电影,其实都是用90分钟完成故事的讲述,优酷影业此前制作的《提着心吊着胆》就是事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本没有发行院线的电影,在质量优质的情况下完成向院线进发。


他提到优酷影业对网络和院线同步发行也已经有尝试,例如:电影《东》《他是龙》两部影片就是采用了网络、院线双向发行,但这种模式电影票房增量一般。而《S4侠降魔记》《引爆者》等几部片子,采用网络电影时长分账的模式,反而效果不错。今年优酷影业开始了单点模式和院线电影合作同样效果很好,他表示看到了观众对这种发行模式的需求,从版权购买、到分成模式、再到单点模式,优酷影业在发行上的探索从未停止。


 

杨向华对网络和院线同步发行的模式同样有自己的思考。他在会上表示,爱奇艺本身倾向成为共同的进步者,成为票房增量的贡献者。目前电影网络版权的价值越发提升,通过网络向用户收费是比较新的模式,网络版权其实比院线更高,今年网络版权预计会超过180亿,最终这个循环会回到创作者身上,做出更好的作品。论坛上,杨向华直言,其实现在很多点播影院都是盗版,而爱奇艺关注点播影院会保证版权方的权益,将点播这块市场规范化,不当搅局者的角色,为整个行业完成增量影响。

 

目前,行业内出现了一种短片合集上院线的这种电影创作、发行形式,而这种新的形式被在场的多数人赞誉,觉得是一种给新人导演展示自我的一种新渠道。

 


吴飞跃表示,短片在院线放映是存在用户需求的,因为和传统90分钟故事的不同,这种影片上映前需要做好导赏,虽然在电影票房上很难取得突破,但是这种服务却能够为导演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面也是未来可以探究的一种新形式。

 

聊到这里,刘翼光表示在技术层面上,影院之所以规定电影时长,是做线性排片的需要,也关系到当天受益的关键。院线一直是电影技术革新的前沿阵地,Imax大屏、全景深、杜比影厅等等都是技术革新的成果。而目前个性化的分众消费模式下,小屏幕放映,也就是网络发行,其实可以比电影院线过更多个性化的设计。


 

聊到这里,刘开骆表示也同意刘翼光的观点,他认为个人观影在这一点上可以做的更突出,在观看内容、电影时长、观看场景上,网络放映比院线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度、以及高级视听享受。对于创作者而言,同样拥有了较高的自由度,对于影片的时长、电影的集数都没有太多的限制,像此前播出的《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集数、时长都非常的自由。

 

 

技术革新和电影发行工业化的关系

 

 

电影这个行业是科技进步的幸运儿,胶片时代三次放映后影片已经模糊,但是数字时代电影没有这种限制,每个院线都是一线的放映。现在电影工业化成了国内电影创作者的口号,而发行同业是电影工业化不可缺少的缓解。在技术高速革新的今天,高科技背景下的电影发行的未来是如何的呢?


 

论坛上,刘开骆表其实不是特效多的电影,就是工业化电影,分工合作、流程化制作才是工业化电影的制作方式。胶片时代还有地域发行,数字时代单拷贝的价值已经降低,那么我们就要用更新的发行模式来补充,做出和传统发行不同的区别。比如说,有针对性的进行区域发行,实现单拷贝的高性价比投入,同时用网络发行进行补充,降低发行成本,提高最终分账受益。

 

杨向华对于工业化发行上表示,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是编剧想做制片人、宣传想做制片人,宣发是很专业的活儿,其实工业化其实和工匠精神一个道理,就是踏踏实实做自己擅长的东西。


 

聊到发行的工业化趋势,吴飞跃表示,其实在看这件事之前,我们要看到目前对于观众而言,走进任何一家影院其实没有差异。工业化带来的红利,让院线逐渐趋同,这是发行行业的痛点。他认为未来的电影发行就是要让观众在不同的院线享受完全不同的、极具个性化的观影服务。例如现在也有院线有4个小时的个性化排片。发行工业化,是要网络和院线,线上和线下进行咬合,抓住更多的电影观众,完成电影消费的升级。电影选择的多样化,越来越多。


 

杨向华直言现在有一个新的词,C2B来概括点映这种模式,消费者端发起要不要排播,发起这个场次,未来这个模式也许是一种趋势。

 

论坛最后,刘翼光总结了电影发行工业化的未来,无非更便捷、更优质、更安全,给影迷便捷的自由的观影选择,放映渠道要提供更优质的电影内容和观影体验,给创作者提供更安全、更高的既得利益。我们从业者不能丢掉的一条,无论是网络渠道还是影院的渠道,否则不称为工业体。


 

从电影发行的新思考,到个性化发行渠道的追求,再到未来发行场景的畅想,论坛上,几位嘉宾可谓畅所欲言,进行了思想的碰撞,也为未来电影发行提供了更多可能,希望在未来,电影发行更给观众、影迷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也能给创作者带来更多的机会。



-END-


上期回顾

做好剧,我必须“很霸道” | 专访《天衣无缝》导演李路

专访张昭 | 会继续完成欠债追讨工作,中国电影要靠品牌化成就创造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