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评论汤唯表演,我们不需要破防
近几天,在微博、豆瓣等平台上忽然出现了一些讨论“许鞍华评价汤唯演技”的贴文,这些文字主要截取自她在11月12日在金马大师讲堂讲述她的创作往事的内容,当时讲座的主题为“导演/久磨以备万炼,成就影像的耀眼一瞬”,全文的逐字稿在影展官方网站可以查到,亦有一些自媒体账号全文搬运了大师班逐字稿内容。
许鞍华在大师班的演讲内容主要是讲述在自己在导演生涯中的选角经验,其中不免要谈到电影中主要演员任用的幕后故事。众所周知,主演过许鞍华电影的演员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演员,比如张学友、张曼玉、叶德娴、汤唯等等,所以这个内容天然就会引发极大的关注。
许鞍华导演在大师班上着重提及的演员是《桃姐》中的叶德娴和《黄金时代》中的汤唯。因为某些原因,叶德娴在大陆不太能被广泛提及,那么只剩汤唯足够吸引流量。
看了大师班的逐字稿之后发现,许鞍华谈及汤唯时主要谈及了她为了萧红这一角色下的苦工,包括去萧红的故乡走访、扫墓、练习萧红的东北口音(最后成片是普通话)、看萧红的著作和传记等等。
但是话锋一转,许鞍华也说了一些不是太正面的例子,比如汤唯总想和她交流她对人物的理解,但与演员关系这么近并不是许鞍华的创作习惯,另外,汤唯在片场难以演出萧红又冷又饿的样子、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而不是与片中的角色贴近等等“罪状”。
这些言论被某些微博大V收集整理发布之后,网上马上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并且网友马上分成两派,一派是汤唯的粉丝维护自己的偶像,另一派是支持许鞍华的影迷,认为许导在话语之间并不是真的在埋怨汤唯,而是有着充分的自我反省和对既往之事无法更改的遗憾之情。
某些博主将大师班上的分享原文断章取义,带起了似乎“许鞍华在大师班上只聊了汤唯的缺点”这种节奏,让不明就里的网民直接加上了诸如“许鞍华批评汤唯”的话题,让一次善意的创作分享演变成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骂战。
其实看罢全文,许鞍华对叶德娴和汤唯都没有完全地夸赞或批评,都是相当诚恳地谈论她与这二位演员的相处过程,相当值得一读,但是经过了某些微博博主的总结提炼之后,这场真诚的分享就变了味道。
许鞍华的争议分享
许鞍华导演在对岸大师课分享是去年11月12日举办的,金马官网上的逐字稿是12月2日发布的,当时影迷圈子里没有任何水花,却在一个月后的大陆互联网平台引起了回响。这个极长的反射弧说明了很多问题。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很多网友不会真的看完整场大师班万把字的完整逐字稿,所以各种电影类博主概括与提纯的“划重点”就是广大网友的“福音”。
这种“划重点”式的总结一定带着发博者强烈的主观意志,虽然这种博文读起来让读者们省时省力,但是却也流失掉大量信息,让人“偏听偏信”。所以这种不算长到“变态”的,且有干货逐字稿,花个一两天的休息时间慢慢看完,也是非常值得的。
许鞍华导演此次在大师班上分享的内容,就是关于演员表演的,既然谈论到这了,就一定会涉及到对演员的评价,所有针对演员的交流都只是局限在她们合作的那一部电影之内,不会有过多超越电影的评价,所以演员的粉丝和影迷们平常心看待就好。
在一个正常的创作环境里,没人会把评论自己电影当做禁忌,并且按着许鞍华的性格决定了她永远是实话实说,就事论事,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明星或者影迷去讨好受众。况且,真实地评论合作过的演员的,发生在许鞍华身上也并不让人意外。
纵观许鞍华导演漫长的职业生涯,她几乎没有拍过商业电影,都是在自己熟悉的文艺片领域默默耕耘,如果她没有过硬的素质、强悍的性格和敢于讲话的勇气,她也不会在曾经“血雨腥风”的香港电影圈“存活”至今。
许鞍华早年就是一位出色的社会观察型导演,她会对当时发生在身边的社会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并用艺术的手法在电影中呈现。她年轻时拍摄的《投奔怒海》《千言万语》《客途秋恨》《似水流年》如今来看,都是极好的认识当年陆港关系的大银幕“文献”,这些影片中有些情节真实到让观众觉得“不像是女导演拍的”。
去年文念中拍摄的许鞍华导演的纪录片《好好拍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可以佐证:电影《明月几时有》在大陆宣传时,工作人员让许鞍华对香港回归20周年说几句祝福的话,但是她明确地拒绝了。她这样真实面对自己、不想做就是不做的性格,在人情社会中已是非常罕见了。
汤唯的争议之路
2007年,汤唯凭借《色,戒》一片名满天下,她在片中流畅自然的表演和为戏献身的大胆决绝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当时都认为她将会是中国女演员未来的顶梁柱。
然而《色,戒》之后,因为某些原因,汤唯的演艺事业陷入了停滞,没有片方找她演戏,她只好远赴英国留学深造。直到2010年,汤唯出演了香港著名编剧岸西自编自导的爱情文艺片《月满轩尼诗》,搭档张学友,宣告复出影坛。
不过接下来的十年间(2010-2021),汤唯在国内的口碑总体而言还是处于下行的趋势,两部《北京遇上西雅图》《华丽上班族》《黄金时代》《命中注定》《三城记》《吹哨人》等电影,还有被制作成无数表情包的古装大剧《大明风华》,在豆瓣上的分数大都在及格线以下,让汤唯自《色,戒》《晚秋》以来的“文艺女神”形象彻底变成了笑话。
虽然这十年不乏像杜琪峰、许鞍华这样大导演的作品,但是她的演技依然是各家媒体嘲讽的对象,汤唯在镜头前的“迟钝”也是被讨论最多的话题,有人分析汤唯在《色,戒》中能够完成高质量的表演是因为王佳芝的性格与她的重合度很高,再加上李安耐心的指导,才会有那难得的“人戏合一”的境界。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集于一体的角色,似乎再难以复制了。
如果是一般的女演员,可能职业生涯走到这里就是尽头了,但是汤唯却能东山再起,因为她不只有中国这一个“大本营”。
在汤唯复出的2010年,她去韩国拍摄了电影《晚秋》,并与本片导演金泰勇结缘。成为“韩国媳妇”后,加上她在那里本就高涨的人气,让汤唯获得了更多演出机会。
去年汤唯与朴赞郁合作的《分手的决心》,在全球各大电影节“大杀四方”,不仅拿下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青龙奖最佳女演员,还剑指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国际影片奖,让汤唯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2022年汤唯的表现算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之前出演国产剧和电影的部分负面形象和口碑。如今忽然看到许鞍华对汤唯负面评价,喜爱她的影迷必然难以接受。
结语
最后想说,电影节的大师课活动就是电影人与普通观众交流、分享的平台,这是非电影从业者提升对电影内容、产业认识的绝佳机会。电影不同于文学,因着预算、场地、人员质素等诸多限制,不可能拍出十全十美的作品,所以电影必然是带着遗憾的艺术,任何一部电影都有其优缺点,这很正常。电影不是宗教,也不是神学,它不是不能质疑的权威,电影应该允许被更广泛地讨论和研究,而不应该拍完就束之高阁,蒙尘积灰。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