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激进的柏林电影节:政治,女权和创作自由

导演帮 导演帮 2023-04-08

近期,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于2月16日周四傍晚拉开序幕,在经历两年多的新冠疫情后,柏林电影节重返国际大舞台。

据悉,今年共有19部影片角逐柏林电影节最高奖金熊奖,其中东道主德国有5部电影参加主竞赛,中国大陆则有《白塔之光》《艺术学院》2部作品进入主竞赛,而在其他单元中,也有多部中国电影参展。截至2月26日,观众可以在不同单元,看到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287部电影。

在过去三年中,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大国际电影节在正常办展和活动落地等方面都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电影人之间的专业交流也多在线上进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公众性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在2021年只能以很小的规模改期至6月份举办,2022年也因为防疫措施的限制几乎没有重大活动的节日气氛。

但今年在迎来开幕式后,电影节常有的喧嚣,又再次回到柏林。柏林电影节执行总监玛丽埃特·里森贝克也愉快地表示,一切又终于可以再次全力前行,明星嘉宾们又可以走上红地毯,专业讨论会和大型派对也都重新可以开始。

不过,尽管大多数电影活动回归了正常,但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却受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强烈影响。

首先是在俄乌战争的阴霾下,电影节的参赛影片和活动策划都尽可能地体现出西方世界对乌克兰的力挺和关照——各大单元中不仅有9部影片与俄乌战争及其影响有关,而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在开幕式上以视频连线的形式进行致辞发言。

其次则是有关伊朗政治局势的人权抗议活动持续在电影节上出现,甚至于评审团主席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与电影节执行总监玛丽埃特·里森贝克伊朗裔法国女演员兼评审团成员戈尔希夫泰·法拉哈尼也参与了相关活动人士发起的无声抗议,声援伊朗的抗议者。

第73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

除此之外,电影节上零散出现的环保组织积极分子对全球气候灾难的抗议示威活动,以及流亡的白俄罗斯电影制作人成立独立电影学院以对抗本国的审查制度,乃至于中国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的激情发言,都让本届柏林电影节显得异常激进和大胆。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也对本届柏林电影节做出评价:主办方希望它同时具备政治性和时尚性的特点

诸多事实都在证明,当下的柏林电影节可能正在重塑它在二战后或冷战时所发挥的作用——以柏林这座国际性城市的特殊地缘位置以及独特的选片标准和传播力量,来向东西方世界释放政治对垒和政治同化的信息,从而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并以此区别于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这种老牌电影节展。

换句话说,柏林电影节正在促使电影一边倒地反映政治,电影人亦在全面地介入政治。



01


泽连斯基发表视频致辞

西恩·潘呼吁为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支持


事实上,早在年初1月23日召开的电影节发布会上,柏林电影节执行总监玛丽埃特·里森贝克和艺术总监卡洛.查特瑞恩就强调了本届电影节的现实焦点,并着重提及了主办方对乌克兰、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和土耳其等国政治局势的关注。也因此,本届柏林电影节无论是在选片策略上还是活动设置上都早就定下了积极介入国际政治的基调。

泽连斯基在开幕式当晚与现场观众进行连线

2月16日晚,第73届柏林电影节举行开幕晚会,原本晚会是为了庆祝由安妮·海瑟薇、玛丽·莎托梅和彼特·丁拉基主演的《她来到我身边》的全球首映,但实际上却变成了对俄罗斯发动入侵乌克兰战争的集体谴责。当晚,由西恩·潘向远在基辅的泽连斯基发起视频连线,泽连斯基也在接通视频后非常激动地向电影人们寻求支持。

泽连斯基在开幕式晚会的视频连线中明确表示艺术和电影不能脱离政治,同时他强调,“在当前的时局,文化可以选边站或保持沉默,但后者实际上是助纣为虐。

对于泽连斯基的简短发言,德国文化部部长克劳迪娅·罗特亦给予其积极的反馈,罗特说:“谁在黑暗时期制作电影,谁在黑暗时期放映电影,谁就能抵抗束缚。柏林电影节在黑暗和光明的时代颂扬了电影的力量——民主的文化,多样性和理解的文化。”现场观众则以起立鼓掌的方式向泽连斯基致敬。

柏林电影节新闻会上播放了有关乌克兰战争的纪录片

而除了泽连斯基发表演讲之外,曾经亲赴乌克兰一线战场拍摄纪录片《Superpower》的导演西恩·潘也在周六的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分享了一些关于乌克兰局势的观点。

西恩·潘不仅谈到了泽连斯基在战时的英勇领导、乌克兰人民为自由而鼓舞人心的普遍斗争,以及他亲眼目睹战争的变革性经历,而且他还反复向现场记者表示美国和北约盟国应该向乌克兰提供远程、精确导弹。在大约 40 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上,西恩·潘多次重复这一论点,他还将这个问题描述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据悉,当《Superpower》这部作品在电影院内放映完毕,全场观众都起立鼓掌为其祝贺。西恩·潘也在映后时表示他于上周初已经携该片再访乌克兰,让泽连斯基及其政府官员先睹为快,他强调“那场才算是真正的世界首映礼。”




02


评审团主席加入抗议活动声援伊朗

白俄罗斯流亡电影人成立独立电影学院


众所周知,去年曾有多位伊朗电影人因言论问题或持不同政见被伊朗政府当局拘捕,其中尤以第65届金熊奖得主贾法·帕纳希(代表作《出租车》)、第70届金熊奖得主穆罕默德·拉索罗夫(代表作《无邪》)、伊朗影后塔拉内·阿里多斯蒂(《推销员》)最为知名。尽管伊朗政府后来在西方电影人的声援和本土支持者的压力下将他们陆续释放,但相关事件还是在国际电影圈掀起了强烈的关注。

2022年被伊朗当局逮捕的两位伊朗导演拉索罗夫和帕纳希

而就在近期举办的柏林电影节上,对于伊朗电影人的人权现状以及伊朗妇女权益问题的关照,也致使电影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抗议伊朗政府的非人道政策。

同样是在2月16日的电影节开幕之夜,伊朗女星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代表作《圣蛛》,曾获戛纳最佳女演员)以及两位德裔伊朗女演员梅丽卡·弗鲁坦和贾思敏·塔巴塔拜,共同与活动人士打着写有“妇女生活自由”的横幅来抗议伊朗政府,呼吁人们支持妇女权益。

同时,担任本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的斯图尔特本人也参加了该项支持伊朗抗议者的无声抗议活动,与她同时参与抗议的还有柏林电影节执行总监玛丽埃特·里森贝克、伊朗裔法国女演员兼评审团成员戈尔希夫泰·法拉哈尼、伊朗女导演瑟派德·法塞等电影人。

除了公开发起抗议活动支持电影人,电影节官方也大胆采取了一些具体行动——在禁止任何与各自政权有直接联系的俄罗斯或伊朗与会者之后,柏林电影节还将欧洲电影市场中的伊朗 展台的控制权移交给了新成立的伊朗独立电影制作人协会,电影节官方称这个组织并非任何国家赞助的机构,它们才是伊朗电影的真正代表。

此外,柏林电影节和欧洲电影市场还支持一群从白俄罗斯流亡至国外的电影制作人,成立了第一个独立的白俄罗斯电影学院。电影节官方承诺该组织将会获得欧洲电影学院的支持,并会给予资金帮助。

这群电影制作人表示成立电影学院的目标是“团结独立的白俄罗斯电影制作人,将他们的声音带到全球意识的最前沿”,“传播有关白俄罗斯和独立白俄罗斯电影的社会和政治危机的信息”,并“打击审查限制和捍卫艺术自由。”

开幕之夜,西方环保组织“Last Generation”的积极分子也见缝插针地将自己粘在红毯附近的地上,以抗议各国政府对气候灾难的不作为。

正如本届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在她的开幕式新闻发布会上所提到的:“不管你喜欢与否,从历史上看,这个电影节尤其具有积极的对抗性和政治性。”毫无疑问,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政治议题和抗议示威活动才是真正的主角,至于电影却成了最不被关注的对象。

但是,私下里,一些业内人士担心柏林可能做得太过火了。“我不同意这种公开的政治化,将重点放在政治信息而不是电影本身上,”一位资深销售代理人在接受《好莱坞报道》时这样说道,“我也支持这些事业,但柏林电影节应该是一个电影节,而不是为期一周的政治抗议活动。”




03


杜琪峰激情发言获好评

中国电影开闸放水卷土重来


作为本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成员之一,著名香港导演杜琪峰的发言也在最近成为刷屏的话题之一。

在2月16的评审团新闻发布会上,杜琪峰被问到看过哪些电影最印象深刻时,自言说广东话较容易回答问题,并由身旁的传译员以英语复述。他说,现在的电影质素下降,全球皆然,电影世界好像渐渐消失,不再如从前。“我希望这事只是暂时,可能我讲话很大胆,但这是我的真心话。”

之后他又被问到电影为何如此重要时说︰“电影永远在前锋位置,如果有极权时,人民失去自由时,电影通常首当其冲,很多地方都会是这样,一定是停掉你的文化。电影文化是直接进入观众里面,所以独裁者通常对付的,一定是电影。我觉得全球争取自由的国家跟人民,都要支持电影,因为它会代你发声。”

不过,他的言论在柏林本地引起的关注相对较少,部分原因是活动中的翻译把粤语翻译成英语时给搞砸了,导致人群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他发言的意义。

但在中文互联网上,杜琪峰的言论却引起影迷和电影媒体的称赞。据悉,杜琪峰还有9部担任导演、监制的作品未上映,包括《大时代》《三命》《花街泪》《命案》《捂着眼睛看红光》《天椅与师》及《在清朝》,主角包括林家栋、惠英红等人。

而随着中国在新冠政策放开后开放的势头越来越大,此前封闭萎缩三年的电影业也开始重新走向正轨。不管是本地观众摘下口罩重回影院,还是监管机构发出放松管控加大外片引进的信号,中国电影专业人士终于可以自由出行,重新参与国际电影节和电影交易市场。


今年华语电影入围阵容强大:15部华语导演作品入围各单元,题材广泛,类别多样,而且不少是来自中国新生代导演的作品。“主竞赛”“全景”和“奇遇”是柏林国际电影节中最受瞩目的三大单元,均有中国影片入围。其中,由张律导演的《白塔之光》以及由刘健导演的《艺术学院》双双进入主竞赛单元角逐金熊奖。

其他入围的华语电影作品还包括:春节期间已在国内上映并引发热议的《深海》入围了新生代单元;由邬浪执导,李梦、李康生、仁科主演的《雪云》入围旨在鼓励探索新艺术形式的“奇遇”单元,电影改编自导演在2021年入围戛纳短片竞赛单元的同名短片;韩帅的《绿夜》入围“全景”单元,她曾在2021年凭借《汉南夏日》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最佳影片;张大磊导演将有两部作品亮相柏林电影节,分别是入选剧集展映单元的《平原上的摩西》和入围短片竞赛单元的《我的朋友》(周迅、王一博主演)。

中国香港导演郑保瑞的新作《命案》入选特别展映单元。青年导演程宇的作品《亲密》、赵浩导演的短片《一时一刻》入围新生代单元短片竞赛14plus组别,雷磊执导的《发光的河》入选先锋论坛单元。

总部位于北京的独立制作人和国际销售机构 Rediance 的创始人谢萌在接受《好莱坞报道》采访时表示:“去年有很多影片因为封锁而被搁置,有大量积压的优质电影准备在 2023 年上映。”大门已经打开,我们很高兴能够自 2020 年以来首次重返柏林,”他补充道。“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END-


往期推荐



专访《悲情三角》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我的电影不只有讽刺,还有社会学研究

爱情片失灵后,电影市场还需要情人节档吗?

ChatGPT代替导演拍电影?目前来看还不太可能

我们盘了盘《中国奇谭》出圈的真正原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