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燃演讲稿!一文点明人类微生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2020年8月22日,在华大基因感染分子诊断高峰论坛启幕之际,尹烨作为华大基因CEO,向参会的所有嘉宾作欢迎致辞,并向在座的各位大医,以及投身这次抗击新冠的人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感染分子诊断高峰论坛欢迎致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在这次抗击新冠战役中,我特别向在座的各位大医表示深深的敬意。
全球新冠未平,从年初的全民隔离,到我们今日的相聚,恰恰表现了中国防疫工作的优秀。在新冠疫情面前,我们同气连枝,在医学与微生物的对抗中,我们携手并进。第三个医师节刚过,我也给大家拜个晚节,谢谢大家为武汉为湖北为中国拼过命!
新冠病毒横空出世,它虽难缠但并不特殊。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只是人类与微生物的若干场战役之一,它发生在西班牙大流感爆发的一百年后,在霍乱横扫全球的两百年后,在黑死病肆虐的七百年后,在天花杀死超过3亿人和我们告别之后, 在埃博拉、艾滋病,禽流感出现几十年之后……
而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和微生物相爱相杀的斗争史。我们与这个肉眼不可见的对手过招无数次,虽未全胜,但也凭人类智慧获得过成功。
回顾数千年来的微生物发现史,我想向那些为全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师们致谢,他们是历史上闪耀的群星,正是有了他们,人类才真正得以了解微生物:
让我们致敬科赫,感谢他制定科赫法则,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微生物是病原体,发现了特定疾病对应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
让我们致敬巴斯德,感谢他找到了对抗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的方法,发明了现代疫苗,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
让我们致敬李斯特,感谢他发现消毒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极大地降低了外科手术的死亡率,挽救亿万生命;
让我们致敬伍连德,感谢他正确而卓有成效的防疫措施,4个月即控制住1910年东北大鼠疫的流行,他提出通过飞沫传播的肺鼠疫,发明的“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有了防疫工具;
让我们致敬弗莱明,感谢他发现了青霉素,面对致病细菌,人类第一次不再毫无反击之力,真正有了抗疫药物;
让我们致敬汤飞凡,感谢他发现了沙眼衣原体,发明了中国第一支青霉素、狂犬疫苗、天花疫苗;
让我们致敬顾方舟,感谢他发明了口服减毒脊灰疫苗,避免了不少中国儿童终身受困于小儿麻痹症的境遇;
现场的各位也是群星荟萃……
让我们致敬闻玉梅院士,她是中国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拓者,感谢她在乙肝病毒领域作出的卓著成果,以及长期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付出;
让我们致敬翁心华教授,他是感染界的“福尔摩斯”,感谢他在寄生虫感染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和治疗,更感谢他为中国感染病学培养了诸多优秀人才;
让我们致敬杨焕明院士,感谢他带领华大基因团队长期致力于基因组学研究,从分子层面辅助医护破解感染性疾病难题;
让我们致敬瞿介明教授,感谢他在呼吸病学领域的长期耕耘,在新冠肺炎研究方面的成就,以及在医学科普方面的多年努力;
让我们致敬徐英春教授,感谢他主持了多项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研究,以及在临床病原菌实验室诊断、耐药机制及其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深入探索;
让我们致敬马学军教授,感谢他在疫情上升期时赶赴伊朗,分享中国防疫经验,援助伊朗控制疫情;
让我们致敬李金明教授,感谢他在临床分子诊断方法及质量控制课题方面带领中国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北京抗疫中的指导和贡献;
让我们致敬张文宏教授,感谢他对疑难感染性疾病的不懈研究,感谢他在新冠肺炎防疫科普工作中的不遗余力;
让我们致敬关鸿志教授,感谢他在脑炎方面的全面研究,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脑炎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让中国脑炎研究领跑世界;
让我们致敬胡必杰教授,感谢他在临床微生物、肺部感染和医院感染领域的研究,以及作为专家在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救治方面所做的工作;
让我们致敬卢洪洲教授,感谢他在防疫抗疫常态化工作上的尽心尽力,在疫情爆发后抗疫工作中的身先士卒;
孔夫子曾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如果说历史上的微生物学大师们让我们有机会一睹微生物的真容,那么近当代的科学家、医护工作者则以“智、仁、勇”的担当,建起了公共卫生这一大幅延长人类寿命的现代护城河。
我一直说,以70微米的分辨率和可见光认知世界是悲哀的。工具的进步让人眼可见的世界不断延伸。在攻克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病原诊断是第一步,防疫工作中,追踪疾病爆发源头是首要任务。病原体的确认经历了上帝降灾与鬼神发难说,《内经》的阴阳五行说,来源于空气的时气说、戾气说、瘴气说,来源于水、土壤的理论,最终将目光放在活的微生物上,人的观念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才走在了科学的道路上。
我们对感染性疾病的认知,从迷思走向科学,从宿命走向可控,从肉眼演进为显微镜,从PCR演进为测序,从靶向的假说导向到非靶向的宏基因组数据导向,从除恶务尽走向和平共处,我们曾攻克一个又一个疑难感染性疾病,在未来,相信我们还将破解更多微生物学谜题。
然而,已知圈越大,未知圈更大,我们自以为了解了许多,以至于差点忽略了微生物的世界其实无比辽阔。
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它们在地球上繁殖、发展、无处不在,和所有生命一样,以生存为第一要义,壮大自己。
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不仅是对抗还有合作,不只是竞争而是共生。我们要与微生物友好谈判,在和谐共处取其长处,在疾病肆虐时灭其威风。
如果说人类与微生物仿佛正进行着“权力的游戏”,我们的医护和科研人员就是守夜人。他们恪尽职守,忠于同伴,以生命和事业为赌注,在危险来临时留下最美逆行背影。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向所有投身抗疫事业的人们致谢、致敬,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但我们正在做对人类未来而言伟大的事。
前辈们的背影,正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精准检测并学会与微生态和谐共处,让科技为人类造福,我们永远在路上!
推荐阅读
6.生命《繁盛经》
☟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学习更多靠谱的科学知识。
关注后,
点击菜单栏“文章”,阅读尹哥聊基因精选文章。
点击菜单栏“视频”,观看尹哥演讲视频和科普视频。
发送数字0,即可申请加入尹哥的粉丝圈“尹力场”。
发送数字8,即可通过关键词搜索往期文章。
【声明】生命科学与基因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针对同一研究课题,不同团队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甚至相悖的可能。另受本人知识结构及参阅资料准确性的局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欢迎读者随时纠错并参与讨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听天方烨谈基因电台。
↓↓↓